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传统小吃盐豆子中主要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盐豆子是苏北地区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一些发酵食品一般会对人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影响,比如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的未知微生物可能对人体有害等。本试验就主要针对盐豆子
黄花月见草根系分泌物对芝麻铜毒害作用的研究
摘要:黄花月见草(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是铜排斥型的耐性植物,芝麻(Sesamum indicum)是铜敏感性植物,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黄花月见草根系分泌物对芝麻铜毒害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花月见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柠檬酸等有机酸,在铜胁迫作用下有机酸分泌量增加,15μM Cu2+处理下,外源柠檬酸浓度为10mg/L时对芝麻的铜毒害有明显的缓解作用,黄花月见草和芝麻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间作,对缓解芝麻铜毒害有一定作用,其中间作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但不如直接加入外源柠檬酸作
马铃薯块茎相关的未知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反义CONSTANS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获得的4个未知功能差异表达基因cDNA序列进行ORF预测、蛋白质序列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分析、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预测及结构域预测,推测出未知基因一(2-EST)编码一个由1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核蛋白。未知基因二(27)编码一个由1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核蛋白。未知基因三(59-B1)为反转录转座子。未知基因四(62-A1)编码一个由8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线粒体载体蛋白。推测CONSTANS基因可能通过调控下游线粒体载体基因以及使一些
霍乱弧菌中高亲和力的锌转运蛋白基因、相应调控基因Zur
摘要:高亲和力的锌离子结合蛋白依赖型(binding-protein-dependent)znu ACB转运蛋白是在锌离子含量很低培养环境中被诱导表达的,其对应的调节基因zur是在高浓度锌离子环境中表达的抑制子。本实验利用LB培养基中添加EDTA后再加入锌离子的方法研究znu。同时在霍乱弧菌中受到基因zur调控的除了znu ACB以外还有另一个ABC转运蛋白,但其离子特异性并不仅仅是锌离子。Luminescence的检测体系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对应基因的调控表达关系,而乳鼠体内的竞争性定殖实验也证明了znu
镉胁迫下柳枝稷幼苗生理变化
摘要:以柳枝稷为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0μM 、2μM、4μM、8μM、16μM五种处理浓度镉胁迫对其根系相对伸长和生物量,以及各生理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柳枝稷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开度、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MDA值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为柳枝稷在镉污染土地上的应用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铜污染土壤的植物菌根真菌联合修复
摘要:本文以耐铜经济作物孔雀草为材料,以中度Cu污染土壤(全Cu300—400mg/Kg)为土培基质,研究了赤子爱蚯蚓与内球囊霉丛植菌根菌的交互处理对孔雀草生长与土壤理化及酶活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加丛植菌根菌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但同时也会降低土壤中有效P含量与过氧化氢酶及脲酶的活性,另一方面,单独添加赤子爱蚯蚓对土壤中的Cu元素有显著的活化作用,且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与脲酶的酶活有一定的提高,但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同时添加AMF与蚯蚓的条件下,植物的生物量与土壤的酶活都有显著提高,且
铜污染土壤修复植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初步筛选和驯化研究
摘要: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进行厌氧发酵可以实现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双赢。本试验期望在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科院污泥和河道污泥三种接种物中筛选出最适的接种物。根据接种后修复植物的产气、产甲烷情况以及物料的理化环境指标来考察接种物的活性和驯化情况,优化接种物驯化条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泥相对于其他两种污泥是较易被驯化。污水处理厂污泥驯化时间需要7d左右,农科院污泥为12d,河道污泥为14d。其中,污泥配比农∶污为1∶3和农∶污为1∶1对于月见草厌氧发酵具有促进作用。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添加100ppm的Cu
铜尾矿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摘要:本实验采用人工海水模拟沿海滩涂区域田间土壤盐分组成,综合利用小麦苗期和芽期耐盐性指标,在供试的363个样本中筛选具有良好耐盐性的小麦品种,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支持。从筛选结果来看,有28份有一级耐盐性的小麦,其中耐盐性较强的为淮麦31和红壳洋麦。在实验中还发现,依据来源的不同,发现小麦种质资源的芽期耐盐性大小依次为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国外引进品种。
铜尾矿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摘要:土壤动物主要活动在复杂的土壤生态系统中,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与农业耕作制度以及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农业耕作或施肥在改变了土壤某些理化性质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本文通过对汤山铜尾矿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其上土壤动物群落的分析,认为铜污染区域中,Cu含量是制约土壤动物繁育衍生的关键因素。此外,土壤动物数量还与总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不过介于Cu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趋势,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还是受到了土壤中Cu含量的间接影响。
铅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理
摘要: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植物在长期适应酸性土壤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应对铝胁迫的解毒机制。荞麦是一个铝超积累及高耐铝的作物,但它吸收铝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水稻Nramp家族中的Nrat1被证明能够将铝转运到细胞内,然后定位在液泡膜上的液泡ABC 转运蛋白OsALS1会将铝运进液泡,实现铝的区室化,从而有效抵抗铝毒危害。研究旨在验证Nrat1在荞麦中的同源基因是否参与铝的吸收,这对解析荞麦吸收、积累铝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对荞麦的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通过序列的比对分析,获得几个OsNr
铅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理
摘要: 1
摘要:本文研究了五种铅浓度对东南景天发酵过程中甲烷产气的影响,以确定一个处理修复植物的可行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添加 250mg/Kg 的铅能显著促进发酵进行,相比于其他浓度,不仅减少了发酵时间,也增加了沼气中甲烷含量。当铅含量增加至500和100mg/Kg时,累计沼气含量分别下降了32.5%和31.0%。研究还发现,植物发酵进行18天左右,产气基本结束,在发酵后半期,250mg/Kg 的铅对甲烷产生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