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本论文以数字鸿沟、数字不平等为基础,查阅近五年来的大量文献,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主要以大学大一新生为样本,调查他们高中时期信息设备的拥有情况、信息设备使用目的及主要活动、信息技能以及使用新媒体进行知识获取与交流的能力等差异情况,来分析不同区域青少年的数字不平等现状,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不同区域的青少年人群中确实存在着数字不平等现象,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改善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区域所带来的数字不平等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一)新媒体与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4
(二)社群数字不平等问题研究 5
二、调查概况 6
(一)调查对象、方式和时间 6
(二)调查问题设计 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6
(一)信息设备的接入差异 6
1.信息设备整体接入情况 6
2.不同区域信息设备接入差异情况 7
(二)信息设备使用频率的差异 7
(三)信息设备使用模式的差异 8
1.使用信息设备时的目的 8
2.使用信息设备时的主要活动对比分析 8
(四)使用技能的差异 9
1.通过网络解决学习上问题的能力差异 9
2.信息检索及获取能力差异 10
3.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差异 11
4.信息共享能力差异 12
5.新媒体使用能力差异 12
四、 结论与建议 13
(一)青少年信息设备的接入不存在太大的不平等问题 13
(二)信息设备使用模式存在差异 13
(三)信息技能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13
五、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图1 信息设备拥有情况7
图2 信息设备使用频率7
图3 信息需求内容8
图4 信息设备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目的8
图5 平时利用电子设备学习的时间9
图6 节假日利用电子设备学习的时间9
图7 平时上网娱乐的时间9
图8 节假日上网娱乐的时间9
图9 通过网络解决学习问题能力10
图10 信息检索及获取主要方式比区域比较10
图11 信息保存主要方式比较11
图12 是否经常按自己的需要分类整理获取的信息11
图13 日常使用的新媒体情况12
图14 通过QQ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2
图15 使用微信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2
图16 使用微博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3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6
表2 调查对象高中所在地区分布6
表3 高中时期信息设备拥有情况6
表4 信息检索主要方式 10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现状调查分析
引言
引言
面对庞大的网络团体, 弱势群体的信息贫困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他们因为信息设备的匮乏、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导致的信息差距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不能或不会享受到数字的平等, 这就造成了今天的数字不平等、数字贫困等现象。随着这种现象的蔓延, 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这些现象。其中有研究指出[1],青少年虽然生活在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中,但他们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设备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一部分青少年在获取信息和汲取信息价值方面处于劣势;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着信息贫困,应当将他们纳入信息贫困的研究视野。
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青少年的信息需求、信息能力的差异也普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因此,在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的研究中,以不同地域间的青少年信息设备拥有情况、信息技能等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促进各地改善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的工作实践,是有现实意义的。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对本人所在高校——大学大一新生进行调查,了解大一新生在高中时期的信息设备拥有情况、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以及信息能力的现状,通过区域的对比探究由于区域问题导致的青少年信息能力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用来分析数字鸿沟、信息贫困程度,希望对提高青少年信息能力、消除数字不平等现象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群体、阶层之间,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数字不平等、信息贫困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鸿沟正在不断革新,逐渐成为带有强烈数字媒体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数字鸿沟的发展形态也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数字鸿沟最早在1989年11月24 日,由英国《时代教育专刊》(或“增刊”,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发表的一篇题为“数字鸿沟”的文章提出,而由于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在1995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2】近几年来,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群体、阶层之间,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信息不平等、信息贫困等问题。
(一)新媒体与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数字鸿沟随着信息的不断数字化而产生,从“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过程可以看出,数字鸿沟的出现实际上是信息技术革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应用、普及程度等差异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而这种必然结果产生的过程,则带有强烈的数字时代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第五媒体”——新媒体产生,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即时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技术环境下,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拓展社会资源的渠道,受众更加平等地接近和使用媒体,因此普通人在信息交流中能更加积极,而非简单地被动接受和消费信息,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深化发展和普及,数字鸿沟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学者严励等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研究了网络时代数字鸿沟产生发展的两个阶段形态以及自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文化壁垒的形成与发展。【3】学者李德刚指出数字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新动向,能够有效缝合学生的“新数字鸿沟”。【4】学者黄炎宁对复旦大学2011 级硕士生微博使用的问卷调查和量化统计,结合研究者自身经验、及个案分析,考察他们在微博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知识沟与数字鸿沟相融合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图景,继而探讨了青年知识群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时所表现出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和技术特权等特征,同时跳出知识沟和数字鸿沟偏微观、技术性的研究局限,揭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背后的技术隐喻。【5】学者朱文博认为数字鸿沟是知识沟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6】Yang (et al ., 2010)通过三种知识测量方法,考察了教育程度高和低的实验组运用不同新闻媒介(报纸和互联网)获取两种信息(公共事务和娱乐)时的差异:“三种知识测量显示出不同结果:教育程度对知识回忆有很强的影响;媒介使用与知晓强烈相关,而对信息的认知则与教育程度和媒介使用间的互动强烈相关。【7】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一)新媒体与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4
