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铵硝配比下黄瓜碳氮代谢特征及其与枯萎病发病关系研究
植物碳氮代谢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及抵抗病菌侵染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碳氮代谢的复杂过程受到氮素供应形态的调控。本论文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对黄瓜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铵硝配比下碳氮代谢与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株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温随着供应铵态氮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尖孢镰刀菌株侵染导致黄瓜根系中的有效态氮(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在病原菌株侵染后出现升高。高铵供应提高植物体内的可溶性氮以及可溶性糖含量,而高硝
两个水稻品种对砷胁迫的耐性研究
稻田砷污染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稻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其比其它旱田作物更容易在可食部位积累砷,减少水稻砷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试验对两个砷积累量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对根长的相对伸长量和根部砷积累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只有在4μM As(V) W0和W31种子的根相对伸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浓度下两个品种的根相对伸长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稻第四周加入10μM As(III),分别于第一天第三天取样,发现第三天两个品种W0和W31的根部砷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水稻水培四
利用玉米秸秆和酸解氨基酸溶液固体发酵哈茨木霉的研究(附件)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木霉固体发酵工艺中的最佳液固比,获得孢子含量高的木霉固体菌种,为生物有机肥料提供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获得了固体发酵较优的条件氨基酸溶液稀释液与玉米秸杆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均匀,接种木霉种子液,置于发酵室,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发酵7 d左右,最终能得到孢子含量为2×109 cfu/克的固体菌种。
含病原菌水源对香蕉生长及对土壤与根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土传病害,由于其传播途径多样,极易造成该病害爆发式蔓延,严重限制了世界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含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灌溉水是造成其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大加剧了香蕉枯萎病的爆发。本研究通过灌溉水消毒和盆栽试验探究含病菌水源对香蕉生长及土体、根际和根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发现, NaClO消毒具有最优的病原菌杀灭效果;灌溉含病原菌水源会导致香蕉生长缓慢,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增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该研究表明,灌溉水消毒能够控制病原菌传播,减缓枯萎病的发生,为
哈茨木霉促生效应和iaa合成途径的研究
木霉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根际有益微生物,因为其次级代产物和其产生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以秸秆和氨基酸水解液作为碳氮源,进行固体发酵去实现木霉的高效产孢和生物有机肥菌种的制备。为验证木霉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以番茄为材料进行温室盆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氨基酸水解液稀释30倍并在其中放置秸秆静置过夜后调节pH 3.5、秸秆的初始含水量为75%和玉米粉添加量为30%的条件下,木霉的产孢量达到最佳优化条件产孢量达到2.40×1010 CFU·g-1。第一季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砂土中T6和AT6处理的产
园林土壤调查与评价
园林土壤的概念是相对于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而言的,是指在园林范围内,受到园林植物及人类活动影响的那部分土壤。[1]园林土壤同其他土壤一样,受到五大成土因素的影响,但与自然土壤不同的是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2]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活动对园林土壤的影响愈发深远,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有效养分不足、重金属污染等等,均给园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本课题中,我们对深圳市的典型园林土壤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并对它们的理化性质如容重、饱和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进行室内
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对长期不同施肥制度的响应(附件)
氮素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产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是否能满足其对氮素营养的需求以及氮素营养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探讨了耕地土壤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对长期不同施肥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增加定植在土壤中的固氮菌、氨氧化菌、氨化菌、硝酸盐还原菌以及反硝化菌数量。其中,固氮菌、反硝化菌和氨氧化菌较其他功能组对有机肥的添加更加敏感,表现出更高的基因丰度。土壤环境因子、团聚体分异以及施肥制度都能有效地解释这些功能组丰度的变异,特别是环境因子对变异的解释度最高。
堆肥嗜热细菌b5对水稻秸秆降解能力的探究
以水稻秸秆和牛粪为堆肥原料,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菌株,保存后筛选菌株,最后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低水稻秸秆纤维素的高温嗜热细菌B5。实验中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子比对三个种属鉴定工作方面,确定该菌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该菌株最适宜生长在pH为8的碱性培养环境中,在55~60 ℃温度范围内生长状态良好且在发酵体系中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研究表明,B5能在高温条件下生长且具有较高的产纤维素酶活能力,在堆肥期提高水稻秸秆的
堆肥菌株a.fumigatusz5多糖单加氧酶促进木质纤维素分解机制研究(附件)
裂解多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是一种新型的辅助类活性酶,在近十年左右一直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堆肥菌烟曲霉Z5 (A. fumigatus Z5)为材料,研究其基因组中的功能模块完整的LPMOs蛋白(PMO-5)。先通过大肠杆菌外源表达得到了PMO-5, 再结合计算生物学,同源模拟得到了PMO-5的三维结构,随后又进行了多种验证,表明所得三维结构的稳定性。接着又预测了PMO-5与Cu2+的结合位点,以纤维六糖为
复合菌群生物育苗基质育苗效果研究(附件)
[目的]以木霉和核心,配伍根际促生细菌(PGPR)形成复合微生物菌群,再与普通育苗基质联合形成活性生物育苗基质,评估复合菌群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复合菌群生物育苗基质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经济作物番茄为供试材料,采用拌土的方式向基质中添加木霉NJAU4742与产生长素菌株发酵液形成生物育苗基质,研究了该生物基质对番茄作物苗期的促生效果。[结论]与市场基质CK组相比,随着混合菌种数量的增加,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三种菌混合接种时,在茎粗和株高方面,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达到最大值
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asn1突变对水稻株型的影响
天冬酰胺合成酶是氨基转移酶家族的众多成员之一,可以用来催化天冬酰胺(Asparagine Synthetase ,ASN)的合成,从而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在植物体中,硝酸盐等无机氮在木质部运输,然而在韧皮部中则以天冬酰胺的形式运输。天冬酰胺碳氮比高,溶解性强于酰脲,也比谷氨酰胺或其他酰脲更加的稳定,在生理溶液(pH 2~10)中的移动性更强,因此天冬酰胺更适合用来运输化合物。在拟南芥种子和新叶中天冬酰胺参与新陈代谢,而在成熟叶片中不需要氮来生长,所以天冬酰胺不再参与新陈代谢,而被运输到正在生长的种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