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雕现状研究及技术人才发展探讨
摘 要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对蓝田玉的发现、认识到开发使用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历史名玉之一,陕西蓝田玉和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蓝田因蓝田玉而名留史册、驰名中外,蓝田也因蓝田玉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据调查,蓝田玉目前已知储藏量达1000万立方米,可供开采约100万立方米。由上可见蓝田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蓝田玉雕起源于秦汉,盛于隋唐,蓝田玉雕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西安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经调查,现蓝田玉市场上存在着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现象,经过走访调查,蓝田玉雕的产销规模小、技术人才的缺乏以及其他玉石雕刻种类的冲击,也是导致蓝田玉雕的名气渐不可闻重要原因,那么蓝田玉雕的现状和发展就值得去探究和讨论。本文以陕西蓝田玉雕相关技术人才这一角度为主要研究方向,借鉴其他玉种玉雕产业及其技术人才发展模式,从资源、技术、文化、市场四个方面来分析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现状,探索其未来发展道路,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目录
1.前言 1
2.陕西蓝田玉概述 2
2.1陕西蓝田玉历史分析 2
2.2陕西蓝田玉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 2
2.3陕西蓝田玉宝石学特征概述 2
3.陕西蓝田玉雕现状研究 4
3.1中国玉雕文化历史及发展 4
3.2陕西蓝田玉雕历史及发展 5
3.3陕西蓝田玉雕市场调研及分析 6
3.4陕西蓝田玉雕现状分析 7
4.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探讨 9
4.1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制约因素 9
4.2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前景分析 10
4.2.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就强大的背景 10
4.2.2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11
4.3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建议 11
4.3.1国内玉石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1
4.3.2蓝田玉雕发展的创新模式 12
5.结论 15
1.前言
随着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玉雕业发展迅猛,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目共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时玉雕业带来的附属经济范围也逐渐扩大。玉雕业是传统行业更是朝阳行业,蓝田玉雕作为玉雕的品种之一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但随着这十几年的发展变化,蓝田玉雕的名气已渐不可闻。其他玉种玉雕发展迅速,蓝田玉雕仅依附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一条路,且蓝田玉雕技术人才缺乏创新,相关机构缺乏完整的发展计划和政策等都是重要原因。
为了把陕西蓝田玉雕传承下来,发展下去,将其品牌、文化、风格、理念充分传递给国人、传出国门,真正体现蓝田玉雕的文化价值,那么就不能忽视蓝田玉雕技术人才的发展和蓝田玉雕的未来。
2.陕西蓝田玉概述
2.1陕西蓝田玉历史分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玉种之一,陕西蓝田玉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4]《汉书?地理志》中第一次出现“蓝田玉”这一名称——“蓝田,山出美玉”。之后记载蓝田产玉的古书有《后汉书?外城传》、《元和郡图志》等等,但是蓝田玉产地却一直存在争议。陕西地质工作者1978年在蓝田发现的蛇纹石化玉料,据《人民日报》报道说到经分析检测,认为它就是古时记载的蓝田玉,也是《石雅》中所提到的“菜玉”。
近代发掘的汉武帝陵墓墓门正中浅青泛绿色的铺首即为蓝田玉;汉代长公主墓现位于蓝田县曳湖镇薛家河附近,于1967年被挖掘后发现其中有材料为蓝田玉的铜缕玉衣,长方梯形,磨制整齐,还钻有圆孔;后不久又在李后乡新庄村出土的汉代蝉形玉晗,也为蓝田玉的早期使用,作了有力的证明。[4]
根据文献记载和各朝代的出土文物可以说明,古代的确存在蓝田玉,只是古代蓝田玉产地的具体位置、蓝田玉的矿物成分和种属需要继续探究。
目前蓝田玉的产地大部分为蓝田,其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化大理岩。
2.2陕西蓝田玉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
现今开采的蓝田玉矿藏位于蓝田县玉川乡一带,玉石为光泽温润、颜色丰富、质地致密细腻的蛇纹石化大理岩。据调查,目前蓝田玉已探明储藏约1000万立方米,可开采用约100万立方米。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现蓝田玉矿石处于封存状态,矿山资源不允许开采,所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蓝田玉大部分产地为陕西商洛,其质地不如蓝田当地所产的蓝田玉质地好 。
2.3陕西蓝田玉宝石学特征概述
