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的鉴定特征研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翠青玉”是软玉中的青海料,迄今为止,“翠青玉”已成为青海软玉的特色品种之一。本次课题利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质谱仪,从宝石学特征、矿物组分、化学成分三个方面,对近期在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经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样品的鉴定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是以透闪石为主要组成矿物,其本质仍是软玉,只是进行了染色处理以此提高市场价值。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紫外可见光谱具有特征的650nm宽吸收带;紫外荧光灯下具有明显的中-强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染料沿裂隙分布,颜色浮于表面,过渡不自然;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会出现变红现象;这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与天然“翠青玉”的主要成分是一致的;这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中Cr3+的含量比同等颜色饱和度的天然“翠青玉”低。
目 录
1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意义 2
1.5 完成工作量 2
2 宝石学特征分析 4
2.1 样品来源及样品描述 4
2.2 宝石学特征分析 5
2.2.1 偏光镜测试 5
2.2.2 折射率测试 5
2.2.3 相对密度测试 5
2.2.4 分光镜测试 6
2.2.5 紫外荧光测试 7
2.2.6 查尔斯滤色镜测试 8
2.2.7 宝石显微镜观测 8
2.3 本章小结 9
3 矿物组分及化学成分分析 11
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1
3.1.1 实验条件 11
3.1.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1
3.2 电子探针 15
3.2.1 实验条件 15
3.2.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5
3.3 质谱仪(ICPMS) 16
3.3.1 实验条件 16
3.3.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本章小结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录A 22
附录B 24
1 绪论
1.1 概述
青海软玉结构较粗大,较容易出现半定向定向结构,因此常在青海料中见到“水线”,同时也解释了新疆软玉比青海软玉透明度高的原因[1]。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市场考察发现,市场上出现一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有些染色过重的甚至可以与翡翠“媲美”,在行业内有人公开销售“翠青玉”染色剂和染色技术,而市场上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来规范。首先,市场上经常用“水线”作为鉴别青海软玉的特征,周征宇等人认为青海软玉中的“水线”并非青海软玉所独有的产地鉴别特征[2],仅在青海软玉中大量存在[3]。其次,对于青海“翠青玉”理论上也没有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其鉴定特征。对于软玉的研究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青海软玉中独特品种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致色元素和矿物组分,系统总结鉴定依据的研究很少。
鉴于此,本次实验针对这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其鉴别特征。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软玉的研究大多是分析矿床及籽料,“翠青玉”作为青海料中的独特品种,在近些年才被抬高了价值,研究“翠青玉”的文章少之甚少。另外,通过查询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导师进行协商、讨论,在结合了导师指导意见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层次的基础上,从导师所给出的参考题目中选定了一种经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的鉴定特征研究这个课题。导师的相关建议也促成了本人选择这一课题,希望本人对此的研究能够对研究“翠青玉”有一定的汇总,对市场规范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想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人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目前国外市场更多的是倾向于彩色宝石,虽然近些年和田玉的地位也在提升,但是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具体的概述目前也不是特别清晰。
国内对于和田玉的研究处于增长阶段,每年的发文量也在递增。大部分文献提供的是针对和田玉籽料的染色处理方法。
刘虹靓在《青海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研究》一文中证实,“翠青玉”的翠绿色与Cr3+的质量分数呈正比,并对“翠青玉”中致色离子情况进行了讨论[4]。
于海燕等人在《青海软玉致色机制及成矿机制研究》提出,对青海软玉的科学研究比较滞后,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并且根据不同颜色的矿物分析得到青海软玉的成矿环境中碱性逐渐增加[5]。
于海燕等人在《青海不同矿区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ArAr定年研究》中提出,软玉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微量元素差异较大,“翠青玉”成矿的环境酸性明显加强[6]。
染色和田玉的肉眼鉴定主要为颜色沿裂隙或棱线富集;边缘过渡明显;表皮漂白和褪色,可见酸蚀网纹、磨砂及抛光痕[7];强蓝白色荧光;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颜色深浅程度裂纹中心处颜色较深,而两边颜色深度很薄,看起来不自然[8]。其他传统的染色方法可以使用大型仪器进行鉴定[9,10]。
总体来说,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和田玉以及染色和田玉的鉴别[11],对于“翠青玉”以及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研究不多,所以本次课题的研究就可以深入研究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为研究“翠青玉”奠定基础,从而使行业市场更加合理化。
