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的双齿辊破碎机的设计(附件)

随着矿山、建筑等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物料的破碎问题成为一个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双齿辊破碎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设计的双齿辊破碎机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后的机械,它的一些关键性改进使齿辊表面的耐磨性和强度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同时整个机器的破碎效率和稳定性也是很好的。本文介绍了设计背景、过程以及设计的结果。关键词 双齿辊,破碎机,破碎毡目 录
1 绪论1
1.1 项目的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
1.3 设计概述2
1.4 项目可行性分析3
2 设计方案4
2.1 传动结构设计4
2.2 结构设计 5
2.2 设计原理 5
2.2 设计重点 6
3 破碎机设计7
3.1 破碎机参数7
3.2 电动机的确定8
3.3 传动机构设计 9
3.4 减速器设计 10
3.5 齿辊设计 10
3.6 带传动设计 14
3.7 轴的设计 17
3.8 破碎箱体设计 17
3.9 破碎机总体结构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23
1 绪论
1.1 项目的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煤矿行业,对矿藏资源开采需要高效经济的机械,因此对矿业机械的设计改进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通常使用的破碎机在破碎时只能简单的对物料进行破碎,破碎出料粒度、破碎平稳性、破碎效率都不太好,许多的情况是当我们觉得初次破碎效果不好时我们进行第二次破碎,可还是达不到我们生产需要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改进对物料的破碎方式来提高物料的破碎效率,同时对一些其它相关的性能指标比如安全环保方面进行考虑改善。新型双齿辊破碎机是国外近年出现的破碎设备,与传统破碎机相比,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生产率高、出粒粒度均匀等诸多优点,特别适用于矿物料的破碎。国产辊式破碎机在我国煤矿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部门中应用较为广泛有很大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初次破碎效果不好时我们进行第二次破碎,可还是达不到我们生产需要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改进对物料的破碎方式来提高物料的破碎效率,同时对一些其它相关的性能指标比如安全环保方面进行考虑改善。新型双齿辊破碎机是国外近年出现的破碎设备,与传统破碎机相比,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生产率高、出粒粒度均匀等诸多优点,特别适用于矿物料的破碎。国产辊式破碎机在我国煤矿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部门中应用较为广泛有很大作用,特别是煤矿产业。目前国内矿物破碎也大多采用这种破碎机,采用这种机器的主要方式是从国外引进而价格比较贵,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对破碎机的设计进行消化吸收。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辊式破碎机在1806年左右作为一种破碎设备出现。两百多年来经过各个国家工作者的改良进步,破碎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工作平稳、结构紧凑简单的破碎机械,更由于它的破碎效率极高,使得它广泛用于煤矿、金属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部门中,而且一直不断的经过发展完善。辊式破碎机主要用于破碎软质和中等硬度物料,破碎效果很好。
用途方面,破碎机在矿山、建筑、陶瓷水泥行业中使用非常普遍,因为这些行业中有大量原料和废料比如煤矿行业的原煤、建筑行业的碎石等需要破碎机进行加工破碎,以达到生产所要求的粒度。
国外破碎机发展很迅速,有很多公司在业界已树立较好的口碑,成为知名品牌。近年来进入中国的著名品牌有英国MMD公司、澳大利亚的爱邦公司、美国麦可拉汉公司等等[1]。因为他们基础较好,现在在中国中、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方面大多厂商还是以仿制为主,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是不可否认,国内破碎行业也在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破碎机出现,种类越来越丰富,从辊子的数目来看,辊式破碎机中出现了单辊破碎机、双辊破碎机、三辊破碎机、和四辊破碎 机四种,从辊面形状来看,主要分为光辊破碎机、槽辊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等等,颚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各种破碎机市场较为活跃,以后的发展令人期待。
1.3 设计概述
我所设计的双齿辊破碎机一种新型的双齿辊破碎机,这种破碎机有经过特殊设计的齿,这种齿对物料进行剪切、拉伸等物理作用来进行破碎,煤的非精细破碎特别适合使用这种破碎机,而且要破碎的煤直接用来破碎,不用处理,十分方便[2],图1-1是双齿辊破碎机的实物图。

图1-1 双齿辊破碎机实物图
(1)双齿辊破碎机机的主要性能特点是:
1)破碎辊转速低,磨损小,噪音低,灰尘小;
2)齿辊的结构尺寸都是根据产品粒度要求进行设计,破碎齿磨损后现场可直接更换破碎牙齿,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3)粉碎效率极高。运用剪切的原理,小于设计要求粒度的物料直接下漏,如果粒度大于设计所要求的物料会通过多次作用粉碎,避免了破碎后大小粒度物料混杂的现象,对于中等硬度物料,粉碎率一般在95%以上。
(2)设计目标:
提高齿辊耐磨性和整体强度,一方面使破碎机在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不会出现磨损,另一方面使破碎机遇到大粒度的物料时不会发生变形损坏,减少事故发生。同时 还要保证机器的生产性能和破碎效率。
破碎理论基础
理论研究一般比较漫长艰难,人类很早使用破碎机械,但是关于破碎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大多理论也都是依据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很多缺乏严严谨的科学论证,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破碎相关的理论知识。
面积学说
这一理论产生于1867年,人们发现,粉碎物料后物料表面积会增加,而且粉碎的越彻底,表面积增加的也越多,这是面积理论提出的基础。面积学说指出,粉碎所需要的能量与粉碎后增加的表面积量成正比,相应公式为A1=K1ΔS。进一步公式为A1=KRQ(-)=KRQ,其中A1代表能量消耗,ΔS代表破碎增加的表面积,D、 d代表破碎前后物料颗粒的平均粒度,Q是破碎物料质量,i为破碎比,K1、 KR是相关系数,这种理论适用于细碎过程,因为此时表面积增加量比较明显。
体积学说
这一理论提出于1885年,因为外力对物料做的功全部用于使物料达到破碎状态所需要的功。基于此提出了体积学说。粉碎物料所需要的功与物料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即A2=K2ΔS,进一步得出A2=KkQlni。由此可见体积理论与弹性理论有关,破碎所需要的能耗与破碎比有关,破碎比越多则能耗越多,这一理论适用于粗碎,因此这个过程中体积变化明显。
裂缝学说
这一理论在1952年被提出,指出物料破碎一定会有裂纹,产生裂纹过程中伴随着体积改变和表面积增加,类似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35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