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高中德育文化环境是影响高中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影响高中德育目标的实现和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但是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德育文化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提高高中教师的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我们的传播环境等.只有积极的解决好高中德育文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化环境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字: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对策;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重大,良好的高中德育文化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由此可见高中德育文化环境深刻的影响着高中德育实效.但是现阶段高中德育文化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利于高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对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从而提升高中德育的实效.一.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一)德育为先观念的缺失现如今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育中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处于领导和统摄作用.但在现实中,由于高考压力很多教师和家长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关注过少.因此德育为先价值观念有一定的缺失,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外,传媒环境中德育内容也有一定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报刊杂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时常出版一些娱乐方面的报刊杂志.而出版与高中生相关的报刊和杂志也是一些英语报,作文报和各科的解题技巧报刊,与高中生德育内容相关的则较少,并且学校也订的比较少.(二)部分高中教师对德育文化环境建设认识不足想要教好学生,必须要有好的教师,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教育环境中,部分高中教师对于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认识还不足,很多高中教师对德育文化环境的内涵认识比较模糊,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和自己关系不大,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学生成绩提高上去就行,并且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情.还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文化环境只要在硬件方面提高就可以了,狭隘的认为出出黑板报,举办几场文化活动,和贴一些名人名言在教室就可以了.(三)部分高中教师师德有失范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他们比较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集体利益.一些教师认为育人是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的事情,自己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育人与自己无关.其次,有些高中教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师表形象弱化.有部分教师仪表不佳,举止庸俗,在工作当中抽烟喝酒.辱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等,缺乏一个教师该有的形象,更有甚者,有极个别教师还猥琐性侵学生,近年来网上曝光的案例就不少.这些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对于德育文化建设更加是不利.(四)媒体环境遭遇污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的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真正体会到资源共享,但现如今传媒环境遭受到一定的污染.各种色情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泛滥,由此会误导青少年,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一些电影剧充满着色情和暴力的镜头,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二.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一)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1.影响德育为先价值观建构现阶段的教育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强调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由此制约了德育为先价值观的构建,很多教师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在日常考评当中,也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考评.学校也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于教师的考核也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一现象加重了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最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家长一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关注孩子的成绩排名,对于孩子的个性及思想行为的发展关注极少.2.导致德育内容的缺失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高中学校给学生订的报刊杂志也多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部分教师和家长在给学生订阅报刊时多以订英语报.提高数学解题技巧报.作文报等.而对于提高高中生思想品德的报刊则很少甚至没有,认为看这些书是浪费时间只有考高分才能出人头地.因此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缺失,影响了高中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1.影响德育主体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现阶段由于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诱发德育主体价值观的偏位,有些高中教师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不安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经常外出家教挣外快,甚至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家教上,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这对于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极其不好的示范作用.而部分家长也是沉迷于赚钱而忽视了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对于孩子也只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因此德育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出现了偏位,影响了德育主体价值观的正确形成.2.传媒环境受到污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传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媒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因此有些企业或个人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利益.有些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物质利益,不惜违法犯罪,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环境受到污染,一些报刊杂志为了追求发行量,不惜出版一些低俗庸俗的作品,这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三)部分高中教师素质能力不足1.影响高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由于部分高中教师的能力素质相对较低,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没有领会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为先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些高中教师不能很好的为人师表,在课堂上大骂学生,语言粗俗,在公众场合说一些愤世嫉俗的话语,这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不符,影响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制约着高中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2.导致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滞后由于部分高中德育工作者的对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认知及其适应能力不足,影响了高中德育文化建设的落实.如部分高中教师对于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者展览馆,认为只是带学生出来放松身心,并没有把活动当做是陶冶情操,培养理想志向的活动.并且部分高中教师对于新文化因素的适应能力不强,以文化环境中的网络环境为例,有些高中教师缺乏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则很难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文化建设滞后.三.改善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对策(一)提升高中教师素质1.建立高中教师培训制度教育局应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提升高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个好的教师队伍不会自发形成,需要相关部门的培养.教育的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且培训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流于形式,可以邀请一些改革专家或者是全国知名教师来进行演讲,提升广大高中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定时的举行高中德育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定期培训高中教师,有利于提升高中教师对高中德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设高中德育文化建设的能力.2.完善高中教师考评机制学校可以建立高中教师的师德考评机制,目前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我们应该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采用综合性的考评制度,侧重于高中教师的师德考核,从而发挥各方的监督作用,提高高中教师的师德素养.我们还可以采用家长.学生.领导来评价教师还有教师之间的互评,对于评选中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而对于在评选中不过关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惩罚,并且对于师德的考评还应该与教师的绩效.晋升进行挂钩,这样高中教师教师就会更加注重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二)加强学风和制度建设1.加强高中学风建设一个学校的德育文化环境好与坏和学风息息相关,好的学风可以更好的促进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而学风建设主要在于班风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比如每周可以开展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还可以开展学习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学习中还要多进行感恩教育,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出相应的板报.布置班级教室等,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学风建设提高了对于高中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就更有利.2.加强高中制度建设高中学校的制度对于促进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制度不是以约束和束缚学生为目的,高中制度也是为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而服务.只有建设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制度才能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制定学生制度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该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此来实现高中制度建设的目标.(三)优化传媒环境1.政府要加强监管政府具进行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在市场监管中,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政府有责任对传媒环境进行监管,首先政府要净化纸质传播环境,对于报刊杂志和书籍的出版加强监管,对于一些内容是色情.暴力.恐怖的禁止其流入市场.其次,电影剧也要加强监管,一些色情.暴力的不健康的电视节目,政府部门要建立分级管理.最后,政府应该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应该屏蔽或者过滤掉.通过不断完善监管办法,达到净化传媒环境的作用.2.家长加强监督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因此对于优化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家长具有重要责任.家长不应该只是给孩子订阅一些提高考试分数的报刊杂志,还应多订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报刊.其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多数家庭都有电脑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手机,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进行相应的指导,给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选择健康有益的收视内容,家长还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观看,给孩子更多关爱,你可以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促进高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参考文献[1]陈万柏,张耀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商等教育出版社,2007:53.[2]戴钢书.德育环境研巧[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7.[3]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兰重规定[J].屈想教育探究,2008(12):4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