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社会福利中心设计方案一

金湖社会福利中心设计方案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化日益加剧,城市中的老年人的居住与公共服务日显
不足,为了减少这种供需压力,增加公共服务能力,在不影响城市中心地块的商
业压力,必须在城郊建立综合服务、住宿、治疗为一体的老年福利中心。老年公
寓,即是专门为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治疗的综合性建筑,一侧提供公共服
务,一侧为公寓住宿,这样就可以有机的结合住宿与服务。但,这种老年公寓楼
往往是低层或者多层,极少是高层设计。我本次毕业设计正是淮安市金湖社会福
利中心设计方案一,这要求我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而提
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高层与老年公寓建筑方案设计的了解与认识。
本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准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创
造出舒适的居住空间,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在空间设计上注重环境设计,
做到以人为本,将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其应有
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老龄化,老年公寓,空间设计,以人为本,社会价值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原则、目标与思路 2
4.1 设计原则  2
4.2 设计目标 2
4.3 设计思路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总平面布局  2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4
5.1.3 停车位  4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2.1 公寓  3
5.2.2 户型平面设计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5
5.3 消防设计  5
5.4 节能设计  5
5.5 景观设计  6
5.6 结构设计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1 引言
人口步入老龄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公寓,老年福利中心设计映入眼帘,
是未来建筑设计常见的工程之一。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金湖社会福利中心设计
方案一,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老年福利中心综合建筑方案设计,综合运用所学
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方
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已建和待建的福利中心日益增多。我们
通常所说的老年公寓,是指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
服务的老年住宅,属于机构养老的范畴。它们通常都有如下共性:大多处在城市
交通便利地带,周边基础设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远离闹市。但也存在一些缺
点和不足,如老年公寓虽然扩大规模,床位却仍然供不应求,旧城区老年公寓破
旧,并且占用商业价值大的城市中心地带,造成损失。新建的老年公寓,往往远
离城市,但距离城市偏远,虽然交通方便,扔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常见的老年
公寓一般以低层和多层为主等,功能较为齐全,但用地过大,影响空间使用。这
一系列问题给老年公寓的建筑设计都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只要克服这些困难,解
决这些问题之后,老年公寓设计必定有长足的进步。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金湖社会福利中心设计方案一,本项目地块位于淮
安市金湖县,老年公寓定位是综合型老年服务机构。地块北侧为黄河西路,东侧
为经九路。金湖县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本项目作为城市福利保障事业,也是城
市建设的总要一项。地块所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
项目用地呈矩形,用地面积 30 亩(约 20000 ㎡),总建筑用地面积为 3366.9
㎡。要求设计 1.5 万㎡居住面积,和一定服务面积的组合建筑群。容积率不得超
过 1.5;建筑密度不超过 20%;绿地率不低于 30%,服务面积不超过面积 30%;建
筑高度:公寓部分建筑高度 12 层左右,其他部分高度不限。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J96-86】
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5.《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6.其他相关法规、规范
7.淮安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地形图
8.淮安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
4 设计原则、目标与思路
4.1 设计原则
4.1.1 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经
典高尚的居住环境。
4.1.2 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充分分析原有地
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文化
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居住空间。
4.1.3 经济--作为住宅区,道路、建筑等都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尽量做到即美观又经济实用。
4.1.4 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
商业、游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
4.1.5、科技--强调高科技在建设、管理和生活中的运用,以科技为向导,加强
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注重物业管理。
4.1.6 安全—完善的人车分流系统,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
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
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
4.2 设计目标
4.2.1 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使
建筑平面、空间组合与环境富含特色,并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住宅公建均融合
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手法多变,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使型体塑造更具魅
力。
4.2.2 以建设文明社区为目标,注重居住区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
境,建立完善的居住区步行休憩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
境。
4.2.3 发掘、利用并有机组织本地块的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运用城市设计
手段,加强景观风貌控制,塑造一个既现代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环境优美、功
能齐备、层次丰富的居住小区。
4.3 设计思路
4.3.1 以现状地块尺度为基础,整合出良好的空间形态。特别是注意建筑组团、
环境系统、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及中央景观步道、广场的有机构成。
4.3.2 规划道路系统面积尽量减少,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便捷有效,满足工
程的可行与经济。
4.3.3 自由,动态,开放,渗透的设计理念:疏密结合,建筑组合应疏密结合,
形成不同的组团空间,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绿化空间也应疏密结合,大空间与
小空间相结合,创造不同的空间意向。
4.3.4 福利中心是老人居住生活的重要区域,人们在居住、生活的同时,通过
适当介入休憩和文化娱乐,以强化老年人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从而促使多元功能
之间互动,增强城市活力,确保福利中心设计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
郁。
4.3.5 规划以开发建设的客观规律为宗旨,加强规划的弹性与灵活性,规划设
计使单体建筑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以利于分期实施和房地产的经营,形成良
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机制。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本地块呈方形,根据规划部门的设计条件及满足建筑日照的要求,整个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