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中声音的运用_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浅析纪录片中声音的运用_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20200417172904]
一、前言………………………………………………………………………………1
二、纪录片中声音的运用发展过程…………………………………………………2
(一)宣传导向——解说词………………………………………………………2
(二)真实再现——同期声………………………………………………………2
(三)情感、思想的浓缩与呈现——创作者……………………………………3
三、《舌尖上的中国》中声音的作用…………………………………………………
(一)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3
(二)延伸纪录片的诗意性………………………………………………………4
(三)呈现纪录片的时空性………………………………………………………4
(四)参与纪录片的叙事性………………………………………………………5
四、《舌尖上的中国》中声音运用的亮点……………………………………………
(一)人声的运用…………………………………………………………………5
1解说词的精致感………………………………………………………………5
2同期声的纪实感………………………………………………………………6
3内心独白的真切感……………………………………………………………6
(二)音乐的运用…………………………………………………………………7
结论……………………………………………………………………………………7
参考文献………………………………………………………………………………8
致谢……………………………………………………………………………………9
摘 要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语言的艺术,声音和画面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语言,声音语言与画面语言的完美呈现成为成就优秀纪录片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很多的电视纪录片中我们看到却是创作者以画面为主的表达,而声音语言的运用严重不足,声音的创作应该是电视纪录片中举足轻重的存在。《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我国的一部优秀纪录片代表作,除了其精美的画面、人性化的叙述等等之外,其声音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是导致其获得成功关键所在。片中无论是具备深厚磁性的配音还是深刻的内心独白,真实、细腻的现场同期声,亦或是动人肺腑的现场音乐,都体现出声音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声音“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发展过程,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中“声音”的具体作用和运用等三个方面,细致地阐述了声音在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及其影响与功效。希望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声音语言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纪录片声音《舌尖上的中国》
目录
ABSTRACT
As an audio-visual language of the art, The picture and sound of documentary film are two indispensable parts,the perfect performance of picture and sound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documentary. But in a lot of TV documentaries, we see the pict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ll the time,but the voice i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the status, the voice of the creation of the TV documentary should be a elementary part in documentary. "The tongue of China "as a outstanding documentary ,besides the gorgeous picture and humanized narration,the application of verbal language in the documentar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whether the deep magnetic voice or deep inner monologue, or the real and smooth live music, all these can reflect the voice of unique charm. The main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und in the documentary in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China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sound of specific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are summarized, describes the sound in the documentary to show the unique charm and the func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ound in the Chinese tongue, I hope it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creation level of the documentary in China.
Key words: documentary; sound; "China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由物质消费逐渐转向精神消费,对于影像文化的追求日益加深。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艺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应用和传播规模相比电视和电影而言相对比较窄,但是其思想内涵和传播影响却一直为业内人士所推崇。尤其是随着电视节目多样化和竞争力的激烈化,许多电视节目为了争夺观众的眼球,盲目的媚俗化和低俗化。而电视纪录片在这种“嘈杂”中犹如一抹“清新剂”,始终承担着文化与价值的传承。然而,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和市场影响力一直较为低迷,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纪录片的潜能,其优良的制作也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优秀的美食纪录片,其“声音”的运用为人们所称赞,其表现的中国传统美食和习俗文化的魅力为世人所惊叹,也向外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并不高,和一般的故事片无法相提并论,电视纪录片也因此被刻上了小众文化的标签。但是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获得空前的关注和成功,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也创下了我国电视纪录片诸多的记录。我们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声音的运用,希望能够为其它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同时,对纪录片中声音语言运用的分析,系统的了解声音在纪录片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未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我国今后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以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二、纪录片声音语言运用的发展历程
(一)宣传导向——解说词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从1958年起步开始,伴随着中国国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建立而起步。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政治环境影响,电视纪录片发展属于萌芽期,与电视新闻片除了播出时间的长短不同之外并无二致,所以在当时,纪录片和电视新闻片被统称为“电视片”。我国最早创作的电视纪录片是在1958年创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此时,这部纪录片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宣传政府的政治导向,所以其声音运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只注重解说词的运用,通过播音员直白的声音向大众传递主旨思想,以起到宣传导向的作用。在这部片子中,声音元素比较单一,音乐和音响等声音元素运用较少,甚至声音和画面都极不协调,所以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这也反映出我国早期的纪录片的不成熟,在声音的运用方面也只是依靠解说词来起到宣传导向的作用。
(二)真实再现——同期声
我国电视纪录片一个重大的转折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很多的优秀作品开始涌现出来,并且有别于之前单纯的依靠解说词的创作方式。在1972年以后,先后涌现出了例如《深山养路工》、《三口大锅闹革命》等优秀纪录片,虽然这些纪录片中包含着些许的“文化大革命”色彩和情怀,但是其中表现出的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真挚的,表现出的人们对中华民族之崛起的雄心是坚毅的。这些作品相对于之前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声音的运用上,都更加具备感染力,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在1991年所问世的央视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严格采用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改变了传统的思想灌输的“解说式”方式,将主持人与观众的直接对话加入其中,真正实现了“真实记录”的过程和场景,是我国纪录片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创作。从此之后,我国电视纪录片也真正走上了真实记录的道路,通过依托同期声,还原、记录生活的本来面目。
(三)情感、思想的浓缩与呈现——创作者
电视纪录片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随着中国电视产业化的发展,所有的纪录片均以受众为中心的,在记录的同时不仅有创作者自身的观点,同时也会为观众提供思考的空间。纪录片创作均以纪实为主,通过真实的呈现人物、事件以及环境等因素,从而展现出纪录片的精髓。以张以庆所拍摄的纪录片《英和白》为例,完美表现了主观呈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同时也为音乐和音响的运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很长的时间都没有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单纯的强调画面的重要性,从而造成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滞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视纪录片的工作者对声画效果同样看重,从而加强电视纪录片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声音所融入和产生的情感是润物细无声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无论是其中的人物配音,还是音乐都被观众所津津乐道,声音中的情感既有对美食的称赞,也有对亲人情感之间的赞美,在娓娓道来的声音中与画面完美结合,让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其中的每一个瞬间。创作者在表现中国传统美食背后所包含的民俗情、邻里情以及亲情之外,也让生活在各地的中华儿女感受到美食背后不同的人生滋味,有爱也有思念。有时,会使深处外地的游子,通过美食回忆童年和儿时记忆中的那份情感,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5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