陕西蓝田玉的矿物名称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方解石和蛇纹石作为它的主要矿物成分,还有较少的绿泥石、透闪石、云母等次要矿物。方解石含量的降低标志着蛇纹石化程度的升高,当方解石含量极少或没有时可变成蛇纹石玉。陕西蓝田玉的结构为不等粒状变晶结构至纤维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颜色主要有白色,米黄色,绿色等,绿色和青色的较为少见,所以绿色的一般品质较好价值较高。其表面常为玻璃、油脂和蜡状光泽。陕西蓝田玉常呈不透明至微透明,蛇纹石含量较高者说明其品质上乘,一般呈半透明至透明状态。蓝田玉通常都雕琢为成品,少有简单磨制成刻面型,且其透明度较差,在实验室中,只能利用点测法测得其折射率值约为1.51.6。蓝田玉常见的解理为方解石的三组完全解理。蓝田玉硬度较低,摩氏硬度常为34,所以易于雕刻成型,质地细腻、蛇纹石含量高者硬度可高达57。密度常为2.62.9g/cm3。方解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将盐酸滴到蓝田玉上时会起泡。
3.陕西蓝田玉雕现状研究
3.1中国玉雕文化历史及发展
中国人在一万年前就表达出了对于“玉”的热爱并一直绵延至今。“玉”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不仅成为孔老夫子眼中君子——最高道德典范的象征,更作为被古人甄选出的“石之美者”,凝聚着古今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特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玉文化,以玉器为主要形式,表现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已有对于原石石头的崇拜表现。玉在新石器时代被磨制成刮削器、石核、玉刀、玉斧等用作生产劳动的工具。在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出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其不再只是简单的穿孔、琢磨,而更多的玉雕造型具有图腾崇拜的宗教意义,有的作为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礼器,还有的被用作人们可以佩戴的装饰品。
良渚文化时期有些玉雕的分类按照器形及用途等。良渚时期玉器以平均、平衡、对称和整齐著称,气势雄伟,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阴刻线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浅浮雕作为辅助,还出现了半圆雕、圆雕、镂空等难度比较大的手法,立体纹、地纹、云纹、涡纹等纹饰已经是常见的装饰纹样,不仅单独使用还常常将几种纹饰相结合起来表现。
商代晚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又一个兴盛阶段,商代玉雕在继承新石器时代和夏代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又在选料、设计、构造、制作技巧方面加入了新构思新理念,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第二个高峰。在材料上,商代已开始使用质纯色美的软玉,另外还有部分岫岩玉和少量的独山玉。商代已经出现了独立的玉雕制作部门,可见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当时主要城邑附近已经都有专门的玉石作坊。商代玉雕作品给人们的立体感更强,有更多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时期的玉雕已经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从简单装饰类向精美陈设类发展丰富起来。商代玉雕将一部分原始崇拜同人的因素相结合,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具象化。之后,玉器所包含的原始宗教意识逐渐减少,其价值越来越多的表现在丰富玉雕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寓意上,以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
目录
1.前言 1
2.陕西蓝田玉概述 2
2.1陕西蓝田玉历史分析 2
2.2陕西蓝田玉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 2
2.3陕西蓝田玉宝石学特征概述 2
3.陕西蓝田玉雕现状研究 4
3.1中国玉雕文化历史及发展 4
3.2陕西蓝田玉雕历史及发展 5
3.3陕西蓝田玉雕市场调研及分析 6
3.4陕西蓝田玉雕现状分析 7
4.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探讨 9
4.1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制约因素 9
4.2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前景分析 10
4.2.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就强大的背景 10
4.2.2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11
4.3陕西蓝田玉雕技术人才发展建议 11
4.3.1国内玉石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1
4.3.2蓝田玉雕发展的创新模式 12
5.结论 15
1.前言
随着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玉雕业发展迅猛,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目共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时玉雕业带来的附属经济范围也逐渐扩大。玉雕业是传统行业更是朝阳行业,蓝田玉雕作为玉雕的品种之一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但随着这十几年的发展变化,蓝田玉雕的名气已渐不可闻。其他玉种玉雕发展迅速,蓝田玉雕仅依附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一条路,且蓝田玉雕技术人才缺乏创新,相关机构缺乏完整的发展计划和政策等都是重要原因。
