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字数:12553】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大好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凭借其便捷简单的施工构造,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当中。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相比,它仅需要在预留位置放入钢筋,然后再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可以简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作流程,还能省去传统预留孔洞与穿筋流程,节省了施工设备,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有效降低工程整体造价。因此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可极大地节约建设成本,为构建环保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目 录
第一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体技术施工特点 1
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 1
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工程 1
1.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 2
第二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中质量的控制要点 3
2.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水的质量控制 3
2.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骨架材料质量的控制 3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4
3.1施工现场条件和实验室条件有较大差异 4
3.2水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 4
3.3施工现场的养护没有到位 4
3.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温度应力和裂缝 5
3.4.1水泥水化热 5
3.4.2约束条件 5
第四章 提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的控制强度 6
4.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准备阶段控制 6
4.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控制 6
4.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捣实技术控制 6
4.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缝技术控制 7
4.5防止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 7
4.5.1控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温升 7
4.5.2延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降温速率 8
4.5.3减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收缩,提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第五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案例分析 10
5.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案例的工程概况 10
5.2讨论研究决定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案 10
5.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特点 10
5.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 11
第六章 总结 13
6.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13
6.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创新内容 13
6.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技术先进性及应用效果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体技术施工特点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后张法中的一种,它首先将防腐、润滑材料涂膜在钢筋表层,然后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与预应力之间不产生粘接力效果,将涂膜好的钢筋包裹塑料膜,接着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浇筑与养护,最终对钢筋进行张拉与锚固。和其他施工方式相比较,它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在结构上面也更加厚实,是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曾被我国建设部列为建筑业“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但目前该技术的推广速度较慢,特别是在我国内陆地区。因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数量较高,在现场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较多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应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
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钢筋数量较多,且钢筋的直径较大。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当中,钢筋结构属于双向结构,为上下两层,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厚度。为了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我们需要将钢筋所处的位置与高度都做到准确无误。在上层钢筋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钢筋进行支撑。正常情况下,钢筋支架是由粗钢筋所制作而成,在应用过程中两个钢筋支架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2m之内,同时钢筋支架之间需要相互连接,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钢筋支架的稳定性能[2]。
上层钢筋在去除钢筋支架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流程,但如果钢筋支架所具有的稳定性及强度达不到有关标准,我们就需要应用钢支架,并对于钢支架的数量进行计算[3]。
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工程
在模板工程内,主要工作就是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与尺寸进行确定,模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对于模板所造成的侧应力等因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泵送这种工艺,此工艺形成速度较快,在施工过程中,浇筑面积也相对于集中,能够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均匀浇筑到每一个位置上面。如果某一个浇筑位置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高度突然提升,我们就需要运用输送管来完成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体浇筑工作[5]。所以,泵送工艺在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浇筑过程中,不应该循规蹈矩,一味按照传统浇筑方式进行操作,而应该按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实际受力情况,分析研究模板,进而保证最后所制作出来的模板在强度及硬度上面都能够符合有关标准[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基础结构上面所具有的面积较大,所以基础结构所处于的平面与其他平面之间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以,我们可以在基础结构下端设置一个小方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调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面的平衡,保证浇筑质量。与此同时,在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我们应该先浇筑纵向,最后再浇筑横向。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在小方木上面设置一个排水孔,主要作用就是让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得到及时排出[7]。
1.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
目 录
第一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体技术施工特点 1
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 1
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工程 1
1.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 2
第二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中质量的控制要点 3
2.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水的质量控制 3
2.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骨架材料质量的控制 3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4
3.1施工现场条件和实验室条件有较大差异 4
3.2水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 4
3.3施工现场的养护没有到位 4
3.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温度应力和裂缝 5
3.4.1水泥水化热 5
3.4.2约束条件 5
第四章 提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的控制强度 6
4.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准备阶段控制 6
4.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控制 6
4.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捣实技术控制 6
4.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缝技术控制 7
4.5防止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 7
4.5.1控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温升 7
4.5.2延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降温速率 8
4.5.3减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收缩,提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第五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案例分析 10
5.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案例的工程概况 10
5.2讨论研究决定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案 10
5.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特点 10
5.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 11
第六章 总结 13
6.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13
6.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创新内容 13
6.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技术先进性及应用效果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体技术施工特点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后张法中的一种,它首先将防腐、润滑材料涂膜在钢筋表层,然后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与预应力之间不产生粘接力效果,将涂膜好的钢筋包裹塑料膜,接着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浇筑与养护,最终对钢筋进行张拉与锚固。和其他施工方式相比较,它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在结构上面也更加厚实,是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曾被我国建设部列为建筑业“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但目前该技术的推广速度较慢,特别是在我国内陆地区。因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数量较高,在现场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较多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应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
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钢筋数量较多,且钢筋的直径较大。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当中,钢筋结构属于双向结构,为上下两层,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厚度。为了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我们需要将钢筋所处的位置与高度都做到准确无误。在上层钢筋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钢筋进行支撑。正常情况下,钢筋支架是由粗钢筋所制作而成,在应用过程中两个钢筋支架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2m之内,同时钢筋支架之间需要相互连接,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钢筋支架的稳定性能[2]。
上层钢筋在去除钢筋支架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流程,但如果钢筋支架所具有的稳定性及强度达不到有关标准,我们就需要应用钢支架,并对于钢支架的数量进行计算[3]。
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工程
在模板工程内,主要工作就是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与尺寸进行确定,模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对于模板所造成的侧应力等因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泵送这种工艺,此工艺形成速度较快,在施工过程中,浇筑面积也相对于集中,能够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均匀浇筑到每一个位置上面。如果某一个浇筑位置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高度突然提升,我们就需要运用输送管来完成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体浇筑工作[5]。所以,泵送工艺在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模板浇筑过程中,不应该循规蹈矩,一味按照传统浇筑方式进行操作,而应该按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实际受力情况,分析研究模板,进而保证最后所制作出来的模板在强度及硬度上面都能够符合有关标准[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基础结构上面所具有的面积较大,所以基础结构所处于的平面与其他平面之间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以,我们可以在基础结构下端设置一个小方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调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面的平衡,保证浇筑质量。与此同时,在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我们应该先浇筑纵向,最后再浇筑横向。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在小方木上面设置一个排水孔,主要作用就是让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得到及时排出[7]。
1.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