1.3 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因此研究目的相对来说较简单,一方面是为了鉴别“翠青玉”和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为鉴定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另一方面是深入研究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包括颜色成因、组分结构等各个方面。规范市场,使行业市场更加合理化。改善市场秩序,避免商家鱼目混珠现象。
目 录
1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意义 2
1.5 完成工作量 2
2 宝石学特征分析 4
2.1 样品来源及样品描述 4
2.2 宝石学特征分析 5
2.2.1 偏光镜测试 5
2.2.2 折射率测试 5
2.2.3 相对密度测试 5
2.2.4 分光镜测试 6
2.2.5 紫外荧光测试 7
2.2.6 查尔斯滤色镜测试 8
2.2.7 宝石显微镜观测 8
2.3 本章小结 9
3 矿物组分及化学成分分析 11
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1
3.1.1 实验条件 11
3.1.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1
3.2 电子探针 15
3.2.1 实验条件 15
3.2.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5
3.3 质谱仪(ICPMS) 16
3.3.1 实验条件 16
3.3.2 实验数据及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本章小结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录A 22
附录B 24
1 绪论
1.1 概述
青海软玉结构较粗大,较容易出现半定向定向结构,因此常在青海料中见到“水线”,同时也解释了新疆软玉比青海软玉透明度高的原因[1]。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市场考察发现,市场上出现一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有些染色过重的甚至可以与翡翠“媲美”,在行业内有人公开销售“翠青玉”染色剂和染色技术,而市场上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来规范。首先,市场上经常用“水线”作为鉴别青海软玉的特征,周征宇等人认为青海软玉中的“水线”并非青海软玉所独有的产地鉴别特征[2],仅在青海软玉中大量存在[3]。其次,对于青海“翠青玉”理论上也没有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其鉴定特征。对于软玉的研究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青海软玉中独特品种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致色元素和矿物组分,系统总结鉴定依据的研究很少。
鉴于此,本次实验针对这类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其鉴别特征。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软玉的研究大多是分析矿床及籽料,“翠青玉”作为青海料中的独特品种,在近些年才被抬高了价值,研究“翠青玉”的文章少之甚少。另外,通过查询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导师进行协商、讨论,在结合了导师指导意见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层次的基础上,从导师所给出的参考题目中选定了一种经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的鉴定特征研究这个课题。导师的相关建议也促成了本人选择这一课题,希望本人对此的研究能够对研究“翠青玉”有一定的汇总,对市场规范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想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人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目前国外市场更多的是倾向于彩色宝石,虽然近些年和田玉的地位也在提升,但是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具体的概述目前也不是特别清晰。
国内对于和田玉的研究处于增长阶段,每年的发文量也在递增。大部分文献提供的是针对和田玉籽料的染色处理方法。
刘虹靓在《青海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研究》一文中证实,“翠青玉”的翠绿色与Cr3+的质量分数呈正比,并对“翠青玉”中致色离子情况进行了讨论[4]。
于海燕等人在《青海软玉致色机制及成矿机制研究》提出,对青海软玉的科学研究比较滞后,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并且根据不同颜色的矿物分析得到青海软玉的成矿环境中碱性逐渐增加[5]。
于海燕等人在《青海不同矿区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ArAr定年研究》中提出,软玉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微量元素差异较大,“翠青玉”成矿的环境酸性明显加强[6]。
染色和田玉的肉眼鉴定主要为颜色沿裂隙或棱线富集;边缘过渡明显;表皮漂白和褪色,可见酸蚀网纹、磨砂及抛光痕[7];强蓝白色荧光;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颜色深浅程度裂纹中心处颜色较深,而两边颜色深度很薄,看起来不自然[8]。其他传统的染色方法可以使用大型仪器进行鉴定[9,10]。
总体来说,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和田玉以及染色和田玉的鉴别[11],对于“翠青玉”以及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研究不多,所以本次课题的研究就可以深入研究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为研究“翠青玉”奠定基础,从而使行业市场更加合理化。
1.3 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因此研究目的相对来说较简单,一方面是为了鉴别“翠青玉”和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为鉴定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另一方面是深入研究这种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包括颜色成因、组分结构等各个方面。规范市场,使行业市场更加合理化。改善市场秩序,避免商家鱼目混珠现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