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梯关键技术分析(附件)【字数:7655】
日期 2021.3 摘 要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项目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对物料、人员进行安全高效的输送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电梯是超高层建筑项目运输物料与人员的重要起重设备,这也使电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在电梯施工中不仅要对其选型、数量与布置进行充分考虑,还要全面客观的对各种电梯施工布置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充分的分析,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对电梯施工方案进行确定,以此获得最佳的电梯施工效果。为此,本文便对超高层建筑电梯施工中的相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 录
一、建筑电梯概述 1
二、建筑电梯关键因素 1
2.1电梯的平面布置 1
2.2电梯的竖向布置 2
2.3电梯梯笼几何尺寸的影响 2
2.4电梯载重能力的影响 3
2.5电梯升降速度的影响 3
三、电梯质量隐患主要原因分析 3
3.1技术规范性不足 3
3.2行业规范不统一 4
3.3安全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4
四、建筑电梯主要施工工艺 5
4.1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
4.2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5
五、施工电梯运行中的常见事故及维护措施 6
5.1施工电梯运行中常见事故 6
5.2施工电梯的安全维护 7
六、电梯检验相关技术分析 7
6.1常见的电梯危险源 7
6.2电梯检验的技术分析 8
七、结语 9
致 谢 9
参考文献 9
一、建筑电梯概述
现如今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物中的各类设备也得到了高效地完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像其他运输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施工电梯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不够完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电梯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从而保证人员安全。
二、建筑电梯关键因素
2.1电梯的平面布置
在建筑电梯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室外电梯施工与室内电梯施工,其中室内电梯的平面布置施工又包括核心筒中电梯轴布置与核心筒外电梯轴布置两种。在对室外电梯进行平面布置施工之前,应根据其布置原则来对布置方案的利弊情况进行分析,室外电梯施工不会占用电梯井的空间,并且在空间布局上能够满足超高层建筑的空间要求,其布局灵活、施工便捷,对结构的影响也较小。不过这种布局方案会对幕墙的收口以及室内装修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室外电梯进行布局施工时,应对窗帘的关闭位置进行适当减少,并优先选择下部结构中的收缩较少或不收缩零部件,以便于电梯施工零部件的安装及施工人员的出入。电梯应进行分散式布置,以此避免电梯施工给运输走廊带来影响。同时,电梯施工应尽量选择物料堆场附近,并和塔吊的起重物料场进行分离。
在核心筒外的室内电梯平面布置施工时,要确保电梯能够与核心筒中的顶模系统相连,以便于人员能够通过电梯上到顶模系统当中去,同时也避免了对电梯井空间的占用,还能方便永久电梯和施工电梯之间的转换。这种平面布局施工需要在楼板中设置预留洞口,等到电梯拆除完毕后才能填补,这也使其会对后期的装饰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有很大影响。而如果将电梯设置在外框楼板中,又需要在外框楼板中设置较多的施工洞口,这必然会对楼板的受力结构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在对核心筒外的室内电梯进行布置施工时,应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以降低室内电梯的施工影响范围,使收口数量得到相应的减少,同时也便于其他专业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钢梁。采用核心筒内对室内电梯进行平面布置施工,能够降低二次施工的工程量,并且还不会对幕墙与外框结构的施工产生影响,但这种布置施工方式会使电梯井中的净空尺寸变小,这可能会造成电梯井道中难以安装标准尺寸的施工电梯,进而使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电梯井道的占用,会使电梯的安装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延误工期。