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电梯导向系统及重量平衡系统设计_带图纸
乘客电梯导向系统及重量平衡系统设计[20191210110532]
摘要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的唯一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它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作为一种乘坐工具,电梯的各部件都非常重要。本论文简单分析了电梯的结构特点,对电梯的导向系统和重量平衡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先简介了电梯的发展史,然后分析了电梯的简单结构及工作特点。再对2大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导轨,导轨架,导靴的设计选型以及校核进行了分析。选定轿厢导轨型号为TB/90,对重导轨型号为T5KA。讨论了对重装置的种类,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重量确定,并选择了WFGX型补偿链 同时配备了2条随行电缆。最后通过补偿率的计算确定了补偿链的选择符合要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导向系统导轨导靴重量平衡系统对重装置补偿装置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主要类容 1
1.2论文研究背景 1
1.3电梯简介 3
1.3.1基本结构 3
1.3.2工作原理 4
1.3.3电梯的系统 5
2.设计方案确定 7
2.1电梯的基本参数 7
2.2导向系统 7
2.2.1 系统概述 7
2.2.2初步选型 8
2.3重量平衡系统计 10
2.3.1概述 10
2.3.2重量平衡系统的初步选型 11
3.导向系统的设计 12
3.1导轨的设计与校核 12
3.1.1.主要参数 12
3.1.2计算 13
3.1.3导轨的安装 19
3.2导轨架 22
3.3导靴 22
4.重量平衡系统设计 24
4.1对重装置的设计与校核 26
4.2补偿装置的设计 26
4.2.1.验证装补偿链的必要性 27
4.2.2补偿链的计算与校核 31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本论文需要简单分析电梯的结构特点,重点研究电梯的导向系统和重量平衡系统。论文需要通过对电梯的发展史的研究得出电梯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结论,然后分析了电梯的简单结构及工作特点。再对2大系统进行研究:对导向系统的导轨,导轨架,导靴的设计选型以及校核进行分析。平衡系统部分则对对重块的种类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重量确定做出分析。
1.2论文研究背景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安全电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54年。1854年在纽约的世博会上发明家奥蒂斯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发明。奥蒂斯通过助手的帮助将电梯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然后让助手砍掉了升降梯的提升绳索。奇怪的是,电梯并没有崩溃,但却安全地停止在空中——亚当斯先生发明奥电梯的保护装置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的第一部装配安全装置的电梯。
人类使用升降工具装载东西的历史从几千年前已经开始。在尼罗河流域的金字塔就是人类使用了最初的升降系统工具而建造的,而这一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令人惊讶的是这套系统的所运用的原理流传至今都没有什么改变:也就是当其中一个平台降低的时候,装有另一个物体的平台提升。起重机开始使用蒸汽动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的升降机,威廉·汤姆逊首次使用了液压驱动。有了这些经验的基础,一代代拥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人类在不断提升升降梯的技术。但是,一个致命的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也就是只要升降梯拉升缆绳断裂,那么负载平台就肯定会坠毁。
奥蒂斯发明的电梯之后,乘坐电梯已经变成很普通的事情,电梯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在1889年的时候亚当斯电梯公司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因为它采用了直流电动机供电用绳子缠绕在卷轴蜗轮传动,从而来悬挂并提升轿厢。电梯随着生活和科技的发展一直在进步。150多年以来,电梯的外观从黑白变成彩色,样式也从只有直式变到到拥有斜式,他的操纵控制也一直在创新——手柄开关控制、按钮操控、信号模拟、集选操控、人机对话都已越来越常见,甚至一些电梯还可以并联操控,智能遥控;自动人行道扶梯极大的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电梯也拥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折扇形、长方形、半菱形、椭圆形、圆形。工程师们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所获得的灵感所创造出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调频门控型电梯、智能远程监控型电梯、复合钢带环保型电梯、主机节能型、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型等。人类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改革开放带领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电梯行业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未来网络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电梯产量为1990年1.03万台,而2010年将增长到3650万台,其增长率为惊人的19.5%,自2000年国内电梯需求量只有37,200在2010年单位由2010年底增长到329700辆,中国电梯拥有超过160万台。电梯发展数据如下图1-1所示:
