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双相钢dp590退火工艺研究【字数:16167】
本文采用热膨胀曲线分析,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对冷轧双相钢DP590的退火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轧双相钢DP590的Ac1为759℃,Ac3为894℃;加热温度为820℃时,冷却速率大于30℃/s开始出现马氏体,并在冷速逐渐增加至100℃/s的过程中,铁素体的析出得到抑制,马氏体析出量逐渐增加至39%,其硬度也从220HV1增加至263HV1。当冷却速度为60℃/s时,加热温度从820℃降低至790℃的过程中,奥氏体转变率从50.4%降低至38.3%,820℃时相发生转变开始的温度(703.7℃)和结束温度(339.8℃)都略高于790℃的开始温度(693℃)和结束温度(303.5℃)。在加热温度820℃,冷却速度80℃/s条件下,250℃和300℃时效后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马氏体,铁素体为白色基体相,在铁素体晶界上弥散分布岛状马氏体,350℃时效后析出了一定量的贝氏体,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和贝氏体。结合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双相钢的生产条件,经五轮试生产优化工艺参数,确立冷轧DP590工业化生产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加热与保温温度810℃,缓冷温度675℃,快冷温度250℃,缓冷温度270℃,冷却速度59℃/s,工艺速度85,平整延伸率0.55~0.6%,炉内H2含量8.7%以上。
Key word: Dual phase steel DP590; Annealing process; cooling velocity; annealing temperature; Aging temperature; commercial production.目录
第一章 冷轧双相钢简介 1
1.1引言 1
1.2双相钢发展状况 1
1.2.1 我国双相钢发展状况 1
1.2.2 国外双相钢发展状况 2
1.3双相钢的组织性能 2
1.4 双相钢的生产工艺 3
1.4.1 热轧法 3
1.4.2 热处理工艺 3
1.4.3 冷轧双相钢工业化生产 4
1.5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5.1课题目的 4
1.5.2课题意义 5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仪器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试验步骤 6
。。.2.2试验方法与原理 6
2.2.1 热膨胀法测CCT曲线 6
2.2.2 杠杆定则测奥氏体转变量 7
2.2.3 金相分析 9
2.2.4 测马氏体含量方法 9
2.3 仪器与作用 9
2.3.1 试验仪器与作用 9
2.3.2 产线设备与作用 10
2.4试验材料 11
2.4.1试验材料 11
2.4.2热轧原料化学成分 11
第三章 冷却速度对于DP590组织转变的影响 12
3.1 试验方案 12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2
3.2.1 CCT曲线的确定 12
3.2.2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室温组织 14
3.3试验结论 17
第四章 加热温度对于DP590组织性能影响 18
4.1 试验方案 18
4.2试验结果与分析 18
4.2.1 DP590加热温度为790℃时膨胀曲线 18
4.2.2 DP590加热温度对奥氏体转变率的影响 20
4.2.3 DP590加热温度为790℃时组织和显微硬度 22
4.3 试验结论 23
第五章 等温过时效温度对于DP590组织性能影响 24
5.1试验方案 24
5.2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5.3 试验结论 25
第六章 DP590工业化生产 27
6.1退火参数的确定 27
6.1.1 烨辉设备能力的评估 27
6.1.2 参数的确定 28
6.2工业化生产 28
6.2.1 第一次生产试制 28
6.2.2 第二次生产试制 29
6.2.3 第三次生产试制 31
6.2.4 第四、五次生产试制 32
6.3本章总结 33
第七章 结论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第一章 冷轧双相钢简介
1.1引言
在如今社会中,世界各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安全和能耗问题。汽车制造业越来越注重减轻车重,在不保持车身刚性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以确保行车安全性,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选择高强度钢作为汽车材料。双相钢使用最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ULSAB计划中,双相钢用量达到了汽车车身用量总量的74%[2]。
双相钢经两相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而得到,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铁素体。一般的冷轧高强钢是经过酸连轧以及连续退火连的轧制细化晶粒,并通过热轧化学成分中析出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来强化基体,而双相钢的优异性能是软相铁素体和硬相马氏体两相结合的结果。双相钢的高强度主要取决于金相组织中马氏体的占比,一般为5%30%[3]。
另外,相对与一般的低合金高强钢,双相钢拥有比较低屈强比,更高的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和优越的成型性能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全世界大力开发的冲压用钢,在汽车领域大范围地使用。
双相钢的总体工艺流程可分为炼铁炼钢热轧酸洗退火等环节,因此优异的生产工艺对双相钢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的双相钢研究相对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而言还是比较慢的,因此我国双相钢工艺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1.2双相钢发展状况
