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事故物证的鉴别流程的设计(附件)【字数:12994】
摘 要设计合理的汽车事故物证鉴别流程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确定事故主要责任人,也方便于保险公司的理赔。对于一般的事故现场处理,是由勘察人员进行物证收集、拍照、测量、提取等鉴别步骤后判断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本课题根据物证的类型不同,设计了四种物证的鉴别流程,分别为地面物证的鉴别流程,车体痕迹的鉴别流程,人体痕迹的鉴别流程以及酒精含量的检测流程。并且对虚拟事故现场进行了分析,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物证留下的痕迹进行鉴别,让物证说话,为汽车事故原因的判定提供有力的证据。
Keywords: auto; The accident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evidence; trace; principles and method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主要研究内容 2
1.4创新点 2
第二章 地面物证的鉴别方法 4
2.1地面物证的类别 4
2.2轮胎印痕的鉴别方法 5
2.2.1判断印痕类型 5
2.2.2观察印痕 6
2.2.3量取印痕 6
2.2.4提取方法 7
2.2.5印痕作用 7
2.3地面损伤痕迹的鉴别方法 7
2.4散落物的鉴别方法 7
第三章 车体痕迹的鉴别方法 8
3.1车体痕迹及类别 8
3.1.1撞击痕迹的鉴定方法 8
3.1.2刮擦痕迹的鉴定方法 9
3.1.3分离痕迹的鉴定方法 10
3.2车体痕迹的测取 10
3.3车体痕迹的作用 10
第四章 人体痕迹的鉴别方法 12
4.1人体痕迹的种类 12
4.2人体伤残的鉴别种类及方法 12
4.3人体损伤的法医鉴定方法 13
第五章 酒精含量的鉴别方法 14
5.1酒精含量的鉴别方法 14
5.2酒精的人体反应 14
5.3酒后驾车的规定 14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酒后驾车检验方法 14
第六章 物证流程图的设计 17
6.1地面物证的鉴别流程设计 17
6.2车体痕迹的鉴别流程设计 18
6.3人体痕迹的鉴别流程设计 19
6.4酒精含量的检测流程设计 20
第七章 汽车事故现场模拟实验 21
7.1实验描述 21
7.2保护现场 24
7.3现场证据收集 24
7.4其他物证鉴定 25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进入了每家每户的生活。乘坐汽车出行在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很多交通伤亡事故。在调查交通事故的时候,物证的鉴别是不可或缺的,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它是最客观有效的证据,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可以用来证明事故的真实性。交通事故的专业处理人员可以利用物证的真实性对其进行查勘。交通事故现场查勘内容主要有地面物证、车体痕迹、人体痕迹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物证来判断车辆信息。因此设计一套合理的事故物证鉴别流程是必要的,根据该流程迅速定责,从而进行合理的赔偿。
本课题的目的是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汽车事故各类物证的鉴别流程的设计。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提供用于保险公司的汽车事故理赔中鉴别汽车事故物证,设计合理的鉴别汽车事故物证流程。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为合理的汽车事故理赔提供汽车事故物证资料,完成汽车事故物证的鉴别流程的设计。要求汽车事故物证的鉴别流程简单,实施性好。
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事故现场的研究相差甚远,像是欧美国家开展的就比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研究出了一些事故处理软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事故鉴定组织,配有了先进的物证收集工具,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资料库并且有先进的物证鉴定手段。国内对于事故处理起步较晚而且大都集中于事故模拟和车速判断方面,涉足痕迹方面的现场处理更是寥寥无几人。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李丽莉、冯浩、潘少猷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技术概述[1],就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而言,剖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要求还有交通事故案件审理是必须的,同时也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需求。
史占彪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原则和方法[2],根据以往交通事故鉴定的案例可知,交通事故各方面鉴定的基本原则大致为:以事故物证为切入点,结合各种理论常识,以科学的数据分析,去揭露物证本身的固有性质,用它作为证据还原事故的真相。
俞春俊、李平凡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体系框架概要设计[3],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层次,结合当前实际事故鉴定的突出问题,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交通事故鉴定流程体系,为解决当前事故鉴定中不明确的鉴定资质、不清晰的鉴定范围和监管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朱明、余加友、张辉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的勘验和分析利用[4],通过引用实际现场的交通事故检查工作,着重阐明了如何有效地利用路面上的刮擦痕迹的问题。
