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皮影风格在二维动画短片晏婴使楚中的应用
摘 要传统皮影风格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民间艺术。传统皮影风格的二维动画短片是将皮影风格化和现代数字化动画相结合,联合现代计算机数字化科技,使皮影化风格动画更有吸引力。对于传统皮影风格艺术流派及艺术风格的研究,阐述传统皮影风格如何在数字动画中的可行性,对于皮影风格二维动画短片毕业设计理论实践,对于传统皮影风格在二维动画的认识与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理论意义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3.1研究内容 2
1.3.2研究方法 2
2 传统皮影艺术的流派及艺术风格 3
2.1 皮影的概述 3
2.2传统皮影艺术主要流派 3
2.2.1陕西皮影 3
2.2.2山东皮影 5
2.3传统皮影的艺术风格 5
2.3.1造型特点 5
2.3.2工艺流程 6
2.3.3动作节奏 7
3传统皮影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行性分析 9
3.1 造型特征 9
3.1.1角色设计 9
3.1.2 场景设计 10
3.1.3 色彩运用 11
3.2 文学创作 11
3.2.1创作内容 11
3.2.2创作形式 11
3.3音效韵律 12
3.3.1民族特色乐器 12
3.3.2戏曲语言运用 13
4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前期准备 15
4.1剧本简介 15
4.1.1 故事梗概 15
4.1.2 剧本内容 16
4.2 美术风格 16
4.2.2 场景设计 18
5 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中期制作 21
5.1 角色设计皮影化制作 21
5.2 场景绘制分析 22
5.3关键帧动画制作 23
6 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后期制作 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1音乐配音分析 25
6.2 后期剪辑合成 25
结 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传统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皮影戏也经历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数字化动画的传播载体对于传承、创新、发展皮影艺术也起到实践意义 [1]。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表现上将皮影化元素应用到动画中,向人们传递有关信息,将创新与传统进行联结才能保证皮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明更好的发展。
皮影戏作为我国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和舞台特色的传统艺术方式,融入动画中,把皮影所具备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联结,使动画更富有文化韵味,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计算机化的数字技术使皮影动画不只展现皮影戏的原理,还能够做出创新。皮影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可借鉴性剖析,突破原有的皮影戏传统艺术,拓宽动画创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性和趣味性,表现出了我国民族文化,也升华了民族精神,对传统皮影风格艺术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毕业论文是将传统皮影风格和计算机二维动画技术相结合,对二维动画的地域流派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对皮影风格动画进行剖析。在传统中取其精华,把更多的传统风格动画展现在人们视野里,发现传统风格动画独特的美,体会皮影动画的独特魅力。
1.2.2 理论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传统皮影风格二维动画短片,纹理化的卡通风格皮影角色设计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古代宫廷皮影化的场景设计来烘托剧情的节奏,来拓宽传统皮影风格动画,理论结合实践,传统皮影风格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动画相结合,为二维动画提供新的表现形式。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皮影的概述、不同流派及艺术风格特点进行研究,针对传统皮影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及深入研究传统皮影风格在二维动画短片中的应用;最后,运用搜集到的实践理论基础,选取故事情节,进行剧本创作,前期通过设计人物场景脚本,中期进行角色和场景设计和分层出理,后期进行皮影卡通化风格短片的制作,研究传统皮影风格二维动画的创意特点及表现形式。
1.3.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由实地访谈考察与文献理论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传统皮影戏、及查找相关文献及图书视频材料,针对于了解到的传统皮影风格艺术与现代计算机数字化动画,辩证分析传统皮影风格动画的角色场景设计、色彩应用特点,对现在的传统皮影戏在数字化应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访谈考察,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各地传统皮影进行深入研究。
2 传统皮影艺术的流派及艺术风格
2.1 皮影的概述
素有“电影鼻祖”之称的皮影戏,是中国古代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影戏拥有着“静观为画、动则成戏”的独特艺术风格魅力,具备浓厚的民俗特征,是民众比较青睐的一种文娱。它的演出形式是采用灯光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同时搭配着地方乐曲对故事进行说唱,通过艺人操控和打击乐器的配合,手持竿子连接的关节进行演出,行动方便,由此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图2.1)。
图2.1 皮影戏演出
2.2传统皮影艺术主要流派
传统皮影艺术吸取着各地域的传统艺术风格,形成了各具艺术风格流派。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不同地区长期的演变,地方特色与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课题以介绍陕西皮影和山东皮影为例。
2.2.1陕西皮影
根据陕西皮影造型风格,大致可分为东西两路[2]。陕西的西路皮影,以弦板腔影为代表,皮影造型夸张,简单纯朴,装饰性强,体形较大,常有不同的图案花纹,以清晰简易而得名[3]。多借鉴戏曲脸谱造型多为圆鼻子、凹眼睛,生旦净丑每个行当角色都是通天鼻梁、高额头,图案花纹精练大方(如图2.2)。
