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茶园土壤酸化的定位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16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剖面土样的pH、全硒和有效硒,分析了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的酸化趋势和土壤有效硒含量。结果表明,16个典型茶园土壤pH值均低于茶树生长最适值。但相比于2008-2010年的调查数据,土壤pH低于4.0的茶园比例已减少到0;pH4.0-4.5的茶园比例变化幅度较大,约增加了24.4%;土壤pH>4.5的茶园比例有所增加,说明目前江苏茶园土壤酸化的程度正逐渐降低,茶园土壤正向良好的态势发展。江苏省茶园表层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82-61.06μg/kg,平均值为13

农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为例

:本文将现代农业园区按功能定位、投资主体及主管部门的差异分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区、观光农业园区四大类,通过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共性,利用矩阵法筛选出农业园区评价指标共计33项,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线性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一份较为科学、完整的农业园区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为案例,为农业园区规划者提供了一份依据,也为将来更深入地研究农业园区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叶面施钾对幸水梨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连续两年在果实生长期内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钾肥(KH2PO4、KNO3和禾丰钾)对10年生幸水梨果实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H2PO4和KNO3处理下果实单果重和果重日增量明显增加,其中KNO3处理成熟期单果重、日增量及单株产量最高;3种处理下叶片钾素含量、叶片和果实钾素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有所提高;喷施3种钾肥显著增加了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KNO3处理除外)及总糖含量;叶面施钾不同程度影响了果实中不同种类有机酸含量。总的来看,叶面施钾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度,其中禾

四种固体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实验对活性污泥的反硝化性能进行研究,选取了废报纸(简写为PAP)、枯黄的梧桐叶(简写为LEA)、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简称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简称PHAs)作为固体碳源,比较四种材料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对污泥反硝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是影响反硝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四种材料的亚硝酸氮积累有很大影响,也会影响固体材料的释碳效果;而四种材料作为碳源反硝化时对进水pH的适应性较强,在pH值为4.5~9.5的条件下,硝酸氮的去除率变化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浅探以河北涿州市为例

土地整理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根据可供整理的土地资源状况,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可能,对土地整理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在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土地整理规划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其影响需要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土地整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评判标准。本文在土地整理活动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利用列昂波特相互作用矩阵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物分解动态研究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严重危害入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入侵植物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相对较高的生物量一般会促进入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于碳氮循环在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氮等物质循环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到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观测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物在原位分解过程中的碳氮动态。通过指数负增长模型来计算凋落物的分解系数。结果表明杭州、南京、上海,武汉四处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中南京的种群碳氮比低,分解速度快,入侵能力更强。本研究结果对未来指导入侵植物

外源硒对水稻镉吸收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采用水稻品种K优818进行室内水培试验,以正常培养的水稻为对照,设置了5个处理(单位μM)+0.5 Cd;+5.0 Cd;+0.1 Se;+0.5 Cd+0.1 Se;+5.0 Cd+0.1 Se,研究外源Se对水稻幼苗Cd吸收、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Se能显著减少高浓度Cd胁迫下水稻幼苗对Cd的吸收,而在Cd胁迫下,水稻幼苗对Se的吸收减少。此外,水稻幼苗在Cd胁迫下趋向于将Se储存在地下部份,同时显著减少Se向地上部分的迁移。Se能显著的降低细胞对Cd的吸收,尤其是对于细胞器的影响

外源硒对水稻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外源四价硒(Se(IV))对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水稻抗氧化酶和非蛋白巯基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d不影响水稻对Se的吸收,但会影响Se在水稻体内的分布,显著减少了Se向地上部的转运。低浓度Cd胁迫(0.5μM)时外源Se(IV)对Cd的积累分布影响不大,但在高浓度Cd胁迫(5.0μM)时外源Se(IV)会显著减小水稻对Cd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Cd、Se复合处理会诱导增加水稻根部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减少地上部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不过由于本实验Cd、Se处理浓度较低,各处理水稻

微生物中提取胞外松散附着聚合物和紧密粘附聚合物的方法研究

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直接离心法(对照)、加热法、EDTA法、甲醛+NaOH法)提取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蛋白核小球藻胞外聚合物(EPS)。对比分析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结果显示,用甲醛+NaOH法提取的效率最高,且提取黄孢原毛平革菌TB-EPS时对细胞破坏较小,适用于提取黄孢原毛平革菌TB-EPS;EDTA法提取蛋白核小球藻胞外聚合物效率高;用甲醛+NaOH法、EDTA法、加热法提取的大肠杆菌TB-EPS中DNA含量为9.47,4.56,1.84mg/L,是对照组的5.14倍,2.47倍

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果的研究

采用两种生物合成的矿物—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考察了在不同光源照射、不同的矿物装载量、pH、H2O2加入量、盐浓度下对矿物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UV光源比氙灯光源(模拟太阳光)的催化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过多的矿物装载会屏蔽散射光波,导致光波利用率的下降和催化剂的浪费。不同的pH下存在着不同的催化机制,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最佳催化pH均出现在pH=3处,施氏矿物在pH=7.5处降解效率最低,黄钾铁矾在pH=6处降解效果最差,对比发现,其降解规律不是随着pH升高而下降,是因为碱性条件下

施用生物炭对水稻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碳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固持钝化有机、无机污染物,提高、改善土壤性状进而增加作物产量。本试验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早、晚稻不同品种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水稻收获后测定产量,并分析籽粒中灰分,N、P、K,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后,水稻产量平均上升了25.7%,其它养分含量根据品种不同各有不同变化。具体规律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和分析。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