张学军阐述了浅议交通事故痕迹鉴定[5],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有关知识,指出交通事故中各种外在痕迹以及心理痕迹的鉴定,都能够当做指认肇事车辆以及责任人的依据。
Keywords: auto; The accident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evidence; trace; principles and method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主要研究内容 2
1.4创新点 2
第二章 地面物证的鉴别方法 4
2.1地面物证的类别 4
2.2轮胎印痕的鉴别方法 5
2.2.1判断印痕类型 5
2.2.2观察印痕 6
2.2.3量取印痕 6
2.2.4提取方法 7
2.2.5印痕作用 7
2.3地面损伤痕迹的鉴别方法 7
2.4散落物的鉴别方法 7
第三章 车体痕迹的鉴别方法 8
3.1车体痕迹及类别 8
3.1.1撞击痕迹的鉴定方法 8
3.1.2刮擦痕迹的鉴定方法 9
3.1.3分离痕迹的鉴定方法 10
3.2车体痕迹的测取 10
3.3车体痕迹的作用 10
第四章 人体痕迹的鉴别方法 12
4.1人体痕迹的种类 12
4.2人体伤残的鉴别种类及方法 12
4.3人体损伤的法医鉴定方法 13
第五章 酒精含量的鉴别方法 14
5.1酒精含量的鉴别方法 14
5.2酒精的人体反应 14
5.3酒后驾车的规定 14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酒后驾车检验方法 14
第六章 物证流程图的设计 17
6.1地面物证的鉴别流程设计 17
6.2车体痕迹的鉴别流程设计 18
6.3人体痕迹的鉴别流程设计 19
6.4酒精含量的检测流程设计 20
第七章 汽车事故现场模拟实验 21
7.1实验描述 21
7.2保护现场 24
7.3现场证据收集 24
7.4其他物证鉴定 25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进入了每家每户的生活。乘坐汽车出行在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很多交通伤亡事故。在调查交通事故的时候,物证的鉴别是不可或缺的,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它是最客观有效的证据,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可以用来证明事故的真实性。交通事故的专业处理人员可以利用物证的真实性对其进行查勘。交通事故现场查勘内容主要有地面物证、车体痕迹、人体痕迹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物证来判断车辆信息。因此设计一套合理的事故物证鉴别流程是必要的,根据该流程迅速定责,从而进行合理的赔偿。
本课题的目的是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汽车事故各类物证的鉴别流程的设计。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提供用于保险公司的汽车事故理赔中鉴别汽车事故物证,设计合理的鉴别汽车事故物证流程。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为合理的汽车事故理赔提供汽车事故物证资料,完成汽车事故物证的鉴别流程的设计。要求汽车事故物证的鉴别流程简单,实施性好。
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事故现场的研究相差甚远,像是欧美国家开展的就比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研究出了一些事故处理软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事故鉴定组织,配有了先进的物证收集工具,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资料库并且有先进的物证鉴定手段。国内对于事故处理起步较晚而且大都集中于事故模拟和车速判断方面,涉足痕迹方面的现场处理更是寥寥无几人。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李丽莉、冯浩、潘少猷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技术概述[1],就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而言,剖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要求还有交通事故案件审理是必须的,同时也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需求。
史占彪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原则和方法[2],根据以往交通事故鉴定的案例可知,交通事故各方面鉴定的基本原则大致为:以事故物证为切入点,结合各种理论常识,以科学的数据分析,去揭露物证本身的固有性质,用它作为证据还原事故的真相。
俞春俊、李平凡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体系框架概要设计[3],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层次,结合当前实际事故鉴定的突出问题,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交通事故鉴定流程体系,为解决当前事故鉴定中不明确的鉴定资质、不清晰的鉴定范围和监管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朱明、余加友、张辉阐述了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的勘验和分析利用[4],通过引用实际现场的交通事故检查工作,着重阐明了如何有效地利用路面上的刮擦痕迹的问题。
张学军阐述了浅议交通事故痕迹鉴定[5],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有关知识,指出交通事故中各种外在痕迹以及心理痕迹的鉴定,都能够当做指认肇事车辆以及责任人的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