美国早在1968年便提出了双相钢的第一个专利[4]。但直到1975年Hayami和Furukawa[5]对双相钢的整体力学性能、组织以及用途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描述,至此双相钢的研发进程快速发展。
1.2.1 我国双相钢发展状况
我国在1979年开始对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在早期时,武钢便研制出了S070冷轧双相钢以及RS50和RS55两种热轧双相钢。
“七五”期间,鞍钢成功研发出了540MPa级冷轧双相钢薄板,此后用于冲压汽车零件三万多件,其中合格率达到了100%[6]。
20世纪90年代初,宝钢用2050热连轧机组成功研制出了两种厚度规格(2.75mm和4.mm)的热轧双相钢,广泛应用于吉普车的车轮[7]。
Key word: Dual phase steel DP590; Annealing process; cooling velocity; annealing temperature; Aging temperature; commercial production.目录
第一章 冷轧双相钢简介 1
1.1引言 1
1.2双相钢发展状况 1
1.2.1 我国双相钢发展状况 1
1.2.2 国外双相钢发展状况 2
1.3双相钢的组织性能 2
1.4 双相钢的生产工艺 3
1.4.1 热轧法 3
1.4.2 热处理工艺 3
1.4.3 冷轧双相钢工业化生产 4
1.5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5.1课题目的 4
1.5.2课题意义 5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仪器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试验步骤 6
。。.2.2试验方法与原理 6
2.2.1 热膨胀法测CCT曲线 6
2.2.2 杠杆定则测奥氏体转变量 7
2.2.3 金相分析 9
2.2.4 测马氏体含量方法 9
2.3 仪器与作用 9
2.3.1 试验仪器与作用 9
2.3.2 产线设备与作用 10
2.4试验材料 11
2.4.1试验材料 11
2.4.2热轧原料化学成分 11
第三章 冷却速度对于DP590组织转变的影响 12
3.1 试验方案 12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2
3.2.1 CCT曲线的确定 12
3.2.2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室温组织 14
3.3试验结论 17
第四章 加热温度对于DP590组织性能影响 18
4.1 试验方案 18
4.2试验结果与分析 18
4.2.1 DP590加热温度为790℃时膨胀曲线 18
4.2.2 DP590加热温度对奥氏体转变率的影响 20
4.2.3 DP590加热温度为790℃时组织和显微硬度 22
4.3 试验结论 23
第五章 等温过时效温度对于DP590组织性能影响 24
5.1试验方案 24
5.2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5.3 试验结论 25
第六章 DP590工业化生产 27
6.1退火参数的确定 27
6.1.1 烨辉设备能力的评估 27
6.1.2 参数的确定 28
6.2工业化生产 28
6.2.1 第一次生产试制 28
6.2.2 第二次生产试制 29
6.2.3 第三次生产试制 31
6.2.4 第四、五次生产试制 32
6.3本章总结 33
第七章 结论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第一章 冷轧双相钢简介
1.1引言
在如今社会中,世界各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安全和能耗问题。汽车制造业越来越注重减轻车重,在不保持车身刚性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以确保行车安全性,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选择高强度钢作为汽车材料。双相钢使用最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ULSAB计划中,双相钢用量达到了汽车车身用量总量的74%[2]。
双相钢经两相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而得到,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铁素体。一般的冷轧高强钢是经过酸连轧以及连续退火连的轧制细化晶粒,并通过热轧化学成分中析出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来强化基体,而双相钢的优异性能是软相铁素体和硬相马氏体两相结合的结果。双相钢的高强度主要取决于金相组织中马氏体的占比,一般为5%30%[3]。
另外,相对与一般的低合金高强钢,双相钢拥有比较低屈强比,更高的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和优越的成型性能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全世界大力开发的冲压用钢,在汽车领域大范围地使用。
双相钢的总体工艺流程可分为炼铁炼钢热轧酸洗退火等环节,因此优异的生产工艺对双相钢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的双相钢研究相对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而言还是比较慢的,因此我国双相钢工艺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1.2双相钢发展状况
美国早在1968年便提出了双相钢的第一个专利[4]。但直到1975年Hayami和Furukawa[5]对双相钢的整体力学性能、组织以及用途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描述,至此双相钢的研发进程快速发展。
1.2.1 我国双相钢发展状况
我国在1979年开始对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在早期时,武钢便研制出了S070冷轧双相钢以及RS50和RS55两种热轧双相钢。
“七五”期间,鞍钢成功研发出了540MPa级冷轧双相钢薄板,此后用于冲压汽车零件三万多件,其中合格率达到了100%[6]。
20世纪90年代初,宝钢用2050热连轧机组成功研制出了两种厚度规格(2.75mm和4.mm)的热轧双相钢,广泛应用于吉普车的车轮[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