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现状


1 真人秀节目的定义与特征
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真人实境秀”,在英文中被称作“Reality TV”。1998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楚门的世界(Trueman Show)中讲述的便是真人秀这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1998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楚门的世界(Trueman Show)中讲述的便是真人秀这一节目形式,影片中主人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被监视生活了 30 年。
真人秀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形态和特征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真人秀的定义也不仅仅是普通人参加的节目那么简单,如今在人们普遍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的观点“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待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1]。作为一种即将甚至已经成为主流电视形式的节目,真人秀综合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电影剧的虚拟性。
真人秀的三大主要特征是纪实性、娱乐性和叙事性。首先由于真人秀是拍摄参与者在节目组规则下进行活动的节目,且强调没有演员和剧本,所以纪实性便是真人秀节目最显著的特征。传播学者总结出电视节目具有“心绪转换效用”,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2]。作为娱乐类电视节目,娱乐性是真人秀的核心,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真人秀的叙事性体现在剧情的设置,不同于纪录片,真人秀要做到吸引观众就要设置规则、悬念和冲突。


2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野外生存或竞技和平民造星这两个时期的真人秀发展时期之后,2012年起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大范围的爆发,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娱乐类电视节目形态。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各大电视台全年共推出了 50 多部真人秀节目,2017年第一季度中六大卫视推出 27 台全新的真人秀。现如今的真人秀处于大杂烩时期,在获得了一系列进步之余也存在着大量问题。
2.1 获得的成就
(1)融合了我国特色
真人秀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茫然受挫到现在逐步进入了成熟阶段,很多真人秀在主题与立意上都迎合了民众的口味,融入了本土化的特色。几档真人秀节目引进了版权并进行二次创新,在本土化方面完成的不错,奔跑吧兄弟购买了韩国Running Man的版权,除了保留节目的原本特色之外,添加了很多我国元素。比如在第一期第一集中,节目的主题是“白蛇传”,大家都知道这是古代神话故事。而这期节目是在浙江省会杭州进行拍摄录制,节目开篇便是介绍“人间天堂”杭州,展现了杭州的风土人文景观。在接下来的几乎每一期节目都会穿插我国元素,包括水浒传、汉服、牡丹花、金榜题名、梨园游记等等。录制的地点也都是具有历史底蕴的城市,让人眼前一亮,不仅能观赏节目,还能让人对录制地点的人文、历史、美景产生深刻的印象,让人眼前一亮。极限挑战中嘉宾体验了我国社会的不同角色,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一些现状,观众看过之后都深有共鸣。
(2)原创性节目的增多
虽然的真人秀很多都是版权进口或者是借鉴国外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却也不乏优秀的原创节目,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从 2006 年开播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十三季,不得不说这是一档成功的节目。湖南卫视的另一档原创节目一年级记录了明星嘉宾在小学和大学一年级担任实习老师、陪伴同学们成长的故事。我国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等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创节目近年来也受到了好评。央视的我国好歌曲一经播出后好评如潮,在 2014 年由英国国际传媒购买了版权,走出了国门。
(3)制作质量的提升
在真人秀的上升时期,不乏质量上乘的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主要体现在节目的拍摄、剪辑和后期。拿热播的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来说,节目参与的明星嘉宾就有 6 个及以上,每一个嘉宾都配备了专门跟拍的摄像师,并且运用先进的设备如斯坦尼康和航拍机,从而观众看到的画面角度全面,甚至在嘉宾奔跑时也少有颠簸的画面。后期的剪辑制作方运用花式特效字幕和音效,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除此之外,节目组通过剪辑将节目呈现出其故事性,比如在奔跑吧兄弟有一期任务需要嘉宾寻找前世的身份完成任务,节目组通过剪辑将陈嘉桦和邓超在不同时间段的动作剪到了一起,让观众误认为邓超将要暴露,增加了节目的悬念。尤其是预告片的剪辑,很多真人秀的预告片会放大嘉宾的冲突,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的眼球。
2.2 现存的问题
(1)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真人秀在的“泛滥”,模仿与移植的现象也渐渐引起重视。现如今有大量节目遭到克隆,无论是节目的主题、形式、元素还是嘉宾的安排都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2010 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之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安徽卫视缘来是你、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等一系列的婚恋交友类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14 年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受到强烈反响之后,同类型的大型户外游戏竞技类节目便扎堆涌现,如浙江卫视的我们十七岁二十四小时高能少年团、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央视无限挑战、江苏卫视我们的挑战、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等等都是同类型的节目,节目的每一期都有固定的主题,参加的嘉宾都是娱乐圈或者体育界的明星,根据每一期的规则进行游戏、完成任务,虽然主题、游戏和嘉宾不同,但是节目的总体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奔跑吧兄弟有其特有的“撕名牌”环节,其他内容十分雷同。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真人秀在这个“快餐消费”的背景尤为吃香,各大卫视争相推出自己的真人秀节目,而扎堆冒出的真人秀具有极高的复制性,不管其质量如何,内容和形式的克隆会扰乱市场秩序,甚至会引发版权纠纷,我们约会吧诉非诚勿扰抄袭事件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而的著作权法对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仅仅限于形式上的保护,即“只保护表达方式,不保护思想”[3]。市场上的真人秀节目虽说有其可复制性,但终归在人员设定、游戏规则、环节设定和现场布置方面没有一模一样,所以即使有抄袭的嫌疑也没有触及法律,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原创节目或者引进了正规版权的节目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真人秀的同质化现象除了引起版权方面的问题,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
(2)社会效益不高
放眼看真人秀市场,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查阅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宗旨和节目理念,文案都将自家的节目包装得不错,但是真正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成品却脱离了一开始的宗旨理念。举个例子,浙江卫视的极限挑战节目定位是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旨在通过嘉宾参与的体验活动来反映男人们的压力和现状。而节目播出之后真正展现了节目理念的内容却不
多,有几期的确是展示了社会各个行业的不易,也有几期加入了公益和团队精神的元素,而其余部分都是在做游戏、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太过于强调趣味性和娱乐性,很少有反映社会现状,对观众来说也没有收获教育意义。很多同类型的节目都是如此,教育性的元素有加入但却微乎其微,没有真正融入而只是牵强地展现在节目中。
(3)受众范围狭窄
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在电视节目中势头很猛,除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之外市场价值也是节节高升,在收视率数据中我们没有办法调查观众的年龄层次,网上所谓的调查样本也不够全面,但是根据笔者身边的观众群里来看,真人秀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00 后到 80 后这个群体之中,这和真人秀本身的娱乐性不可分割。尤其是 90 后这一群体,没有时间和条件每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而广电总局的“限娱令”也不允许真人秀这类娱乐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所以在空余时间他们更愿意观赏此类的“下饭节目”,笔者称之为减压、娱乐类“快餐式节目”。此类节目中的元素符合年轻人口味,尤其是先进极为流行的以明星嘉宾为主的真人秀,所以受众比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5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