为了把陕西蓝田玉雕传承下来,发展下去,将其品牌、文化、风格、理念充分传递给国人、传出国门,真正体现蓝田玉雕的文化价值,那么就不能忽视蓝田玉雕技术人才的发展和蓝田玉雕的未来。
2.陕西蓝田玉概述
2.1陕西蓝田玉历史分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玉种之一,陕西蓝田玉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4]《汉书?地理志》中第一次出现“蓝田玉”这一名称——“蓝田,山出美玉”。之后记载蓝田产玉的古书有《后汉书?外城传》、《元和郡图志》等等,但是蓝田玉产地却一直存在争议。陕西地质工作者1978年在蓝田发现的蛇纹石化玉料,据《人民日报》报道说到经分析检测,认为它就是古时记载的蓝田玉,也是《石雅》中所提到的“菜玉”。
近代发掘的汉武帝陵墓墓门正中浅青泛绿色的铺首即为蓝田玉;汉代长公主墓现位于蓝田县曳湖镇薛家河附近,于1967年被挖掘后发现其中有材料为蓝田玉的铜缕玉衣,长方梯形,磨制整齐,还钻有圆孔;后不久又在李后乡新庄村出土的汉代蝉形玉晗,也为蓝田玉的早期使用,作了有力的证明。[4]
根据文献记载和各朝代的出土文物可以说明,古代的确存在蓝田玉,只是古代蓝田玉产地的具体位置、蓝田玉的矿物成分和种属需要继续探究。
目前蓝田玉的产地大部分为蓝田,其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化大理岩。
2.2陕西蓝田玉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
现今开采的蓝田玉矿藏位于蓝田县玉川乡一带,玉石为光泽温润、颜色丰富、质地致密细腻的蛇纹石化大理岩。据调查,目前蓝田玉已探明储藏约1000万立方米,可开采用约100万立方米。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现蓝田玉矿石处于封存状态,矿山资源不允许开采,所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蓝田玉大部分产地为陕西商洛,其质地不如蓝田当地所产的蓝田玉质地好 。
2.3陕西蓝田玉宝石学特征概述
陕西蓝田玉的矿物名称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方解石和蛇纹石作为它的主要矿物成分,还有较少的绿泥石、透闪石、云母等次要矿物。方解石含量的降低标志着蛇纹石化程度的升高,当方解石含量极少或没有时可变成蛇纹石玉。陕西蓝田玉的结构为不等粒状变晶结构至纤维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颜色主要有白色,米黄色,绿色等,绿色和青色的较为少见,所以绿色的一般品质较好价值较高。其表面常为玻璃、油脂和蜡状光泽。陕西蓝田玉常呈不透明至微透明,蛇纹石含量较高者说明其品质上乘,一般呈半透明至透明状态。蓝田玉通常都雕琢为成品,少有简单磨制成刻面型,且其透明度较差,在实验室中,只能利用点测法测得其折射率值约为1.51.6。蓝田玉常见的解理为方解石的三组完全解理。蓝田玉硬度较低,摩氏硬度常为34,所以易于雕刻成型,质地细腻、蛇纹石含量高者硬度可高达57。密度常为2.62.9g/cm3。方解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将盐酸滴到蓝田玉上时会起泡。
3.陕西蓝田玉雕现状研究
3.1中国玉雕文化历史及发展
中国人在一万年前就表达出了对于“玉”的热爱并一直绵延至今。“玉”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不仅成为孔老夫子眼中君子——最高道德典范的象征,更作为被古人甄选出的“石之美者”,凝聚着古今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特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玉文化,以玉器为主要形式,表现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已有对于原石石头的崇拜表现。玉在新石器时代被磨制成刮削器、石核、玉刀、玉斧等用作生产劳动的工具。在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出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其不再只是简单的穿孔、琢磨,而更多的玉雕造型具有图腾崇拜的宗教意义,有的作为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礼器,还有的被用作人们可以佩戴的装饰品。
良渚文化时期有些玉雕的分类按照器形及用途等。良渚时期玉器以平均、平衡、对称和整齐著称,气势雄伟,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阴刻线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浅浮雕作为辅助,还出现了半圆雕、圆雕、镂空等难度比较大的手法,立体纹、地纹、云纹、涡纹等纹饰已经是常见的装饰纹样,不仅单独使用还常常将几种纹饰相结合起来表现。
商代晚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又一个兴盛阶段,商代玉雕在继承新石器时代和夏代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又在选料、设计、构造、制作技巧方面加入了新构思新理念,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第二个高峰。在材料上,商代已开始使用质纯色美的软玉,另外还有部分岫岩玉和少量的独山玉。商代已经出现了独立的玉雕制作部门,可见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当时主要城邑附近已经都有专门的玉石作坊。商代玉雕作品给人们的立体感更强,有更多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时期的玉雕已经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从简单装饰类向精美陈设类发展丰富起来。商代玉雕将一部分原始崇拜同人的因素相结合,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具象化。之后,玉器所包含的原始宗教意识逐渐减少,其价值越来越多的表现在丰富玉雕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寓意上,以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