陕西东路的皮影的华县皮影最具代表性,以细碗碗腔为主的唱腔,声腔音乐富有特色,乐器和弦乐相互配合,皮影造型偏小,形态变化多端,女子形象极妩媚秀丽、雕刻精美(如图2.3);陕西皮影的艺术风格夸张、装饰性强、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气息,共同构成了陕西皮影艺术造型的独特风格。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理论意义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3.1研究内容 2
1.3.2研究方法 2
2 传统皮影艺术的流派及艺术风格 3
2.1 皮影的概述 3
2.2传统皮影艺术主要流派 3
2.2.1陕西皮影 3
2.2.2山东皮影 5
2.3传统皮影的艺术风格 5
2.3.1造型特点 5
2.3.2工艺流程 6
2.3.3动作节奏 7
3传统皮影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行性分析 9
3.1 造型特征 9
3.1.1角色设计 9
3.1.2 场景设计 10
3.1.3 色彩运用 11
3.2 文学创作 11
3.2.1创作内容 11
3.2.2创作形式 11
3.3音效韵律 12
3.3.1民族特色乐器 12
3.3.2戏曲语言运用 13
4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前期准备 15
4.1剧本简介 15
4.1.1 故事梗概 15
4.1.2 剧本内容 16
4.2 美术风格 16
4.2.2 场景设计 18
5 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中期制作 21
5.1 角色设计皮影化制作 21
5.2 场景绘制分析 22
5.3关键帧动画制作 23
6 毕业设计作品《晏婴使楚》后期制作 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1音乐配音分析 25
6.2 后期剪辑合成 25
结 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传统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皮影戏也经历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数字化动画的传播载体对于传承、创新、发展皮影艺术也起到实践意义 [1]。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表现上将皮影化元素应用到动画中,向人们传递有关信息,将创新与传统进行联结才能保证皮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明更好的发展。
皮影戏作为我国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和舞台特色的传统艺术方式,融入动画中,把皮影所具备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联结,使动画更富有文化韵味,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计算机化的数字技术使皮影动画不只展现皮影戏的原理,还能够做出创新。皮影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可借鉴性剖析,突破原有的皮影戏传统艺术,拓宽动画创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性和趣味性,表现出了我国民族文化,也升华了民族精神,对传统皮影风格艺术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毕业论文是将传统皮影风格和计算机二维动画技术相结合,对二维动画的地域流派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对皮影风格动画进行剖析。在传统中取其精华,把更多的传统风格动画展现在人们视野里,发现传统风格动画独特的美,体会皮影动画的独特魅力。
1.2.2 理论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传统皮影风格二维动画短片,纹理化的卡通风格皮影角色设计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古代宫廷皮影化的场景设计来烘托剧情的节奏,来拓宽传统皮影风格动画,理论结合实践,传统皮影风格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动画相结合,为二维动画提供新的表现形式。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皮影的概述、不同流派及艺术风格特点进行研究,针对传统皮影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及深入研究传统皮影风格在二维动画短片中的应用;最后,运用搜集到的实践理论基础,选取故事情节,进行剧本创作,前期通过设计人物场景脚本,中期进行角色和场景设计和分层出理,后期进行皮影卡通化风格短片的制作,研究传统皮影风格二维动画的创意特点及表现形式。
1.3.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由实地访谈考察与文献理论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传统皮影戏、及查找相关文献及图书视频材料,针对于了解到的传统皮影风格艺术与现代计算机数字化动画,辩证分析传统皮影风格动画的角色场景设计、色彩应用特点,对现在的传统皮影戏在数字化应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访谈考察,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各地传统皮影进行深入研究。
2 传统皮影艺术的流派及艺术风格
2.1 皮影的概述
素有“电影鼻祖”之称的皮影戏,是中国古代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影戏拥有着“静观为画、动则成戏”的独特艺术风格魅力,具备浓厚的民俗特征,是民众比较青睐的一种文娱。它的演出形式是采用灯光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同时搭配着地方乐曲对故事进行说唱,通过艺人操控和打击乐器的配合,手持竿子连接的关节进行演出,行动方便,由此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图2.1)。
图2.1 皮影戏演出
2.2传统皮影艺术主要流派
传统皮影艺术吸取着各地域的传统艺术风格,形成了各具艺术风格流派。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不同地区长期的演变,地方特色与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课题以介绍陕西皮影和山东皮影为例。
2.2.1陕西皮影
根据陕西皮影造型风格,大致可分为东西两路[2]。陕西的西路皮影,以弦板腔影为代表,皮影造型夸张,简单纯朴,装饰性强,体形较大,常有不同的图案花纹,以清晰简易而得名[3]。多借鉴戏曲脸谱造型多为圆鼻子、凹眼睛,生旦净丑每个行当角色都是通天鼻梁、高额头,图案花纹精练大方(如图2.2)。
陕西东路的皮影的华县皮影最具代表性,以细碗碗腔为主的唱腔,声腔音乐富有特色,乐器和弦乐相互配合,皮影造型偏小,形态变化多端,女子形象极妩媚秀丽、雕刻精美(如图2.3);陕西皮影的艺术风格夸张、装饰性强、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气息,共同构成了陕西皮影艺术造型的独特风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dongman/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