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微观解释
摘 要在普通物理教科书中,一般会运用到分子运动论来解释气体的实验定律,并从微观上来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却没有从微观上来解释。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微观解释这篇论文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阐述外界对系统的做功。一般课本中对于这个问题就没有进行过具体的讨论。即使提到的一些在数学过程中却又不是很完善,因此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是运用量子统计的方法来对外界对系统做功进行解释。在玻尔兹曼系统下我进行了具体的数学推证过程,同时在波色和费米系统中的做功我也进行了推证。
层状功能材料Li2Cr3xAlxSbO8的结构与物性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层状功能材料Li2Cr3-xAlxSbO8(x=0.5、1.0、1.5、2.0、2.5)。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以及扫描电镜SEM对Li2Cr3-xAlxSbO8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和PPMS等对其电化学性能、磁性性能、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i2Cr3-xAlxSbO8结构属于层状三角格子,与其母体Li2Cr3SbO8的立方结构完全不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将Li2Cr3-xAlxSbO8作为正极材料容量其只有约15.6
三维薄膜铁电性质的模拟
摘要 1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铁电材料的概述 42.1 铁电材料的介绍 42.2 铁电材料的性质 42.2.1自发极化? 42.2.2电滞回线? 42.2.3介电常数? 52.3 铁电材料的应用 5第三章 薄膜材料的概述 73.1 材料的介绍 73.2 材料的模型描述 73.3 材料模拟过程中 与 数量级比
建构主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把它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有很好的研究余地和价值。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建构主义的基础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教学观以及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定位。然后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进行了要素分析,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情境、小组、桥梁、任务、展示和反思六个环节,在分析过程中,紧密结合物理教学实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论述说明。最后,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概念型教学设计和实验型教学设计两种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案例。
归因理论与中学物理教学关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 中学物理贯穿了整个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基础教育阶段,它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进入一个重点高中、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众所周知,近年来江苏省高考制度的改革将物理化学调成等级,总分只算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改革使得学习为了提高本科上线率,减少了物理化学的课堂时间,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中物理主要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高中物理在各个方面都增加了难度,这使得学生觉得高中物理学习比较头疼。学生学的苦,教师教的累,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对教学没有成就感。如何提高学生的物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金刚石薄膜的实践
摘 要金刚石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自然界最高的硬度,高折射率和高导热系数,以及极高的抗磨损性,抗腐蚀性及化学稳定性。但由于天然金刚石资源数量的非常稀少,人工通过高温高压制得的金刚石成本特别的昂贵,工艺极其繁杂且制得的金刚石尺寸又十分的有限等限制因素,使得金刚石的多种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们难以利用金刚石的上述优异的性能。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是制备金刚石薄膜的一个非常重要方法,能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表面平整光滑的金刚石薄膜。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金刚石薄膜的成功发展不
探索电解液成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以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LIB)电解液为研究对象,先对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的现状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研究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迁移性质,以了解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
热传递过程不可逆性的统计分析
摘 要本文浅析了克劳修斯熵和玻尔兹曼熵的定义和统计意义,并通过熵增和热力学几率两方面讨论了热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熵增是采用假设一可逆过程求热温 比积分的方法,对每一小部分依次与温差非常小的恒温热源接触,温差无限小的热传导过程可视为可逆过程,然后计算熵的改变;热力学几率是利用经典玻尔兹曼分布及熵与热力学几率的关系,对热传导过程的不可逆性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其实不可逆不是绝对不可逆的,而是不可逆的概率远远大于可逆的概率。文章中我没有看到上面表述的证明和表述,这个问题以是一个亮点
自旋链中纠缠的动力学演化
摘 要自旋耦合常数随时间变化的量子XY链中,首末自旋间的远程纠缠将随驱动频率变化而改变,当驱动频率等于2B时,纠缠达到最大值,即产生纠缠共振.本文主要研究温度、各向异性参量对纠缠共振
热传递过程的微观本质
摘要 传热是在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说是温度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只要物体之间或者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直到物体之间或者物体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为零。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是否接触以及物体的状态无关。在生产生活中关于热传递的运用有很多,所以说对热传递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在宏观上就表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诠释
摘 要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初是从对卡诺热机的研究开始,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规律,但确难以给出明确的物理意义,直到玻尔兹曼统计熵的出现。熵最先是由克劳修斯引进的状态函数,在每个平衡态都要确定的意义,是一个反映系统内部特征的广延量。在统计物理学中,熵是系统中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玻尔兹曼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使得统计物理成为物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运用系综理论,以及粒子分布规律导出热量与配分还属之间的关系,再由熵的定义式得到 ,进而积分得到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