因此,在对其进行平面布置施工时,不应对项层中的电梯井道进行占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如果内部结构为核心筒与钢框架混凝土时,可以利用爬模或顶模来对室内电梯进行施工,由于纵向框架的核心筒结构在不同层的作业面中高度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室内中设置两个梯笼来对核心筒竖向结构中的施工人员进行运输。并且,对于钢梁+组合楼板的塔楼,则应在塔楼中设置2个梯笼,以此运输外框架钢结构中的施工人员。
2.2电梯的竖向布置
在电梯的竖向布置施工中,应将电梯的服务区域按照高、中、低进行划分,并随时做出调整,应对电梯进行分段安装,同时要进行提前拆除,同时考虑到后续机电等环节的施工,可通过转换基础法将电梯基础转移至楼层中,然后对下面楼层中的标准节进行提前拆除。
2.3电梯笼几何尺寸的影响
电梯笼的大小直接关乎到其承载能力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在电梯笼施工中,有许多尺寸和规格,如何对其电梯笼的尺寸进行合理选择,是电梯施工的重点。通常来说,电梯笼的尺寸应满足相关标准,梯笼大小可采用3.2m x 1.5m x 2.5m。由于超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了单元幕墙,这种幕墙大多都是预制的,并且不能进行切割,如果不能对电梯的梯笼尺寸进行适当确定,便可能会影响到幕墙的运输。因此,在对电梯的梯笼进行施工时应确保其梯笼的尺寸大小能够达到幕墙板的运输要求。此外,由于电梯井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梯笼的尺寸,同时电梯笼还可能会对结构梁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是电梯笼施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2.4电梯载重能力的影响
电梯的载重能力直接关乎到其使用性能,一般来说,其载重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由单元式幕墙板来决定的,以超高层建筑每层标高为3.7米至4.7米进行分析,其单元式幕墙板的重量大约在800至1200公斤左右,由于单元式幕墙板的安装需要通过电梯来进行运输,因此为了使电梯的载重能力更强,需要其至少能够承受两块单元式幕墙板,同时再加,上运输人员等因素,电梯载重能力可以在2.7吨左右。而在以往的电梯施工中,电梯的承载能力极限大多数为2吨。
2.5电梯升降速度的影响
电梯的升降速度也对其运输效率有着很大影响,目前市面中的电梯速度主要分为三档,分别为低速、中速与高速,其中低速的运输效率为33m/min,而中速的运输效率则为63m/min,高速的运输效率为96m/min.速度越低,则电梯的下降速度就越慢,其运输效率也就越低。因此,为了使电梯的运输效率得以提高,在对电梯进行施工时,要确保其电梯升降速度为高速。
三、电梯质量隐患主要原因分析
目 录
一、建筑电梯概述 1
二、建筑电梯关键因素 1
2.1电梯的平面布置 1
2.2电梯的竖向布置 2
2.3电梯梯笼几何尺寸的影响 2
2.4电梯载重能力的影响 3
2.5电梯升降速度的影响 3
三、电梯质量隐患主要原因分析 3
3.1技术规范性不足 3
3.2行业规范不统一 4
3.3安全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4
四、建筑电梯主要施工工艺 5
4.1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
4.2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5
五、施工电梯运行中的常见事故及维护措施 6
5.1施工电梯运行中常见事故 6
5.2施工电梯的安全维护 7
六、电梯检验相关技术分析 7
6.1常见的电梯危险源 7
6.2电梯检验的技术分析 8
七、结语 9
致 谢 9
参考文献 9
一、建筑电梯概述
现如今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物中的各类设备也得到了高效地完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像其他运输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施工电梯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不够完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电梯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从而保证人员安全。
二、建筑电梯关键因素
2.1电梯的平面布置
