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附件)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耕地是土地的精华,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进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等原因,耕地资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环境恶化、非法占用耕地等,使得耕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等举措显得尤为重要。耕地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缓解当下的耕地资源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系统以Java为开发语言,基于J2EE平台,使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和MySql数据库,采用B/S架构,以Tomcat为服务器,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实现的功能有对耕地信息的基本处理和查询、对土壤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对作物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和管理、一个公告系统和留言版块,便于使用者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 耕地管理,土壤,数据库,设计
目 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1.4 研究方法 2
2 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工具 3
2.1 Java语言简介 3
2.2 B/S结构设计 3
2.3 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3
2.4 MySQL数据库 4
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4
3.1 识别对象/类 4
3.2 确定对象的属性 4
3.3 确定对象/类的关系 5
3.4 确定对象的服务 5
3.5 UML建模 5
4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11
4.1 问题领域子系统的设计 11
4.2 人机交互子系统的设计 12
4.3 外部接口子系统的设计 12
4.4 数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12
4.5 构建及部署部分的设计 14
4.6 相关指标计算 14
5 面向对象系统实施 18
5.1 用户登录功能模块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2 主界面 20
5.3 用户管理模块 21
5.4 耕地质量管理模块 22
5.5 土壤质量管理模块 26
5.6 作物适宜性管理模块 28
5.7 公告系统模块 29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 考 文 献 34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是影响封建政权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当代社会,农业、农村、农民被统称为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被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
土地是农业的核心,而耕地又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耕地的面积大小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耕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证粮食产量,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耕地资源被肆意占用和破坏,加之环境恶化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基于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关于耕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方针,耕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耕地资源高度紧缺的局面已渐渐得到了一些缓解。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20世纪就已认识到耕地资源和保护的重要性,大概在20世纪中期左右,有些国家就已经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农业领域,实践证明,这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更加迅猛。从70年代开始,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各国包含有土壤信息等关于土地方面的数据库。
到了70和80年代,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耕地信息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广泛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如1981年美国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土地评价系统,1985年国际土壤学会建立的土地数字化数据库,将耕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2]。
到了9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制图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农业领域,耕地信息系统也由此变得更加智能,耕地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耕地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极大的改善了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
在国内,对于耕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在进入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起步,进入90年代,我国提出了“数字土壤”的概念,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对于耕地资源的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3]。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意识到了土壤信息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外的一些成熟的土壤管理的经验,开始了我国的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研究工作。我国的土地信息管理一般划分为县乡级、省市级和国家级三大级别,通过逐层的土地信息管理,针对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的调查与管理,以此为统筹安排,有效利用,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耕地资源管理也逐渐变得网络化。我国于2006年基于WebGIS开发完成了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对某些地区农业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引入了系统建模的思想,建立了农业管理的动态模型[4]。扬州市土壤肥料站也开发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除了常用的GIS软件所具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成果输出等基本功能外,还特别针对耕地资源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专业应用的功能[5]。
1.3 研究意义
在耕地资源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等举措更显得尤为重要。耕地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缓解当下的耕地资源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对江苏省的耕地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对土壤的质量提供了一些评价标准,进而对于作物的适宜性耕种提供了一些指导和参考意见,以达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际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和询问、走访等形式,来了解耕地、土壤相关的常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等方式,来了解耕地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
目 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1.4 研究方法 2
2 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工具 3
2.1 Java语言简介 3
2.2 B/S结构设计 3
2.3 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3
2.4 MySQL数据库 4
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4
3.1 识别对象/类 4
3.2 确定对象的属性 4
3.3 确定对象/类的关系 5
3.4 确定对象的服务 5
3.5 UML建模 5
4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11
4.1 问题领域子系统的设计 11
4.2 人机交互子系统的设计 12
4.3 外部接口子系统的设计 12
4.4 数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12
4.5 构建及部署部分的设计 14
4.6 相关指标计算 14
5 面向对象系统实施 18
5.1 用户登录功能模块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2 主界面 20
5.3 用户管理模块 21
5.4 耕地质量管理模块 22
5.5 土壤质量管理模块 26
5.6 作物适宜性管理模块 28
5.7 公告系统模块 29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 考 文 献 34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是影响封建政权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当代社会,农业、农村、农民被统称为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被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
土地是农业的核心,而耕地又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耕地的面积大小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耕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证粮食产量,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耕地资源被肆意占用和破坏,加之环境恶化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基于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关于耕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方针,耕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耕地资源高度紧缺的局面已渐渐得到了一些缓解。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20世纪就已认识到耕地资源和保护的重要性,大概在20世纪中期左右,有些国家就已经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农业领域,实践证明,这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更加迅猛。从70年代开始,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各国包含有土壤信息等关于土地方面的数据库。
到了70和80年代,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耕地信息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广泛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如1981年美国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土地评价系统,1985年国际土壤学会建立的土地数字化数据库,将耕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2]。
到了9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制图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农业领域,耕地信息系统也由此变得更加智能,耕地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耕地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极大的改善了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
在国内,对于耕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在进入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起步,进入90年代,我国提出了“数字土壤”的概念,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对于耕地资源的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3]。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意识到了土壤信息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外的一些成熟的土壤管理的经验,开始了我国的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研究工作。我国的土地信息管理一般划分为县乡级、省市级和国家级三大级别,通过逐层的土地信息管理,针对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的调查与管理,以此为统筹安排,有效利用,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耕地资源管理也逐渐变得网络化。我国于2006年基于WebGIS开发完成了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对某些地区农业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引入了系统建模的思想,建立了农业管理的动态模型[4]。扬州市土壤肥料站也开发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除了常用的GIS软件所具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成果输出等基本功能外,还特别针对耕地资源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专业应用的功能[5]。
1.3 研究意义
在耕地资源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等举措更显得尤为重要。耕地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缓解当下的耕地资源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对江苏省的耕地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对土壤的质量提供了一些评价标准,进而对于作物的适宜性耕种提供了一些指导和参考意见,以达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际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和询问、走访等形式,来了解耕地、土壤相关的常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等方式,来了解耕地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