图1-1中国电梯产量
如今的社会各大电梯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许多电梯公司加大了并购整合和资本运作的动作,优秀的国内电梯生产厂家更是意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因此,大批的国内的优秀电梯品牌迅速发展起来,电梯行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庞大,电梯行业外资进入我国的第一批产业,世界知名的电梯公司纷纷在中国落户,这些外资品牌进入这个行业带进了国际技术标准,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使得国内电梯迅速变得国际化。从产业分布地图看来,我国电梯产业基本聚集于2个地区,那就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电梯需求量不断提升,通过对历史数据研究分析表明,我们可以知道房地产投资需求量的增大持续刺激着电梯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了商业地产投资的发展从而也延缓了电梯的需求和发展,但节能替代和出口促进中国电梯产量。公司2015年的产量预计将超过750,000台的电梯/年大约20%的保守预测一倍的速度增长。
提到电梯的心脏就该想到曳引引机,行星齿轮,斜齿轮和蜗轮等技术越发成熟和提高,以及90年代末出现了永磁同步曳引机后。它的体积比以前的电梯小很多,同时损耗较低,耗能较少,已经迅速扩大,发展成为了曳引机的主流模型。电梯的数量在2014年,达到了520,000台。节能电梯已经越来越普遍
所以未来电梯市场对节能电梯由3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对创新的需求;第二是要替换的旧电梯的数量;第三,节能减排的量。中国电梯协会做出预测,2006-2014年,对中国对节能电梯的新的需求情况,由于新的方式,并根据生产量取代旧电梯全部替换成节能电梯。
1.3电梯简介
1.3.1基本结构
电梯的整体结构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用电动机为动力推动轿厢升降的装置,一般在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上使用。电梯也可以是台阶式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超市看到的自动扶梯,这种电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跑步机就是将踩踏板装在履带上使其连续运行。它是使用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系统。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要考虑到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其基本结构如下图1-2所示:
1减速箱;2曳引引轮;3曳引引机底座;4导向轮; 5减速器; 6机座;7导轨支架;8曳引应钢绳;9开关磁铁; 10紧急中端开关;11导轨;12轿架;13轿门;14安全钳;15导轨;16绳头组合;17对重;18补偿链;19补偿链导轮;20张紧装置;21缓冲器;22底坑;23层门;24呼梯盒;25层楼指标灯;26随行电缆;27轿壁;28轿内操作箱;29;开门箱;30井道传感器;31电源开关;32控制柜;33引电机;34制动器
图1-2电梯基本结构图(剖视)
1.3.2工作原理
电梯分为曳引引式或液压式电梯。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曳引引式电梯使用多条钢缆,将轿箱挂在在滑轮上方的电梯井道上方的空间。绳索悬吊的重量的平衡的另一端。配重一般为轿厢加上载荷的百分之五十。当轿厢移动时,在相反方向上的对重移动。曳引引轮坑纹间的摩擦力以及钢缆与轿厢间的摩擦力是升降轿厢的关键。所以必须及时更换以防滑溜以防出现安全事故。电动马达则要带动曳引轮旋转,通过曳引轮的转动来轿箱使升起或放下。选择交流或者直流的点击都可以。但某些电动机可能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与较快的电梯大多会采用无齿轮带动方式。处于安全考虑高层曳引式电梯必须要配置重量补偿:也就是在轿箱和其对重的下面装上一条连接到地面的钢缆或锁链。这是用来补偿电梯运行时所引起的重量改变。
液压式电梯主要通过液压装置来升降,电梯升降主要通过柱塞推动。液压电梯的柱塞一般为折叠式,这样就不必在地下挖很深的坑节省了开支与空间。不过大部分的柱塞是不可折叠的,所以还是必须事先在地下挖一个洞用来安装柱塞。由于柱塞不可能无限制加长所以液压式电梯不会出现在超过20米的建筑物上。液压式电梯的优点很突出,那就是安装机房很方便,它可以在任何位置安装,并且它的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小由此深受广大商城的喜欢。缺点则是耗电较多,速度较低。如图1-3所示为液压电梯:
图1-3液压电梯
1.3.3电梯的系统
电梯主要由八大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
①曳引引系统
系统分为3个部分曳引引机为主体,另外还包括导向轮和曳引引钢丝绳。它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梯提供动力使得电梯能够自由运行。
②导向系统
导轨,导靴和导轨架作为导向系统的三大要素主要目的就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移动,使得轿厢和对重可以沿着导轨运动不出现偏离的隐患。、