在建筑电梯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室外电梯施工与室内电梯施工,其中室内电梯的平面布置施工又包括核心筒中电梯轴布置与核心筒外电梯轴布置两种。在对室外电梯进行平面布置施工之前,应根据其布置原则来对布置方案的利弊情况进行分析,室外电梯施工不会占用电梯井的空间,并且在空间布局上能够满足超高层建筑的空间要求,其布局灵活、施工便捷,对结构的影响也较小。不过这种布局方案会对幕墙的收口以及室内装修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室外电梯进行布局施工时,应对窗帘的关闭位置进行适当减少,并优先选择下部结构中的收缩较少或不收缩零部件,以便于电梯施工零部件的安装及施工人员的出入。电梯应进行分散式布置,以此避免电梯施工给运输走廊带来影响。同时,电梯施工应尽量选择物料堆场附近,并和塔吊的起重物料场进行分离。
在核心筒外的室内电梯平面布置施工时,要确保电梯能够与核心筒中的顶模系统相连,以便于人员能够通过电梯上到顶模系统当中去,同时也避免了对电梯井空间的占用,还能方便永久电梯和施工电梯之间的转换。这种平面布局施工需要在楼板中设置预留洞口,等到电梯拆除完毕后才能填补,这也使其会对后期的装饰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有很大影响。而如果将电梯设置在外框楼板中,又需要在外框楼板中设置较多的施工洞口,这必然会对楼板的受力结构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在对核心筒外的室内电梯进行布置施工时,应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以降低室内电梯的施工影响范围,使收口数量得到相应的减少,同时也便于其他专业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钢梁。采用核心筒内对室内电梯进行平面布置施工,能够降低二次施工的工程量,并且还不会对幕墙与外框结构的施工产生影响,但这种布置施工方式会使电梯井中的净空尺寸变小,这可能会造成电梯井道中难以安装标准尺寸的施工电梯,进而使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电梯井道的占用,会使电梯的安装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延误工期。因此,在对其进行平面布置施工时,不应对项层中的电梯井道进行占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如果内部结构为核心筒与钢框架混凝土时,可以利用爬模或顶模来对室内电梯进行施工,由于纵向框架的核心筒结构在不同层的作业面中高度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室内中设置两个梯笼来对核心筒竖向结构中的施工人员进行运输。并且,对于钢梁+组合楼板的塔楼,则应在塔楼中设置2个梯笼,以此运输外框架钢结构中的施工人员。
2.2电梯的竖向布置
在电梯的竖向布置施工中,应将电梯的服务区域按照高、中、低进行划分,并随时做出调整,应对电梯进行分段安装,同时要进行提前拆除,同时考虑到后续机电等环节的施工,可通过转换基础法将电梯基础转移至楼层中,然后对下面楼层中的标准节进行提前拆除。
2.3电梯笼几何尺寸的影响
电梯笼的大小直接关乎到其承载能力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在电梯笼施工中,有许多尺寸和规格,如何对其电梯笼的尺寸进行合理选择,是电梯施工的重点。通常来说,电梯笼的尺寸应满足相关标准,梯笼大小可采用3.2m x 1.5m x 2.5m。由于超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了单元幕墙,这种幕墙大多都是预制的,并且不能进行切割,如果不能对电梯的梯笼尺寸进行适当确定,便可能会影响到幕墙的运输。因此,在对电梯的梯笼进行施工时应确保其梯笼的尺寸大小能够达到幕墙板的运输要求。此外,由于电梯井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梯笼的尺寸,同时电梯笼还可能会对结构梁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是电梯笼施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2.4电梯载重能力的影响
电梯的载重能力直接关乎到其使用性能,一般来说,其载重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由单元式幕墙板来决定的,以超高层建筑每层标高为3.7米至4.7米进行分析,其单元式幕墙板的重量大约在800至1200公斤左右,由于单元式幕墙板的安装需要通过电梯来进行运输,因此为了使电梯的载重能力更强,需要其至少能够承受两块单元式幕墙板,同时再加,上运输人员等因素,电梯载重能力可以在2.7吨左右。而在以往的电梯施工中,电梯的承载能力极限大多数为2吨。
2.5电梯升降速度的影响
电梯的升降速度也对其运输效率有着很大影响,目前市面中的电梯速度主要分为三档,分别为低速、中速与高速,其中低速的运输效率为33m/min,而中速的运输效率则为63m/min,高速的运输效率为96m/min.速度越低,则电梯的下降速度就越慢,其运输效率也就越低。因此,为了使电梯的运输效率得以提高,在对电梯进行施工时,要确保其电梯升降速度为高速。
三、电梯质量隐患主要原因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