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摘要:初中生是思想趋向成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建立正向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初中我国史.世界史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初中德育课教学内容是贴切吻合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做到以史论道,以史育德.关键字:初中历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联系;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学生有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时刻想着从中学习.这一阶段也是思想趋向成熟的起步阶段,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引导和培育初中生建立正向.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这个阶段的根本教育目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以史为鉴的道理,个人.国家和民族都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初中我国史.世界史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道理,与初中德育课教学内容是贴切吻合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做到以史论道,以史育德.一.我国历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全面介绍了陕西出土的兵马俑的情况.教程通过描绘兵马俑丰富的表情.逼真的神态.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展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当今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介绍的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和生动形象的塑像,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自从1903年打开密室后,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被外国列强所瓜分,成为历史上一段伤心的往事,以此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背景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详细介绍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曲折蜿蜒3000多公里,气势恢宏.长城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历史工程,凝集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具有完整的辉煌历史,是所有其他文明古国所没有的,这样的历史特点更能激发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2.人生观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介绍文天祥的事迹.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表达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这部分内容融历史.语文.德育.时政于一体.初中语文八年下册第25课有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笔下的零丁洋正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位置———伶仃洋.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标志着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具备通车条件.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中,伶仃洋这个词不断被提起,而港珠澳大桥的原名正是伶仃洋大桥.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介绍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王昭君远嫁匈奴,使得两个政权边境太平了数十年.王昭君为了人民和平,值得后人大力歌颂与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背景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介绍了明朝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李时珍不畏艰险,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试草药,以了解药效.经过27年的努力,最终写成了历史上的医药学巨着.李时珍的奋斗史充分说明:只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就能达成自己设定的人生奋斗目标,就能取得辉煌的成绩.3.严谨态度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中,着名军事家岳飞治军严格,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意思是说岳飞要求军中将士,即使冻死也不能破坏老百姓的房屋来取暖,即使饿死也不能抢夺老百姓的食物来吃.岳飞的军队纪律性强,因而其战斗力很强.课本中还说,金军很惧怕岳飞的军队,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组织或是个人,只有严格要求,纪律严明,才能体现出强大的能量.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中,对王羲之从小练习书法的故事有细致的描写.教程中说,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非常专心,勤学苦练.他每天练完字后都要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久而久之,门前池塘的水都变黑了.最终,王羲之成了历史上一代书圣.这则历史故事充分说明了学习上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二.世界历史上的思想品德教育1.努力成才教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背景,介绍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努力过程.家族贫穷的爱迪生为了寻找灯丝材料,想方设法,遍及不同地方,还捡拾过别人废弃的材料当自己的实验用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电灯泡所需要的灯丝.正如教程引用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只有付出努力,辛勤劳动,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这句话可以作为学校的德育宣传标语.学生的座佑铭.初中生无论家庭富裕或是贫穷,能在一起上学,其所接受的教育是平等的,勤奋努力成为提升成绩的关键.2.探索真理教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程介绍了达尔文在巨大的社会思想压力下,通过环球考察不断探索,发现了物种起源和发展的规律.他提出的人类进化理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统治思想,从神权的禁锢下找到真理.他的不断探索的勇气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总之,初中历史蕴涵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和德育道理,它们指向初中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其中,有的是直接内容,有的起补充作用,有的是借鉴参考的依据.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德育道理;同时,初中德育课教师也应该多了解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的教程内容,善于从中选择.发掘德育素材,丰富补充德育资源,帮助理解德育内容,从而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时刻想着从中学习.这一阶段也是思想趋向成熟的起步阶段,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引导和培育初中生建立正向.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这个阶段的根本教育目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以史为鉴的道理,个人.国家和民族都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初中我国史.世界史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道理,与初中德育课教学内容是贴切吻合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做到以史论道,以史育德.一.我国历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全面介绍了陕西出土的兵马俑的情况.教程通过描绘兵马俑丰富的表情.逼真的神态.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展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当今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介绍的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和生动形象的塑像,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自从1903年打开密室后,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被外国列强所瓜分,成为历史上一段伤心的往事,以此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背景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详细介绍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曲折蜿蜒3000多公里,气势恢宏.长城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历史工程,凝集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具有完整的辉煌历史,是所有其他文明古国所没有的,这样的历史特点更能激发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2.人生观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介绍文天祥的事迹.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表达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这部分内容融历史.语文.德育.时政于一体.初中语文八年下册第25课有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笔下的零丁洋正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位置———伶仃洋.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标志着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具备通车条件.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中,伶仃洋这个词不断被提起,而港珠澳大桥的原名正是伶仃洋大桥.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介绍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王昭君远嫁匈奴,使得两个政权边境太平了数十年.王昭君为了人民和平,值得后人大力歌颂与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背景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介绍了明朝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李时珍不畏艰险,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试草药,以了解药效.经过27年的努力,最终写成了历史上的医药学巨着.李时珍的奋斗史充分说明:只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就能达成自己设定的人生奋斗目标,就能取得辉煌的成绩.3.严谨态度教育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中,着名军事家岳飞治军严格,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意思是说岳飞要求军中将士,即使冻死也不能破坏老百姓的房屋来取暖,即使饿死也不能抢夺老百姓的食物来吃.岳飞的军队纪律性强,因而其战斗力很强.课本中还说,金军很惧怕岳飞的军队,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组织或是个人,只有严格要求,纪律严明,才能体现出强大的能量.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中,对王羲之从小练习书法的故事有细致的描写.教程中说,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非常专心,勤学苦练.他每天练完字后都要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久而久之,门前池塘的水都变黑了.最终,王羲之成了历史上一代书圣.这则历史故事充分说明了学习上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二.世界历史上的思想品德教育1.努力成才教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背景,介绍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努力过程.家族贫穷的爱迪生为了寻找灯丝材料,想方设法,遍及不同地方,还捡拾过别人废弃的材料当自己的实验用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电灯泡所需要的灯丝.正如教程引用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只有付出努力,辛勤劳动,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这句话可以作为学校的德育宣传标语.学生的座佑铭.初中生无论家庭富裕或是贫穷,能在一起上学,其所接受的教育是平等的,勤奋努力成为提升成绩的关键.2.探索真理教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程介绍了达尔文在巨大的社会思想压力下,通过环球考察不断探索,发现了物种起源和发展的规律.他提出的人类进化理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统治思想,从神权的禁锢下找到真理.他的不断探索的勇气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总之,初中历史蕴涵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和德育道理,它们指向初中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其中,有的是直接内容,有的起补充作用,有的是借鉴参考的依据.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德育道理;同时,初中德育课教师也应该多了解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的教程内容,善于从中选择.发掘德育素材,丰富补充德育资源,帮助理解德育内容,从而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