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货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附件)【字数:11405】

摘 要一般来讲离合器在是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变速箱得输入轴在这里就是离合器得输出轴。当汽车开在路上,离合器踏板在司机的控制下,可以让发动机与变速箱分开与缓慢的相接,这样就能断开或者传送发动机给变速箱传递得动力。现在,各类车得离合器大多运用的是一类仰仗主动成分中间得摩擦来传送动能并能够分开装置。这次设计的内容是轻型货车得膜片式弹簧的设计。参考车辆的运行条件和汽车各方面的参数,根据离合器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方法,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对整个系统的参数进行计算设计选定,其他的零件也一样,然后按照各个零件的使用情况对它们进行校对,保障离合器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Keywords: Pressure Plate; Diaphragm Spring; Friction Disc; Control agencies;Clutch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 离合器主要涉及的东西 1
1.2 离合器的发展史 1
1.3 国内现状 2
1.4 离合器的分类 2
1.5 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3
1.6 结语 3
第2章 离合器方案设计 5
2.1膜片弹簧离合器内部构造和运转状态 5
2.2膜片弹簧离合器性能构造 5
2.3 膜片弹簧离合器工作原理 6
2.4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 6
2.5 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基本要求 6
2.6 本章小结 7
第3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8
3.1 摩擦片基本结构尺寸参数的选择 8
3.2 从动盘总成设计 9
3.2.1 从动片设计 10
3.2.2 从动盘毂设计 10
3.3 压盘设计 11
3.3.1 压盘参数的选择和校核 12
3.3.2 传动片设计 13
3.3.3 离合器盖设计 14
3.4 离合器分离装置的设计 14
3.4.1 分离轴承及分离套筒 14
3.4.2 分离轴承的设计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算 15
3.5 膜片弹簧的设计 15
3.5.1 膜片弹簧结构形状的特点 15
3.5.2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16
3.5.3 膜片弹簧参数的校核 17
3.5.4 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 18
3.6 扭转减振器设计 21
3.6.1 扭转减振器的功能 21
3.6.2 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类型的选择 21
3.6.3 扭转减振器参数确定 22
3.7 本章小结 26
第4章 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 27
4.1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27
4.2 液压式操纵机构的结构原理 27
4.3 操纵系统周边工作环境和时间因素的影响 27
4.4 离合器踏板的设计 28
4.5 操纵系统的传动比计算 28
4.6主缸及工作缸的设计计算 29
4.6.1 主缸的设计 29
4.6.2 分缸的设计 30
4.7 本章小结 31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第一章 绪 论
1.1 离合器主要涉及的东西
如果你想使离合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能传递最大转矩,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摩擦材料,或者改变力和外形。
离合器的形式有三种。按照离合器盘的数目来划分的有单、双、多三种。
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一下几点:
(1)由从动片和从动盘毂还有一些其他零件所构成的从动盘整体;
(2)由传动片和压盘还有一些其他零件所构成的压盘;
(3)由减震片和减震弹簧还有一些其他零件所组成的扭转减震器;
(4)最重要的是膜片弹簧的选择;
1.2 离合器的发展史
??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结构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它的原型设计曾装在188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生产的钢质车轮的小汽车上。它是将发动机飞轮的内孔做成锥体作为离合器的主动件。采用锥形离合器的方案一直延续到20世界20年代中叶,对当时来说,锥形离合器的制造比较容易,摩擦面容易修复。它的摩擦材料曾用过驼毛带、皮革带等。那时也曾出现过蹄鼓式离合器来替代锥形离合器。该结构采用内蹄鼓式。这种结构型式有利于在离心力作用下使蹄紧贴鼓面。蹄鼓式离合器用的摩擦元件为木块、皮革带等,蹄鼓式离合器的重量较锥形离合器轻。无论锥形离合器或蹄鼓式式离合器,都容易造成分离不彻底甚至出现主、从动件根本无法分离的自锁现象。现今所用的盘式离合器的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早期的设计中,多片按成对布置设计,一个钢盘片对着一青铜盘片。采用纯粹的金属对金属的摩擦副,把它们浸在油中工作,能达到更为满意的性能。 如今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在结构设计方面相当完善。采用具有轴向性的从动盘,提高了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装有扭转减振器,防止了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减小了传动系噪声和动载荷。
1.3 国内现状
??从1891年摩擦式汽车离合器的诞生,到1948年液力变矩器的出现,再到各种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应用于汽车工业,汽车离合器技术始终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新兴汽车传动技术的越来越普及应用,传统的汽车离合器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企业内部能力分析,总体上看,我国汽车离合器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在劳动力成本、售价、售后服务、客户关系和供应商关系等方面,我国企业处于明显优势;在市场营销能力、采购成本和交货期方面,我国企业与国外竞争者基本持平;在品牌价值、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员工素质方面,我国企业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7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