③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补偿装置和对重。它可以将轿厢控制在相对平衡状态,使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不出现安全隐患。
④门系统
门系统的构成是以下几个部件: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梯的开关门。
⑤轿厢
轿厢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轿厢架另一个是轿厢体。它是乘客或者是货物的载体。
⑥电力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控制电梯的速度。由位置显示器,选层器,控制柜等装置组成
⑦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位置显示装置操纵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它的作用是用来控住电梯的运行。
⑧安全保护系统
电梯是乘客的运输工具必须要做到绝对安全,而安全保护系统可以防范一些事故发生,所以说安全保护系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由缓冲装置,减速装置,安全钳,夹绳器械等构成。
第二章 设计总方案确定
2.1电梯的基本参数
1额定载重量:Q=1600kg 额定速度:2.75m/s
2提升高度:81.7m
3曳引引比1:1 曳引引包角 α=170o
4轿厢净尺寸 ( )
5轿厢自重:
6额定载重:
2.2导向系统
2.2.1 系统概述
导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移动,使得轿厢和对重可以沿着导轨运动不出现偏离的隐患。使两者能平稳运行,不会偏离位置,如图2—1所示
1—曳引机;2—承重梁;3—导向轮;
4—曳引绳;5—轿厢导靴;6—开门机;
7—轿厢;8—对重导靴;9—对重装置;
10—防护栏;11—对重导轨;12—缓冲器;
13—限速器张紧装置;14—限位开关;
15—轿厢导轨;16—补偿链;17—安全钳嘴;
18—曳引绳;19—限速器;20—控制柜;
21—极限开关
图 2-1电梯导向系统
由于导向系统的干预,轿厢只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的导轨运行。对重也只沿导轨的上下两侧的重量的垂直方向运行。图2—2、2—3分别为轿厢和对重导向系统的正视图。
图2—2 轿厢导向系统 图2—3 对重导向系统
1—导轨;2—导靴;3—曳引绳; 1—导轨;2—对重;3—曳引绳;4—导靴
4—轿厢;5—导轨架;6—安全钳
2.2.2初步选型
导向系统由导轨,导轨架,导靴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要对这三个部件进行选择。
①导轨的选择
每部电梯都配备了用于轿厢和对重导轨。最少为2组也就是最少4个导轨。近年来国内所用的导轨基本为T型导轨和空心导轨两种,其横截面形状如下图2-4所示:
图2-4 T型导轨(横截面图)空心导轨(横截面图)
摘要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的唯一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它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作为一种乘坐工具,电梯的各部件都非常重要。本论文简单分析了电梯的结构特点,对电梯的导向系统和重量平衡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先简介了电梯的发展史,然后分析了电梯的简单结构及工作特点。再对2大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导轨,导轨架,导靴的设计选型以及校核进行了分析。选定轿厢导轨型号为TB/90,对重导轨型号为T5KA。讨论了对重装置的种类,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重量确定,并选择了WFGX型补偿链 同时配备了2条随行电缆。最后通过补偿率的计算确定了补偿链的选择符合要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导向系统导轨导靴重量平衡系统对重装置补偿装置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主要类容 1
1.2论文研究背景 1
1.3电梯简介 3
1.3.1基本结构 3
1.3.2工作原理 4
1.3.3电梯的系统 5
2.设计方案确定 7
2.1电梯的基本参数 7
2.2导向系统 7
2.2.1 系统概述 7
2.2.2初步选型 8
2.3重量平衡系统计 10
2.3.1概述 10
2.3.2重量平衡系统的初步选型 11
3.导向系统的设计 12
3.1导轨的设计与校核 12
3.1.1.主要参数 12
3.1.2计算 13
3.1.3导轨的安装 19
3.2导轨架 22
3.3导靴 22
4.重量平衡系统设计 24
4.1对重装置的设计与校核 26
4.2补偿装置的设计 26
4.2.1.验证装补偿链的必要性 27
4.2.2补偿链的计算与校核 31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本论文需要简单分析电梯的结构特点,重点研究电梯的导向系统和重量平衡系统。论文需要通过对电梯的发展史的研究得出电梯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结论,然后分析了电梯的简单结构及工作特点。再对2大系统进行研究:对导向系统的导轨,导轨架,导靴的设计选型以及校核进行分析。平衡系统部分则对对重块的种类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重量确定做出分析。
