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处理温度对高温合金u720li组织性能的影响(附件)【字数:10203】
摘 要摘 要高温合金是高度合金化的合金,基体组织单一,机械强度优良,耐热蠕变变形,具有良好的表面稳定和使用可靠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物资材料。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热处理炉、金相制样设备、蔡司显微镜等基础研究设备,简单的探究热处理制度对镍基高温合金U720Li的微观组织和硬度性能的影响。经过热处理、金相制备、金相组织拍摄等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1)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基体组织粗化,但晶粒尺寸未发生异常长大;(2)固溶处理温度对γ’相影响显著,温度升高过程中,晶界处的γ’相发生溶解。晶内γ’相析出,并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由颗粒状向立方体状转变;(3)合金中的γ’相析出数量和形态,对合金硬度改变作用效果明显。硬度随着合金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0℃出现转折形成峰值,在970℃时合金的硬度降低。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固溶处理;组织性能;γ’相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发展历程 1
1.2 应用领域 2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成分、组织及其性能 4
1.4 合金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作用 6
1.5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8
1.6 高温合金的强化机理 8
1.6.1 固溶强化 9
1.6.2 第二相强化 9
1.6.3 晶界强化 9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0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11
2.1 实验设备 11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2
第三章 热处理对镍基高温合金U720L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
3.1 固溶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 14
3.2 固溶温度对相结构的影响 17
3.3 合金相结构EDS成分分析 20
3.4 固溶温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22
结 论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论
1.1 发展历程
高温合金一般用于航空发动机、火箭推进器以及舰船发动机等各种需要耐受高温的零部件,是国家尖端武器装备、大型设备以及实现中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资材料。
高温合金的开发利用最早可以追溯的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德国、美国等国最先开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对材料的耐高温和超高强度要求,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39年,英国Mond镍公司首先在80Ni20Cr的合金材料中加入微量的铝元素(Al)和钛元素(Ti),形成 γ’ 相(gamma prime)用来提高合金强度,成功研制了历史上第一种具有相当高的高温强度的镍基合金—Nimonic75,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成功地生产出Nimonic80 合金,并且成功将材料应用于涡轮气发动机叶片的制造。1942年,该公司又在合金中加入硼、锆、钴、钼等微量合金元素,连续成功的研发了Nimonic80A、Nimonic90等高温合金材料。在同一时期,美国的航空航天器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航空用活塞式涡轮增压器的发展需求,美国开始使用Vitallium钴基高温合金材料制造涡轮叶片。除此之外,美国还研究并且制造出Inconel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并使用它来制造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室。
继英国、美国之后,高温合金在军事武器装备产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各国的金属冶炼学者开始努力的升高合金材料在高温下强度,以镍基合金为基础,在材料中添加钨、钼、钴等微量元素,提高材料中铝、钛的比重,研究制造出多种牌号的高温合金材料,譬如英国的“nimonic”系列合金;美国的“MarM”系列以及“IN”系列等高温合金材料。钴基高温合金材料得到短暂的发展,在其合金中加入镍、钨等微量元素,发展出X45、HX188、FSX414等多种类钴基高温合金。由于钴资源的稀有,钴基合金的发展受限,其在高温合金材料的发展历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
20世纪40年代,铁基高温合金材料从奥氏体不锈钢发展起来,人们发现在188型不锈钢材料中添加钼、铌、钛等微量元素后,会极大地增强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并且具有极高的耐久性能。美国牌号以Fe25Ni16Cr6Mo为代表的加工硬化型奥氏体高温合金钢由此诞生。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耐高温材料的需求。诸多种类的沉淀强化型高温合金材料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铁基高温合金材料出现了A286和Incoloy901等牌号。但是由于高温稳定性较差,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铁基高温材料发展速度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由于战争和镍资源缺乏的原因,发展了FeCrMn系、FeNiCrMn系高温合金材料,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铁基高温合金材料系列。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并生产出“ЭИ”牌号的镍基高温和金材料,后来生产出“ЭЛ ”系列变形高温合金和“ЖС”系列铸造高温合金材料。70年代,美国为了迎合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不断升高的趋势,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定向结晶高温合金材料,开发出单晶涡轮叶片等一系列高温合金材料部件。
从高温合金的出现开始至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路上,不停进步,持续创新,不断扩大高温合金材料的使用领域,由于高温合金材料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我国的高温合金材料的发展也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式开始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成功制造出的第一种高温合金材料是GH3030,被用于制造WP5火箭筒。50年代末,从我国既缺镍又没有铬,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封锁。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提出了发展铁基高温合金材料的战略方针[1],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材料808 ,代替了当时的镍基高温合金材料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至70年代初期,我国的高温合金材料的生产研究 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学习国外高温合金及其工艺,发展了一系列高温合金材料,而且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同等水平。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逐渐学习和引进美国和欧洲的高温材料体系,生产了多种镍基高温合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温合金种类已达100余中,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研究开发生产体系,同时开发了多种具有着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装备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发展历程 1
