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课题名称: 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学、语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剖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选题的具体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查等方法,从新媒体特性、新闻特性以及传受关系等方面入手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改革思路,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3.开题报告通过后,认真进行前人探究成果的收集、阅读、梳理和思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中心论点和论文思路。本论文要归纳出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论证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剖析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设想未来广播电视新闻存在的方式。可以用综述的方法写作,归纳、总结、介绍或评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可以从正面提出新见解,也可以用论辩的形式对他人观点存在的问题,发表新见解。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紧扣论题,以逻辑线索一以贯之,所用论据必须有效支撑论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对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一、总字数为8000字以上。
二、本论文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具体要求如下:
1.摘要和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摘要应反映本课题的精华,概括地阐述课题探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探究内容、探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200个单词左右为宜,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关键词是直接选自论文标题或内容中具有实质意义、作为标引和检索文献主题概念的名词或词组。关键词的个数一般取3—5个左右。
2.目录要按顺序写清楚毕业设计构成部分的名称和正文中的小标题,并在每一个标题后面注明页码。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起止页码准确,且与正文、附件等内容中的标题一致。
3.论文正文是作者对探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探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及探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探讨等。正文分章节撰写,一级标题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连续编号,每章应另起一页,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标题居中排列。从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二级标题为“1.1”、“2.1”、“3.1”等,三级标题为 “1.1.1”、“2.1.1”、“3.1.1”等,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三级。
4.注释
论文写作过程中,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内容可用脚注、尾注两种方法。注释序号用①、②……表示,当既有注释,又有参考文献时,注释在前,参考文献在后。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5.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主体的最终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炼。阐述作者创造性工作在本探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进一步的设想。
6.致谢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引出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必须与参考文献一致)。
参考文献文末著录格式为:
(1)期刊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高景德.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2007,27(1):10—20.
(2)书籍和专著
[序号]编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霍夫斯基主编.李强译.机械原理[M].下册.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2-9.
(3)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篇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C].见:郑福寿主编.,学报论丛 第二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1-4.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前者用括号,后者用中括号).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6] 王明亮.关于我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998-08-16)[1998-10-04].http//www.cajcd.edu.cn/pub/wml.tex/980810-2.html.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枫.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营销,2015(09):176—177.
[2]党琼.新媒体的传播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95—196.
[3]高启祥.传“新”和谐优势互补—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认识[J].国际新闻界,2015(10):128,135.
[4]黄小伟.新媒体背景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剖析[J].我国报业,2015(04):55—56.
[5]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03):57—59.
[6]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06):66—69.
[7]李丹,郭书.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特点剖析[J].我国记者,2014(07):105—105.
[8]栗思远.新媒体背景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新闻传播,2015(09):39—39.
[9]牛小游.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J].大舞台,2010(09):157—158.
[10]邬贺铨.我国三网融合的特点与挑战[J].中兴通讯技术,2011(01):1—2.
[11]栾轶玫.国际传播平台的新媒体转移——国外媒介机构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案例探究[J].新闻与写作,2012(07):40—43.
[12]曾静平,杜振华主编.中外新媒体产业[M].第一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1-6.
[13]周嘉琳.融合、平台与价值链——BBC新媒体战略剖析[J].东南传播,2012(09):21—23.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学、语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剖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选题的具体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查等方法,从新媒体特性、新闻特性以及传受关系等方面入手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改革思路,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3.开题报告通过后,认真进行前人探究成果的收集、阅读、梳理和思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中心论点和论文思路。本论文要归纳出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论证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剖析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设想未来广播电视新闻存在的方式。可以用综述的方法写作,归纳、总结、介绍或评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可以从正面提出新见解,也可以用论辩的形式对他人观点存在的问题,发表新见解。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紧扣论题,以逻辑线索一以贯之,所用论据必须有效支撑论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对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一、总字数为8000字以上。
二、本论文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具体要求如下:
1.摘要和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摘要应反映本课题的精华,概括地阐述课题探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探究内容、探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200个单词左右为宜,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关键词是直接选自论文标题或内容中具有实质意义、作为标引和检索文献主题概念的名词或词组。关键词的个数一般取3—5个左右。
2.目录要按顺序写清楚毕业设计构成部分的名称和正文中的小标题,并在每一个标题后面注明页码。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起止页码准确,且与正文、附件等内容中的标题一致。
3.论文正文是作者对探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探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及探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探讨等。正文分章节撰写,一级标题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连续编号,每章应另起一页,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标题居中排列。从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二级标题为“1.1”、“2.1”、“3.1”等,三级标题为 “1.1.1”、“2.1.1”、“3.1.1”等,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三级。
4.注释
论文写作过程中,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内容可用脚注、尾注两种方法。注释序号用①、②……表示,当既有注释,又有参考文献时,注释在前,参考文献在后。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5.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主体的最终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炼。阐述作者创造性工作在本探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进一步的设想。
6.致谢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引出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必须与参考文献一致)。
参考文献文末著录格式为:
(1)期刊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高景德.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2007,27(1):10—20.
(2)书籍和专著
[序号]编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霍夫斯基主编.李强译.机械原理[M].下册.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2-9.
(3)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篇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C].见:郑福寿主编.,学报论丛 第二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1-4.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前者用括号,后者用中括号).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6] 王明亮.关于我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998-08-16)[1998-10-04].http//www.cajcd.edu.cn/pub/wml.tex/980810-2.html.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枫.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营销,2015(09):176—177.
[2]党琼.新媒体的传播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95—196.
[3]高启祥.传“新”和谐优势互补—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认识[J].国际新闻界,2015(10):128,135.
[4]黄小伟.新媒体背景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剖析[J].我国报业,2015(04):55—56.
[5]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03):57—59.
[6]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06):66—69.
[7]李丹,郭书.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特点剖析[J].我国记者,2014(07):105—105.
[8]栗思远.新媒体背景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新闻传播,2015(09):39—39.
[9]牛小游.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J].大舞台,2010(09):157—158.
[10]邬贺铨.我国三网融合的特点与挑战[J].中兴通讯技术,2011(01):1—2.
[11]栾轶玫.国际传播平台的新媒体转移——国外媒介机构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案例探究[J].新闻与写作,2012(07):40—43.
[12]曾静平,杜振华主编.中外新媒体产业[M].第一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1-6.
[13]周嘉琳.融合、平台与价值链——BBC新媒体战略剖析[J].东南传播,2012(09):21—2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rws/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