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研究
目录
1 引言................................................................1
2 研究背景与现状....................................................1
2.1 研究背景 1
2.2 研究方法 2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 2
3.1 教材内容上的区别.................................................... 2
3.2 教学方式上的区别.................................................... 2
3.3 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区别................................................ 3
3.4 研究对象的区别...................................................... 3
3.5 数学符号以及某些规律的变化 3
4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 3
4.1 力学部分的衔接研究................................................. 4
4.2 热学部分衔接的研究................................................. 5
4.3 电磁学部分衔接的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7
4.4 近代物理教材衔接的研究.............................................. 8
5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方法 9
5.1 开学第一课 9
5.2 教师方面........................................................... 9
5.3 学生方面.......................................................... 11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我们初中就要开始学习物理课程,到了大学,我们仍然要继续物理的学习,但大部分调查显示和学生反映,他们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非常吃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中学阶段的物理和大学阶段的物理之间有一层比较难以跨越的“台阶”。在中学时期,我们都经过了六年的物理熏陶,不论是在物理的学习方法,物理问题思考的方式,还是计算方法,都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模式,但如果带着中学物理的思维去学习大学物理,那学起来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学物理无论是在教学目的,课程设置,难易程度还是老师的讲课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大学与中学物理的区别,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更好的把他们衔接起来进行研究,跨越那个“台阶”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就上面所述的内容进行展开论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建设性的建议。
2 研究背景与现状
2.1研究背景
中国在中学时代只是进行的应试教育,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中学与大学物理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中学认为学生得高分是最重要的,没有对学生思维方面进行培养,他们只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今年有几个能考上重点大学,而大学也只关注招生率,谁的分数最高。大学与中学缺乏交流,我想这是导致教育链断裂最主要的原因。
学生受到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每个过程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育者对如何做好本阶段的教学十分有研究,可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之间出现的缝隙该如何衔接却很少有人研究。顾明远先生在余立主编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的序中就指出,“当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
虽然能够进入大学的都是中学里的佼佼者,学习能手,可是大学与中学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不一样,教学目标不一样,所以大多数同学一开始还是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主要的表现有:自制能力较差,单独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不够,对定律公式进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创新性较差,等等。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大学物理课程时,仍然习惯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新的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很难接受,所以及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很有必要,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要难得多,自然的新生在物理方面表现出的不适用的问题也就更为突出一些,为了帮助新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到大学物理学习中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我们需要研究出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的方案,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要探讨如何将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起来,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指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这样能够触碰到别人的思想,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多方面考虑如何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起来。
2.2.2文本分析法
对中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出如何将他们衔接起来的方法。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
3.1教材内容上的区别
单从教材内容来看,中学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五个部分,研究范围主要是宏观低速,基本物理的概念也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上课一般由概念引入进行讲解,再配备动画,物理实验,课后有章节练习,练习中涉及一定数学问题的计算,但学生大多数都学过,并且是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所以说中学期间物理对于数学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五个基础部分仍然是教学重点,但相对于中学物理而言,有了很大的延伸和拓展,难度加深了很多,它不仅涉及了宏观领域,更多的时候,我们得从微观领域看待问题,它注重的是理论的分析,推导,运用到非常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的高数知识,对于数学的要求大大的提高了,比较抽象,很少会用实际运用来理解问题,而有些数学方法学生还没学过,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不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也就很正常了。
3.2教学方式上的区别
中学物理内容较少,课时又多,所以老师节奏比较慢,又因为应试教育的要求,一个知识点会反复好几遍,针对一个知识点,会有大量的练习,并且老师会着重讲解练习,对于上课活泼好动,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写作业的,老师也会重点管教。因此,中学时代的学生大多没有学习主动性,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对物理的敏感度不够。
1 引言................................................................1
2 研究背景与现状....................................................1
2.1 研究背景 1
2.2 研究方法 2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 2
3.1 教材内容上的区别.................................................... 2
3.2 教学方式上的区别.................................................... 2
3.3 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区别................................................ 3
3.4 研究对象的区别...................................................... 3
3.5 数学符号以及某些规律的变化 3
4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 3
4.1 力学部分的衔接研究................................................. 4
4.2 热学部分衔接的研究................................................. 5
4.3 电磁学部分衔接的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7
4.4 近代物理教材衔接的研究.............................................. 8
5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方法 9
5.1 开学第一课 9
5.2 教师方面........................................................... 9
5.3 学生方面.......................................................... 11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我们初中就要开始学习物理课程,到了大学,我们仍然要继续物理的学习,但大部分调查显示和学生反映,他们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非常吃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中学阶段的物理和大学阶段的物理之间有一层比较难以跨越的“台阶”。在中学时期,我们都经过了六年的物理熏陶,不论是在物理的学习方法,物理问题思考的方式,还是计算方法,都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模式,但如果带着中学物理的思维去学习大学物理,那学起来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学物理无论是在教学目的,课程设置,难易程度还是老师的讲课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大学与中学物理的区别,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更好的把他们衔接起来进行研究,跨越那个“台阶”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就上面所述的内容进行展开论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建设性的建议。
2 研究背景与现状
2.1研究背景
中国在中学时代只是进行的应试教育,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中学与大学物理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中学认为学生得高分是最重要的,没有对学生思维方面进行培养,他们只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今年有几个能考上重点大学,而大学也只关注招生率,谁的分数最高。大学与中学缺乏交流,我想这是导致教育链断裂最主要的原因。
学生受到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每个过程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育者对如何做好本阶段的教学十分有研究,可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之间出现的缝隙该如何衔接却很少有人研究。顾明远先生在余立主编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的序中就指出,“当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
虽然能够进入大学的都是中学里的佼佼者,学习能手,可是大学与中学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不一样,教学目标不一样,所以大多数同学一开始还是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主要的表现有:自制能力较差,单独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不够,对定律公式进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创新性较差,等等。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大学物理课程时,仍然习惯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新的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很难接受,所以及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很有必要,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要难得多,自然的新生在物理方面表现出的不适用的问题也就更为突出一些,为了帮助新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到大学物理学习中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我们需要研究出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的方案,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要探讨如何将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起来,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指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这样能够触碰到别人的思想,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多方面考虑如何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起来。
2.2.2文本分析法
对中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出如何将他们衔接起来的方法。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
3.1教材内容上的区别
单从教材内容来看,中学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五个部分,研究范围主要是宏观低速,基本物理的概念也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上课一般由概念引入进行讲解,再配备动画,物理实验,课后有章节练习,练习中涉及一定数学问题的计算,但学生大多数都学过,并且是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所以说中学期间物理对于数学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五个基础部分仍然是教学重点,但相对于中学物理而言,有了很大的延伸和拓展,难度加深了很多,它不仅涉及了宏观领域,更多的时候,我们得从微观领域看待问题,它注重的是理论的分析,推导,运用到非常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的高数知识,对于数学的要求大大的提高了,比较抽象,很少会用实际运用来理解问题,而有些数学方法学生还没学过,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不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也就很正常了。
3.2教学方式上的区别
中学物理内容较少,课时又多,所以老师节奏比较慢,又因为应试教育的要求,一个知识点会反复好几遍,针对一个知识点,会有大量的练习,并且老师会着重讲解练习,对于上课活泼好动,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写作业的,老师也会重点管教。因此,中学时代的学生大多没有学习主动性,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对物理的敏感度不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wuli/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