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在爱的彼岸等你中色彩的应用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颜色着迷,它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通过艺术表达自我的方式。在后来的艺术创作学习中导演们才领略到色彩的表意功能和色彩的造型功能。这才将注意力放在色彩这方面,不断夸张,强化色彩的功能,将色彩提升为影片的表意因素和总体象征。随着观众审美的日益增长,色彩成为一部影片中无可替代的艺术语言,承担着现实纯化和强化的功能,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色彩分级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最早的彩色电影制作最初却是从手绘一个个画面开始的。虽然这是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但它向电影制作人展示了一件事——如果把色彩融入电影将会有巨大的机会。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2 电影色彩的电影化思维 5
2.1绘画色彩 5
2.2 电影的色彩思维 5
2.3电影色彩的解语 6
2.3.1电影色彩的本质 6
2.3.2电影色彩的基本特征 6
2.3.3电影色彩的作用 7
3 毕业设计作品《在爱的彼岸等你》前期准备 8
3.1 剧本简介 8
3.1.1故事梗概 8
3.1.2剧本内容 8
3.2 人物设定 15
3.2.1羽痕 15
3.2.2大泉 15
3.2.3锦秀 15
3.3 分镜绘制 16
4 毕业设计作品《在爱的彼岸等你》中期制作 25
4.1拍摄器材 25
4.2拍摄场地 25
4.3拍摄与细节补拍 25
4.3.1拍摄 25
4.3.2细节补拍 26
5 毕业设计作品《在爱的彼岸等你》后期制作 27
5.1 录音配音分析 27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后期剪辑合成 27
5.3 调色 28
结 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 谢 31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次论文是通过对微电影《在爱的彼岸等你》中色彩的研究进行的,在毕业设计实践中结合剧本内容,以青春热血校园街舞为表现主题,使微电影更加有趣味吸引眼球。深入分析了色彩在校园微电影中的运用,提出在校园微电影创作中色彩应用的新见解和新方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早期的电影很快就意识到,如何激发某些情绪。然而在彩色电影的世界,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才有了现在的配色方案设计。而这些可以总结为两个目的:平衡和冲突。正确使用这些方案,会得出一个协调的图像。三色系意味着,所有的颜色在色轮上是等距的。这个有趣的平衡,营造电影氛围,使得世界的即兴规则更加可信。但是当你把不符合方案的东西,放入其中时,就会造成冲突。有时就是一个饱和的颜色,不与这个场景相融。会让观众的眼睛,关注到其他部分。
电影创作中,电影人依据规定故事情节发展所做的色彩变化和处理会让电影故事情节更加明确、传递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绪感受,从而将观众更好带入影片当中去。即就是影片中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并将人物性格塑造的更加完善。这跟电影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在色彩问题的处理上是以电影色彩艺术意识进行艺术创作。
1.2 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电影作为当前兴盛产物,人们对电影的质量和高度追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停留在了画面的美观,更加开始重视光影的追求。吴祖慈认为,形态的塑造只能增加趣味性,而色彩让电影更舒适,合理的应用色彩,影片更加有色泽。例如影片《红高粱》(如图1.1)通篇以红色为基调,给剧中的人物以及社会加上了强大的生命气息,而颜色的判断取决于人们的感官力。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如图1.2)1948年出现,为中国彩色电影拉开了序幕,由于技术落后,这部电影只是将人们眼中客观世界反应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电影人的不断追寻探索,才慢慢意识到,主观色彩在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
图1.1《红高粱》
/
图1.2 《生死恨》
1.2.2国外研究现状
1878年,英国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创作了一个简短的电影,名为《运动中的马》。迈布里奇使用了多个摄像机拍摄一匹正在运动中的马,这些照片被组合在一起,创造了第一部定格电影。随着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这一媒介,这些感人的照片变得更加精致。乔治梅里爱是当时最伟大的导演之一,1896年至1913年间,梅里爱导演了5000多部电影,时长分别从1分钟到40分钟。电影渐渐从黑白过渡到彩色。精细的胶片条是用手工小心翼翼地涂上去的,当彩色胶片条通过投影仪时,电影的颜色就会转换到屏幕上,不过因为手绘是昂贵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有时只会使用简单的色彩。1939年,两部最具标志性的早期全彩电影问世:《绿野仙踪》和《乱世佳人》(如图1.3)《绿野仙踪》中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不仅是故事中两个世界差异的传达,也是电影技术在历史上进步的体现。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有了一种新的方式,隐喻式叙事。而一旦技术成熟,三色带技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工具。我们可以完全自由地使用,艺术家开始理解美学和象征主义的原则。
番调色板般的色谱分析,他似乎就是为HD年代诞生的导演,在画面感觉上,国外的微电影装画面讲究自然清新、和谐流畅。国外的构图与色彩相结合共同在影片中发挥作用。国外的微电影画面创作讲究原创,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还没有任何演员讲台词之前,色彩往往决定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
图1.3《乱世佳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首先概括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和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并阐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其次,本课题主要对色彩在电影中的应用应用进行研究,主要从微电影《在爱的彼岸等你》中色彩的应用方面入手,研究色彩在青春校园微电影中的表现手法,针对角色设计方面、场景设计方面及表现手法深入研究并应用;结合毕业设计实践,灵活运用前期理论研究,针对剧本创作意图,进行设计。结合作品的创新点,分析色彩在微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接下来的作品创作。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视频案例分析和举例论证与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色彩在微电影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与具体分析,提出色彩是微电影画面美的灵魂;通过视频案例分析,搜集各大影视微电影网站及相应图片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精华,分析总结色彩的分类、意义、作用。构图与色彩相结合;通过对经典影片的例举与归纳,总结出不同的色彩对影片故事情节有所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dongman/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