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本科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科生正处于道德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大学期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本科生的德育,对于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适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应本科生成长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对本科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法律道德水准.生活方式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情况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构建社会主义我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最重要主力军,必须审时度势,认清加强对本科生的德育教育,是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引导本科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对本科生加强德育教育,是引导本科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必须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本科生及时.正确的德育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全面健康的成长.二.当代本科生道德教育现存问题道德规范,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只有和人的行为统一起来,才具有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本科生知德能力较强,却知而不行.知而错行,这种与德育目的完全背离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德育内容的空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脱离现实而被弱化现今两课教育是多数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枯燥的内容,空泛的理论,学生只能肤浅唯心的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德育内容脱离实际,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对它的内在需求,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大打折扣.所有这些,都与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相背离.传统的德育方法,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方法过于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只注重理论学习,把学生置于被动受教的客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造成本科生的独立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不足的主要根源.这种教学方法,即使学生背的再多,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三.加强本科生道德教育的对策作为高校,必须树立大德育观,真正做到德.智并重.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本科生的优秀品德教育,加强本科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植入每位本科生的心中,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此外,要加强本科生的人格教育,教育本科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强.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优化德育过程.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价值互动过程.要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方法,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使德育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渗透力.互动性.注重德育的互动性,尤其要把握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德育内容与方式的互动结合以及德育系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配合等互动关系.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德育工作者更多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德育过程中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德育的目的不是束缚和约束,不是造就传统的机械模仿者,而是培养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者,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