对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分析

氮肥过量使用已经成为我国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挖掘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遗传潜力,从而在一定的氮肥投入下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经济产量,是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缓解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连续的田间试验,对多种种质材料进行氮素利用效率的测定以及氮素高效及高产品种的筛选,找出氮素利用效率或经济效益受供氮水平影响较大的株系,获得能够高效利用氮素营养,高产的品种,从而解决生产实践的问题。氮肥过量使用已经成为我国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地下水

拟南芥蛋白酶体活性调控蛋白ptre1自身互作结构域研究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一个关键的蛋白降解体系,通过有选择性的清除细胞内的异常蛋白和半衰期较短的调节蛋白,调控多种细胞发育进程。拟南芥PTRE1(PROTEASOME REGULATOR1)是动物蛋白酶体活性调控因子PI31(Proteasome Inhibitor 31)的同源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ptre1表现出多重生长发育缺陷。PTRE1促进26S蛋白酶体的活性,并协调TIR1介导的AUX/IAAs蛋白降解以调控生长素信号。酵母互作检测结果表明PTRE1可以与自身相互作用。为了探索PTRE1自身互作

施用有机肥对菜园土中镉含量及作物吸收镉的影响

施用有机肥对提供作物养分,维持土壤肥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施用含重金属的有机肥了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Cd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它具有很大的生物毒性。土壤Cd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通过植物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本实验以施用不同年限(1、10、14、16)有机肥的重金属污染菜园土和生长作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中Cd的全量、有效态、形态,番茄果实和茎叶中Cd的含量,探究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Cd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与分配。结果表明随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Cd

施钾对梨果实中钾转运蛋白和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钾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同时被誉为“品质元素”,能够调控植物体内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叶片的运动、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及细胞的生长等。植物吸收钾营养的方式有两种钾通道和钾转运蛋白。为研究施钾对植物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的钾水平(盆栽0(K0)、0.4(K0.4)和 0.8 (K0.8) g/kg土)研究施钾对植物钾含量的影响、对植物生理结构的影响、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对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施钾量的提高植物体内的钾含量随之提高,施钾增强了植物对K+的

有机肥施用对大棚菜地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附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氮氧化物(主要是N2O和NO)是造成温室效应、大气污染、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的重要来源。由于大棚菜地的种植面积在我国种植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土壤生态系统又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所以对大棚菜地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估算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大棚菜地进行田间原位观测,采用静态暗箱色谱法和NO-NO2-NOx分析法,对氮氧化物(NO和N2O)进行田间原位测定,讨论有机肥施用对大棚菜地氮氧化物(NO和N2O)排放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

木霉菌与病原菌定殖长期施不同肥料土壤效应研究

本文选取了南京地区黄瓜种植土壤与海南地区香蕉种植土壤,通过稀释涂布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木霉菌与病原菌短期和长期在有无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条件下定殖不同肥料土壤能力。结果表明,相比于化肥土壤,有机肥土壤丰富的营养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在短期内更有利于木霉菌的定殖并且可以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木霉菌在有机肥土壤中的定殖数量少于化肥土壤。此研究评估了不同肥力土壤应对有益菌与病原菌入侵的能力,为有益微生物有效定殖和土传病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木霉防控枯萎病meta分析

由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植物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对多种经济作物产生严重危害。木霉生物防治枯萎病作为一种安全、环保、经济效益高且长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本次研究基于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木霉生物肥料对土传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多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木霉菌剂施用在整体上对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其中作物科类、木霉种类、木霉菌剂的施用形式、是否与其他物质联合使用、区域5类因素的不同对防控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试验类型、

根际化感物质研究氮素形态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硝态氮比铵态氮更适宜黄瓜的生长,并对枯萎病的发病有抑制作用。本文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病原菌侵染下黄瓜根际化感物质组成的变化,以探寻黄瓜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受不同形态氮素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研究发现,在土培盆栽实验下,不同形态氮素及病原菌侵染均会改变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种类、结构及各种物质的相对丰度。在土体土中,氮素形态对物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在根际土中,外加病原菌后,不同氮素形态下化感物质的结构及其各物质的相对丰度的变化较为复杂。【结论】根际化感物质的变化很可能的硝

根际微生物活性对砧穗互作的响应(附件)

在西瓜种植中,嫁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土传病害造成的损失,但砧穗互作下的根际微生物活性变化尚不明确。本实验选取东北、新疆、江苏、海南四个地点的土壤来进行温室盆栽实验,这四种土都种植嫁接和非嫁接处理的植株,取其根际土,通过运用BIOLOG微平板和测序技术来描述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它们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差异显著(R2 = 0.534,p < 0.001),不同嫁接处理的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同样存在显著变化(R2 = 0.075,p < 0.001)。不同嫁接处理根际微生

梨不同砧木幼苗钾营养效率的差异研究

[目的]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果树的健康、长势以及果实的品质等。本研究通过设置适钾和低钾两个水平处理,探讨四种梨砧木幼苗在不同施钾水平下钾营养效率的差异,筛选钾高效基因型品种,应对我国土壤钾素肥力下降所带来的困境。[结果]低钾处理下,四个品种梨砧木幼苗在干质量、根系形态、钾积累量及钾利用效率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基因型差异①各个品种梨砧木幼苗根、茎、叶及全株干质量均低于适钾处理,其中‘山梨’的下降幅度最小,根总长和根尖数除‘山梨’有所升高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植物体内壬基酚的结合态残留在土壤中的释放研究(附件)

壬基酚(NP)是一种环境激素物质,它具有生物致毒性,在土壤、沉积物、污泥中存在普遍,目前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已经达到扰乱野生生物和人类内分泌功能的剂量,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壬基酚在土壤中归趋的研究,但植物吸收壬基酚后,植物地下部残留在土壤中,其体内的壬基酚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如何,环境领域暂无此方面的报道。本文主要对植物体内不同形态的壬基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植物体内的壬基酚结合态残留在土壤中的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壬基酚在土壤中多以结合态残留的形式存在,且结合态残留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