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极其重要.德育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主体模块就显示的格外重要,初中阶段的习惯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影响也极其的大,所以德育教育作为辅助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就显示的极其重要.此阶段的教育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会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留下极深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初中生的德育教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育一直备受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然而,学校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如今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脱离生活的情况,只局限于在学校内而未延伸到社会家庭当中.由于现在初中教育大多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品德教育.思想教育.美德教育等,使德育教育在校园中形成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更有的将德育教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脱离自身生活实际的规范条文,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德育教育的本质脱离了原有的意义,本应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乐趣和快乐最后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摆设.那么怎么样使德育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呢?如何增强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呢?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中的乐趣呢?如何通过正面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一)德育环境不够理想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学校都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仅让学生有很大的压力,同时教师.家长.学校都有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学习教育大大的将德育教育进行压缩,德育教育在初中学校教育发展中没有发展的余地,学校德育教育的环境令人担忧.(二)德育教学理论性过强初中生正处于发育当中,处于成长阶段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比较迷茫,没有概念.没有方向,而初中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观,让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分清好坏的抉择,能决定今后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指引他们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接下来人生中的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学校教育里,德育教育需要依附理论支撑,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理论过于空洞没有说服力,这个阶段学生听到的大道理太多了,生活中家长会说.学习中教师会说.社会上大人会说,所以当学生们在学校中再次面对这些空洞的理论时,初中生已经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接受这些教育.有时德育还要进行测试,而且也只是书本理论上的知识,同样没有实效性.(三)家长与学校配合不够紧密家庭教育作为和学校配合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常言道家长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直接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家长的一些表现在学生身上也会有所体现.如果家长是积极正面的人,那么学生也会是阳光向上的,如果家长是负能量的,那么学生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初中生的分辨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强,所以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是非判断力很重要.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这就是家庭中德育教育的缺失.家长也很少和学校进行沟通,不能及时配合学校的工作,使得德育教育较为落后.三.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在初中德育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育方式理论性的说教及灌输性的教育模式,这种课堂模式过于传统不适合于现在的初中生.当今初中生已经逐渐开始有了自主思想,有了自己的意识,如果德育课堂还是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话不仅不会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还会适得其反的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德育课堂的创新不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还可以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家庭当中去,德育课堂应多提倡教育活动而非死板读书,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参与.有意识.有乐趣的完成整德育教育过程.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同时还可以正确的辅导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怎么为人处事,怎样处理关系,怎样分清是非曲直.生动的德育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而传统课堂只会让学生学习德育成为负担.(二)关注学生身心变化防止脱节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成长同时还能起到实效.德育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再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这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现如今,大多数初中德育教育在思维和行动上是达不到统一的.这就是说明德育教育还没落到实处,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想要使学生德育思想与行动统一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随着学生身心变化调整德育方案,不得照搬照抄不联系实际.德育教育应该是在摸索中前进,根据个体成长差异进行教育,防止因忽略学生身心变化而教育不到位.当然,如果德育只是条件反射性地进行训练,没有学生理性的思考和独立自由地选择权利,学生最终的道德言行还是会脱节.四.初中德育教育对策结合当前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我们要将初中生的德育和自身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丰富德育教育理论,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这也是摆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完善德育教育教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是深受学生喜爱.对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极为有益的一门课程.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喜爱程度和重视程度都非常的低,同时学生们还反映这跟教程的枯燥无味有很大的关系.这门课程不仅在考试中占分比例极少,同时考核方式基本以背诵知识点为主,但由于知识点较多.背诵困难.不好得分等多方面因素使得这门课程更加不受欢迎.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就要完善德育教程,使教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二)发挥德育教育作用学生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主体,其实说得更加透彻一点德育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事情.如何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将整个德育教育过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社会,要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发现身边的德育小事件,关注学校的德育大事件,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德育工作者的光和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观.(三)积极解决德育教育困难在大形势下,现如今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能逃避,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分阶段.分批次.分年级的进行不同程度的育教育活动,使各阶段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积极探索,要用积极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要用创新的思路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计划,不断完成每阶段的德育目标,同时要对每阶段进行深刻的总结,将优秀的方案延续,不断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困难.(四)加强德育教育思路初中毕业阶段,很多学生应当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理想等,对自己是否考大学还是升入职业高中或是就业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德育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应该在毕业生毕业节点前对毕业班进行德育宣讲,明确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提高自己的决策力和行动力.参考文献[1]班华.现代教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胡和显.中学德育教育的困惑及策略.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05(6).33[3]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皖西学报.2008.(08).[4]李世建,初中生创新性思想品德教育浅析[J].江苏教育学报.2009.(07).[5]王亚歌,初中阶段生涯发展教育初探[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6]杨曦,对中学生涯教育的再认识[J].我国教育学刊.2009.(0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1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