(二)社群数字不平等问题研究 5
二、调查概况 6
(一)调查对象、方式和时间 6
(二)调查问题设计 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6
(一)信息设备的接入差异 6
1.信息设备整体接入情况 6
2.不同区域信息设备接入差异情况 7
(二)信息设备使用频率的差异 7
(三)信息设备使用模式的差异 8
1.使用信息设备时的目的 8
2.使用信息设备时的主要活动对比分析 8
(四)使用技能的差异 9
1.通过网络解决学习上问题的能力差异 9
2.信息检索及获取能力差异 10
3.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差异 11
4.信息共享能力差异 12
5.新媒体使用能力差异 12
四、 结论与建议 13
(一)青少年信息设备的接入不存在太大的不平等问题 13
(二)信息设备使用模式存在差异 13
(三)信息技能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13
五、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图1 信息设备拥有情况7
图2 信息设备使用频率7
图3 信息需求内容8
图4 信息设备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目的8
图5 平时利用电子设备学习的时间9
图6 节假日利用电子设备学习的时间9
图7 平时上网娱乐的时间9
图8 节假日上网娱乐的时间9
图9 通过网络解决学习问题能力10
图10 信息检索及获取主要方式比区域比较10
图11 信息保存主要方式比较11
图12 是否经常按自己的需要分类整理获取的信息11
图13 日常使用的新媒体情况12
图14 通过QQ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2
图15 使用微信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2
图16 使用微博进行知识的获取与交流13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6
表2 调查对象高中所在地区分布6
表3 高中时期信息设备拥有情况6
表4 信息检索主要方式 10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现状调查分析
引言
引言
面对庞大的网络团体, 弱势群体的信息贫困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他们因为信息设备的匮乏、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导致的信息差距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不能或不会享受到数字的平等, 这就造成了今天的数字不平等、数字贫困等现象。随着这种现象的蔓延, 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这些现象。其中有研究指出[1],青少年虽然生活在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中,但他们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设备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一部分青少年在获取信息和汲取信息价值方面处于劣势;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着信息贫困,应当将他们纳入信息贫困的研究视野。
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青少年的信息需求、信息能力的差异也普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因此,在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的研究中,以不同地域间的青少年信息设备拥有情况、信息技能等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促进各地改善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的工作实践,是有现实意义的。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对本人所在高校——大学大一新生进行调查,了解大一新生在高中时期的信息设备拥有情况、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以及信息能力的现状,通过区域的对比探究由于区域问题导致的青少年信息能力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用来分析数字鸿沟、信息贫困程度,希望对提高青少年信息能力、消除数字不平等现象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群体、阶层之间,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数字不平等、信息贫困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鸿沟正在不断革新,逐渐成为带有强烈数字媒体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数字鸿沟的发展形态也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数字鸿沟最早在1989年11月24 日,由英国《时代教育专刊》(或“增刊”,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发表的一篇题为“数字鸿沟”的文章提出,而由于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在1995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2】近几年来,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群体、阶层之间,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信息不平等、信息贫困等问题。
(一)新媒体与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数字鸿沟随着信息的不断数字化而产生,从“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过程可以看出,数字鸿沟的出现实际上是信息技术革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应用、普及程度等差异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而这种必然结果产生的过程,则带有强烈的数字时代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第五媒体”——新媒体产生,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即时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技术环境下,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拓展社会资源的渠道,受众更加平等地接近和使用媒体,因此普通人在信息交流中能更加积极,而非简单地被动接受和消费信息,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深化发展和普及,数字鸿沟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学者严励等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研究了网络时代数字鸿沟产生发展的两个阶段形态以及自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文化壁垒的形成与发展。【3】学者李德刚指出数字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新动向,能够有效缝合学生的“新数字鸿沟”。【4】学者黄炎宁对复旦大学2011 级硕士生微博使用的问卷调查和量化统计,结合研究者自身经验、及个案分析,考察他们在微博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知识沟与数字鸿沟相融合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图景,继而探讨了青年知识群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时所表现出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和技术特权等特征,同时跳出知识沟和数字鸿沟偏微观、技术性的研究局限,揭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背后的技术隐喻。【5】学者朱文博认为数字鸿沟是知识沟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6】Yang (et al ., 2010)通过三种知识测量方法,考察了教育程度高和低的实验组运用不同新闻媒介(报纸和互联网)获取两种信息(公共事务和娱乐)时的差异:“三种知识测量显示出不同结果:教育程度对知识回忆有很强的影响;媒介使用与知晓强烈相关,而对信息的认知则与教育程度和媒介使用间的互动强烈相关。【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