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多样性演替规律研究
摘要:意大利黑麦草是典型的冷季型牧草,是我国南方农区种植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牧草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意大利黑麦草青贮过程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解析微生物群落变化对牧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意大利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选取抽穗期刈割制作青贮饲料,分别在青贮后第1,3,5,7,14和30 d打开青贮窖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青贮前期青贮饲料中附着的乳酸菌主要为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细菌,导致了乳酸快速产生,从而使青贮饲料pH快速降至4.20以下,之后球菌逐渐
黑麦草sgr与叶绿素代谢相关蛋白(nol,nyc1,pph)互作研究
摘要:饲草收获后叶绿素降解加速,蛋白质流失,饲草品质下降。阻抑叶绿素降解能够延长饲草采后绿期,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饲草品质。拟南芥叶片衰老相关基因SGR 在叶绿素代谢过程中占据着核心调控地位,SGR能够与叶绿素代谢酶以及光捕获系统复合体 II蛋白互作。本试验采用异源酵母双杂交系统和内源双分子互补系统两种系统,验证CCEs(NOL,NYC1,PPH)与SGR间互作。前者没有检测到信号,可能与其功能定位于类囊体膜有关。而后者证实SGR与黑麦草叶绿素代谢相关蛋白CCEs间原生质体体内均存在互作。这一结果验证了黑
高浓度co2缓解高温胁迫对高羊茅影响的抗氧化机制
摘要: 以冷型草高羊茅为实验材料,在高CO2浓度(800ppm)或当前CO2浓度(400ppm) ,高温(35℃/30℃,日/夜)或正常温度(25℃/20℃,日/夜)人工气候室复合处理下,研究高浓度CO2缓解高温胁迫对其影响的抗氧化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抑制了高羊茅的生长发育,削弱了光合能力,而高浓度极大缓解了高温对高羊茅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显著升高的Pn和降低的黄绿比。产生以上结果与高浓度CO2对光系统2(PSⅡ)和细胞膜的保护作用(Fv/Fm、EL、MDA)、活性氧ROS的有效清除,以及抗氧化酶活
高浓度co2缓解草地早熟禾盐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抑制草坪草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通过渗透调节、离子平衡,以及激素水平调控草坪草的生长发育,但不断升高的大气CO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盐胁迫对草坪草生长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本实验选取两个草坪坪观性状差异明显的草地早熟禾(EverGlade和Kenblue)为对比材料,研究高浓度CO2对两个不同品种草地早熟禾盐胁迫的差异缓解作用。实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生长室中进行42天处理(200mM盐处理和非盐处理、800μmol mol-1高浓度CO2处理和400μmol mol-1正常处理),
非生物胁迫海滨雀稗内参基因的筛选
摘要: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是常用的暖季型草坪草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滨海滩涂和盐碱地绿化中。也是研究暖季型草坪草非生物胁迫的优良材料,寻找海滨雀稗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海滨雀稗相关抗逆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滨雀稗‘Seaspray’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技术,分别检测EF1A、CACS、GAPDH、TIP41、SAND、ACT、TUB、PP2A、FBOX、UBQ、CYP、U2AF 等12个候选内参
遮荫胁迫强度对胁迫解除后多花黑麦草苗期生长的影响
摘要: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冬闲田中广泛种植的牧草之一。在“水稻/黑麦草”套作制度下,水稻基部的遮荫条件对苗期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多花黑麦草对弱光胁迫的响应机制,探明水稻基部遮荫影响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本试验采用盆栽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遮荫强度(L0:全光照、L1:全光照的(47.5±2.9)%、L2:全光照的(30.6±2.6)%和L3:全光照的(10.7±0.4)%)对多花黑麦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象草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属于暖季型牧草,具有产量高、鲜嫩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在中国南方,它们是重要的牧草,常以鲜草、干草或青贮饲料的形式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本试验以象草为青贮原料,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旨在探讨象草自然青贮中微生物和乳酸菌演替的动态变化,为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象草鲜样中,发现有不动杆菌、阿氏肠杆菌和泛菌属;青贮前3天发现短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迅速增加,成为象草青贮前期的优势菌;青贮第5天后植物乳杆菌则占据了主导地位
象草自然青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摘要: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具有高产、鲜嫩多汁,适口性好等优点,常被调制成青贮饲料。本研究以象草为青贮原料,研究象草自然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象草在自然青贮发酵前3天,乳酸含量显著(P<0.05)升高,pH显著(P<0.05)下降至3.78;在青贮结束时(30天)有少量的丁酸含量(1.25 g kg-1DM);尽管整个青贮过程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迅速下降,但青贮结束时(30天)仍有15.79 g kg-1 DM 的WSC剩余。随着青贮时
苜蓿青贮饲料脂肪酸的变化及改善其有氧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为提高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抑制脂肪酸的氧化损失,本试验研究了无添加(对照),添加0.4%茶多酚和0.4%丙酸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脂肪酸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65天后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脂肪酸含量。开窖有氧放置144小时后,测定其有氧稳定性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丙酸的青贮饲料,pH最低,氨态氮含量最少(P<0.05),粗蛋白、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P<0.05),丙酸抑制有氧细菌的效果最好(P<0.05)。青贮过程中,丙酸抑制脂肪酸降解的效
能源植物柳枝稷ccch类抗逆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摘要: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和污染土地,种植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等能源植物,是提高生物能源产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柳枝稷对边际土地中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能力,即抗逆性,从而提高其生物产量。CCCH类基因是比较重要的抗逆性基因家族。前期研究发现部分柳枝稷CCCH类基因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因此本文以筛选出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确定目标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研究目标,筛选出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目标基因CCCH72,发现基因表达受多种非生物胁迫诱导。通过对CCCH72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其
红三叶和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比较研究
摘要:豆科牧草是高产奶牛所需的优质的蛋白饲料,但青贮过程中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蛋白降解,本试验通过比较两种豆科牧草(即苜蓿和红三叶)在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和蛋白质降解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两种牧草在调制青贮饲料过程中在发酵品质和蛋白质降解方面的特性,发现自然发酵条件下,紫花苜蓿和红三叶均较难青贮,但红三叶青贮发酵品质略优于紫花苜蓿。青贮过程中红三叶各非蛋白组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紫花苜蓿,蛋白的保存效果优于紫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