1.2论文研究背景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安全电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54年。1854年在纽约的世博会上发明家奥蒂斯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发明。奥蒂斯通过助手的帮助将电梯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然后让助手砍掉了升降梯的提升绳索。奇怪的是,电梯并没有崩溃,但却安全地停止在空中——亚当斯先生发明奥电梯的保护装置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的第一部装配安全装置的电梯。
人类使用升降工具装载东西的历史从几千年前已经开始。在尼罗河流域的金字塔就是人类使用了最初的升降系统工具而建造的,而这一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令人惊讶的是这套系统的所运用的原理流传至今都没有什么改变:也就是当其中一个平台降低的时候,装有另一个物体的平台提升。起重机开始使用蒸汽动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的升降机,威廉·汤姆逊首次使用了液压驱动。有了这些经验的基础,一代代拥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人类在不断提升升降梯的技术。但是,一个致命的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也就是只要升降梯拉升缆绳断裂,那么负载平台就肯定会坠毁。
奥蒂斯发明的电梯之后,乘坐电梯已经变成很普通的事情,电梯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在1889年的时候亚当斯电梯公司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因为它采用了直流电动机供电用绳子缠绕在卷轴蜗轮传动,从而来悬挂并提升轿厢。电梯随着生活和科技的发展一直在进步。150多年以来,电梯的外观从黑白变成彩色,样式也从只有直式变到到拥有斜式,他的操纵控制也一直在创新——手柄开关控制、按钮操控、信号模拟、集选操控、人机对话都已越来越常见,甚至一些电梯还可以并联操控,智能遥控;自动人行道扶梯极大的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电梯也拥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折扇形、长方形、半菱形、椭圆形、圆形。工程师们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所获得的灵感所创造出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调频门控型电梯、智能远程监控型电梯、复合钢带环保型电梯、主机节能型、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型等。人类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改革开放带领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电梯行业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未来网络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电梯产量为1990年1.03万台,而2010年将增长到3650万台,其增长率为惊人的19.5%,自2000年国内电梯需求量只有37,200在2010年单位由2010年底增长到329700辆,中国电梯拥有超过160万台。电梯发展数据如下图1-1所示:
图1-1中国电梯产量
如今的社会各大电梯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许多电梯公司加大了并购整合和资本运作的动作,优秀的国内电梯生产厂家更是意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因此,大批的国内的优秀电梯品牌迅速发展起来,电梯行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庞大,电梯行业外资进入我国的第一批产业,世界知名的电梯公司纷纷在中国落户,这些外资品牌进入这个行业带进了国际技术标准,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使得国内电梯迅速变得国际化。从产业分布地图看来,我国电梯产业基本聚集于2个地区,那就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电梯需求量不断提升,通过对历史数据研究分析表明,我们可以知道房地产投资需求量的增大持续刺激着电梯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了商业地产投资的发展从而也延缓了电梯的需求和发展,但节能替代和出口促进中国电梯产量。公司2015年的产量预计将超过750,000台的电梯/年大约20%的保守预测一倍的速度增长。
提到电梯的心脏就该想到曳引引机,行星齿轮,斜齿轮和蜗轮等技术越发成熟和提高,以及90年代末出现了永磁同步曳引机后。它的体积比以前的电梯小很多,同时损耗较低,耗能较少,已经迅速扩大,发展成为了曳引机的主流模型。电梯的数量在2014年,达到了520,000台。节能电梯已经越来越普遍
所以未来电梯市场对节能电梯由3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对创新的需求;第二是要替换的旧电梯的数量;第三,节能减排的量。中国电梯协会做出预测,2006-2014年,对中国对节能电梯的新的需求情况,由于新的方式,并根据生产量取代旧电梯全部替换成节能电梯。
1.3电梯简介
1.3.1基本结构
电梯的整体结构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用电动机为动力推动轿厢升降的装置,一般在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上使用。电梯也可以是台阶式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超市看到的自动扶梯,这种电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跑步机就是将踩踏板装在履带上使其连续运行。它是使用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系统。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要考虑到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其基本结构如下图1-2所示:
1减速箱;2曳引引轮;3曳引引机底座;4导向轮; 5减速器; 6机座;7导轨支架;8曳引应钢绳;9开关磁铁; 10紧急中端开关;11导轨;12轿架;13轿门;14安全钳;15导轨;16绳头组合;17对重;18补偿链;19补偿链导轮;20张紧装置;21缓冲器;22底坑;23层门;24呼梯盒;25层楼指标灯;26随行电缆;27轿壁;28轿内操作箱;29;开门箱;30井道传感器;31电源开关;32控制柜;33引电机;34制动器
图1-2电梯基本结构图(剖视)
1.3.2工作原理
电梯分为曳引引式或液压式电梯。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曳引引式电梯使用多条钢缆,将轿箱挂在在滑轮上方的电梯井道上方的空间。绳索悬吊的重量的平衡的另一端。配重一般为轿厢加上载荷的百分之五十。当轿厢移动时,在相反方向上的对重移动。曳引引轮坑纹间的摩擦力以及钢缆与轿厢间的摩擦力是升降轿厢的关键。所以必须及时更换以防滑溜以防出现安全事故。电动马达则要带动曳引轮旋转,通过曳引轮的转动来轿箱使升起或放下。选择交流或者直流的点击都可以。但某些电动机可能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与较快的电梯大多会采用无齿轮带动方式。处于安全考虑高层曳引式电梯必须要配置重量补偿:也就是在轿箱和其对重的下面装上一条连接到地面的钢缆或锁链。这是用来补偿电梯运行时所引起的重量改变。
液压式电梯主要通过液压装置来升降,电梯升降主要通过柱塞推动。液压电梯的柱塞一般为折叠式,这样就不必在地下挖很深的坑节省了开支与空间。不过大部分的柱塞是不可折叠的,所以还是必须事先在地下挖一个洞用来安装柱塞。由于柱塞不可能无限制加长所以液压式电梯不会出现在超过20米的建筑物上。液压式电梯的优点很突出,那就是安装机房很方便,它可以在任何位置安装,并且它的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小由此深受广大商城的喜欢。缺点则是耗电较多,速度较低。如图1-3所示为液压电梯:
图1-3液压电梯
1.3.3电梯的系统
电梯主要由八大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
①曳引引系统
系统分为3个部分曳引引机为主体,另外还包括导向轮和曳引引钢丝绳。它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梯提供动力使得电梯能够自由运行。
②导向系统
导轨,导靴和导轨架作为导向系统的三大要素主要目的就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移动,使得轿厢和对重可以沿着导轨运动不出现偏离的隐患。、
③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补偿装置和对重。它可以将轿厢控制在相对平衡状态,使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不出现安全隐患。
④门系统
门系统的构成是以下几个部件: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梯的开关门。
⑤轿厢
轿厢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轿厢架另一个是轿厢体。它是乘客或者是货物的载体。
⑥电力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控制电梯的速度。由位置显示器,选层器,控制柜等装置组成
⑦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位置显示装置操纵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它的作用是用来控住电梯的运行。
⑧安全保护系统
电梯是乘客的运输工具必须要做到绝对安全,而安全保护系统可以防范一些事故发生,所以说安全保护系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由缓冲装置,减速装置,安全钳,夹绳器械等构成。
第二章 设计总方案确定
2.1电梯的基本参数
1额定载重量:Q=1600kg 额定速度:2.75m/s
2提升高度:81.7m
3曳引引比1:1 曳引引包角 α=170o
4轿厢净尺寸 ( )
5轿厢自重:
6额定载重:
2.2导向系统
2.2.1 系统概述
导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移动,使得轿厢和对重可以沿着导轨运动不出现偏离的隐患。使两者能平稳运行,不会偏离位置,如图2—1所示
1—曳引机;2—承重梁;3—导向轮;
4—曳引绳;5—轿厢导靴;6—开门机;
7—轿厢;8—对重导靴;9—对重装置;
10—防护栏;11—对重导轨;12—缓冲器;
13—限速器张紧装置;14—限位开关;
15—轿厢导轨;16—补偿链;17—安全钳嘴;
18—曳引绳;19—限速器;20—控制柜;
21—极限开关
图 2-1电梯导向系统
由于导向系统的干预,轿厢只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的导轨运行。对重也只沿导轨的上下两侧的重量的垂直方向运行。图2—2、2—3分别为轿厢和对重导向系统的正视图。
图2—2 轿厢导向系统 图2—3 对重导向系统
1—导轨;2—导靴;3—曳引绳; 1—导轨;2—对重;3—曳引绳;4—导靴
4—轿厢;5—导轨架;6—安全钳
2.2.2初步选型
导向系统由导轨,导轨架,导靴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要对这三个部件进行选择。
①导轨的选择
每部电梯都配备了用于轿厢和对重导轨。最少为2组也就是最少4个导轨。近年来国内所用的导轨基本为T型导轨和空心导轨两种,其横截面形状如下图2-4所示:
图2-4 T型导轨(横截面图)空心导轨(横截面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jdgc/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