1.2 应用领域 2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成分、组织及其性能 4
1.4 合金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作用 6
1.5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8
1.6 高温合金的强化机理 8
1.6.1 固溶强化 9
1.6.2 第二相强化 9
1.6.3 晶界强化 9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0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11
2.1 实验设备 11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2
第三章 热处理对镍基高温合金U720L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
3.1 固溶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 14
3.2 固溶温度对相结构的影响 17
3.3 合金相结构EDS成分分析 20
3.4 固溶温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22
结 论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论
1.1 发展历程
高温合金一般用于航空发动机、火箭推进器以及舰船发动机等各种需要耐受高温的零部件,是国家尖端武器装备、大型设备以及实现中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资材料。
高温合金的开发利用最早可以追溯的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德国、美国等国最先开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对材料的耐高温和超高强度要求,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39年,英国Mond镍公司首先在80Ni20Cr的合金材料中加入微量的铝元素(Al)和钛元素(Ti),形成 γ’ 相(gamma prime)用来提高合金强度,成功研制了历史上第一种具有相当高的高温强度的镍基合金—Nimonic75,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成功地生产出Nimonic80 合金,并且成功将材料应用于涡轮气发动机叶片的制造。1942年,该公司又在合金中加入硼、锆、钴、钼等微量合金元素,连续成功的研发了Nimonic80A、Nimonic90等高温合金材料。在同一时期,美国的航空航天器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航空用活塞式涡轮增压器的发展需求,美国开始使用Vitallium钴基高温合金材料制造涡轮叶片。除此之外,美国还研究并且制造出Inconel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并使用它来制造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室。
继英国、美国之后,高温合金在军事武器装备产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各国的金属冶炼学者开始努力的升高合金材料在高温下强度,以镍基合金为基础,在材料中添加钨、钼、钴等微量元素,提高材料中铝、钛的比重,研究制造出多种牌号的高温合金材料,譬如英国的“nimonic”系列合金;美国的“MarM”系列以及“IN”系列等高温合金材料。钴基高温合金材料得到短暂的发展,在其合金中加入镍、钨等微量元素,发展出X45、HX188、FSX414等多种类钴基高温合金。由于钴资源的稀有,钴基合金的发展受限,其在高温合金材料的发展历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
20世纪40年代,铁基高温合金材料从奥氏体不锈钢发展起来,人们发现在188型不锈钢材料中添加钼、铌、钛等微量元素后,会极大地增强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并且具有极高的耐久性能。美国牌号以Fe25Ni16Cr6Mo为代表的加工硬化型奥氏体高温合金钢由此诞生。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耐高温材料的需求。诸多种类的沉淀强化型高温合金材料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铁基高温合金材料出现了A286和Incoloy901等牌号。但是由于高温稳定性较差,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铁基高温材料发展速度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由于战争和镍资源缺乏的原因,发展了FeCrMn系、FeNiCrMn系高温合金材料,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铁基高温合金材料系列。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并生产出“ЭИ”牌号的镍基高温和金材料,后来生产出“ЭЛ ”系列变形高温合金和“ЖС”系列铸造高温合金材料。70年代,美国为了迎合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不断升高的趋势,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定向结晶高温合金材料,开发出单晶涡轮叶片等一系列高温合金材料部件。
从高温合金的出现开始至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路上,不停进步,持续创新,不断扩大高温合金材料的使用领域,由于高温合金材料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我国的高温合金材料的发展也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式开始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成功制造出的第一种高温合金材料是GH3030,被用于制造WP5火箭筒。50年代末,从我国既缺镍又没有铬,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封锁。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提出了发展铁基高温合金材料的战略方针[1],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材料808 ,代替了当时的镍基高温合金材料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至70年代初期,我国的高温合金材料的生产研究 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学习国外高温合金及其工艺,发展了一系列高温合金材料,而且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同等水平。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逐渐学习和引进美国和欧洲的高温材料体系,生产了多种镍基高温合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温合金种类已达100余中,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研究开发生产体系,同时开发了多种具有着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装备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