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量指标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专利数量急剧膨胀引起世界各国对专利质量的广泛重视,专利被引能够体现专利质量已经成为专利研究人员的共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专利质量评价体系会纳入很多专利特征性指标。为了探究这些专利特征指标与专利质量的关系,本论文以碳纳米管领域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究专利发明人信息、专利引文信息、专利跨领域信息、专利权项与专利被引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引文项与权项要求都和被引数成正相关关系,但在线性模型中引文项与权项要求对专利被引数量的影响很微小。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3
一、文献回顾3
(一)专利质量的定义3
(二)关于专利质量评价的研究3
1.专利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3
2.专利被引与专利质量4
(三)专利被引评价专利质量的应用4
二、研究设计4
(一)研究目的及方法概述4
(二)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5
(三)研究思路框架5
三、数据的获取5
(一)数据选取的原则5
(二)检索式的确立6
四、数据分析6
(一)数据基本分析6
1.描述性统计分析6
2.被引数据总体分析7
3.高被引专利分析7
(二)因子分析8
(三)相关性分析9
(四)线性回归11
五、结论与展望11
(一)结论11
(二)不足与展望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专利质量指标“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日益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变得越发强烈。而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大多国家纷纷立法来保护知识产权。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诞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技术中90%95%记载于专利文献中[1],因此专利文献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愈发受到国际上的注重,专利制度作为保护和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知识产权制度,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与保护。
我国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制度,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巨大成绩,自2011年起,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专利申请大国。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专利的数量也会继续攀升。但是伴随高速增长专利的数量是日益突出的专利质量问题,跟国际上的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的专利还是比较少的,形成了一种多而不强的局面。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其中第十八条明确指出要提升知识产权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这也进一步的表明了对专利质量的研究在当前尤为迫切与必要。
本学位论文以碳纳米管领域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究几种专利特征指标与专利被引数量的关系,以便为有关人员评价专利质量提供帮助,也为专利发明人提升专利质量评价专利价值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专利质量的定义
专利质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也无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研究专利质量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止对专利质量的概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从专利价值角度出发,认为专利价值越高的专利质量越高;第二种从技术角度出发,发明创造对社会影响越强,专利质量越高;第三种从专利申请出发,认为专利申请最终获得授权的成功率越高,专利质量越高。相比之下,国内对于专利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专利质量概念的定义同样也不是很明确。程良友,汤珊芬认为[2],专利质量是在特定时间将特定的对象相比较产生的结果。某一时间内专利质量可能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专利质量状况也会改变。张广安[3]认为,专利质量可以根据价值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基于审查者对专利质量定义为专利是否符合授权条件;基于使用者的专利质量定义包括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朱雪忠、万小丽[4]全面考虑了专利的法律效力、技术质量和经济价值,从竞争力视角指出,专利质量指专利技术对使用者形成竞争力的重要程度。
(二)关于专利质量评价的研究
1.专利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专利评价体系,当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当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是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专利评价体系,CHI专利记分卡,洛桑报告专利评价体系,OECD科技指标质量手册等。近年来,有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并且构建了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近几年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陶华[5],构建了一种评价专利的质量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价值指标,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以科学院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吴红[6],基于专利质量与专利维持时间正相关,提出了一种体现专利质量的新指标——专利优势度。专利优势度包括领域专利优势度和整体专利优势度。领域专利优势度是从技术领域角度衡量专利质量,而整体专利优势度是从整体角度衡量专利质量。李振亚等人[7],结合系统工程学的“三维结构模型”,建立了数量质量价值的专利三维评价体系。他们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各个维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论述,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对质量和价值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张克群,夏伟伟等人[8],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提出专利诉讼可以体现专利价值。他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以Thomson Innovation 数据库中的7164项LED领域专利为样本,以专利诉讼为因变量,以专利要求数、先前技艺数、专利家族深度和专利家族强度为自变量,构建了回归模型。Amy J.C. Trappey[9]等人他们提出了一种整合评价专利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KMO,PCA和BPN法,基于专利可交易的潜能来评价专利质量。
2.专利被引与专利质量
以上专利评价体系固然可靠度高,但是这些专利评价体系方法复杂,数据较难获取,其实用性并不高。当前世界普遍接受的方法仍为以专利被引来恒定专利质量。
专利被引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一项专利被在它之后授权的专利所引用次数的总和。[10]专利被引次数越多,则证明该专利对其所在领域的后续专利影响越大,技术水平更为先进,专利质量更高。早在1981年,Carpenter[11]最先证明了有重大技术进步的专利比随机挑选的专利被美国专利引用的平均次数高了很多。随后CHI公司也多次验证了被引次数高的专利与高技术专利存在正相关关系。1990年,Trajtenberg[12]通过对CT扫描仪领域专利的研究发现具有社会价值的专利比一般性专利被引次数多。1991年,Albert[13]通过对柯达公司专利研究发现,被引次数最高的专利技术影响力最高,也最具有价值。2004年,国内学者韩宇[14]分析了专利引文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专利引文的动机,肯定了被许多专利引用的专利具有很大的先进性和重要性。2014年方小丽[15]深度剖析了被引次数评价专利质量的原理,效力,缺陷和修正方法,提出被引次数的评价专利质量虽有缺陷,但却可以改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9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