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本翻译(论文)任务书


课题依据:
众所周知博物馆承担着传承文化、记忆历史的重任。我国博物馆文本英译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更好地翻译博物馆文本,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受到业内的重视。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理论有赖斯(Katharina Reiss)的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威密尔(Hans Vermeer)的目的论和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

目前,关于博物馆文本的翻译理论不多,国内学者豆丽红提出适境的审美判断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刘法公认为文物文本类似公示语,在公示语功能特色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刘法公根据文本类型提出公示语翻译应该遵循统一(consistency)、简洁(conciseness)和易懂性(comprehensi-bility)三原则。黄琼英认为因文化时代、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翻译策略。学术界虽然有了一定共识,但是在各大博物馆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本文拟实地考察南京博物院,以南京博物院馆藏珍品的文字牌和介绍语入手,结合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总结当今博物馆文本翻译的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rws/3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