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的早晚对本科生恋爱观的影响
摘要:探究,为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树立当代本科生积极健康的恋爱观.采用调查问卷,对湖北科技2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剖析,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性别本科生在恋爱动机和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依恋倾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不同生源地的本科生只在择偶取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恋爱经历的本科生在性行为取向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性教育的早晚与本科生恋爱观中的性行为取向密切相关;(5)性教育的早晚对不同性别本科生恋爱观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影响显著.本科生恋爱观的差异受到性别.生源地和性教育早晚等因素的影响,而性教育的早晚与本科生的性行为取向也存在密切的相关.关键字:本科生;性教育;恋爱观;影响;相关剖析;一.引言拥有青少年3亿多,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性的生理发育成熟会带来性心理的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方面的问题.而本科生群体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的成熟,尤其是性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期.据调查显示他们对性知识了解甚少,而性健康与他们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能力提升有密切关系,影响到他们今后择偶,能否过上幸福生活,甚至健全人格的形成.[1]因此进行当代本科生性教育与恋爱观的探究拥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性教育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儿童的性意识教育.社会性别规范教育.性冲动与性欲探究.恋爱与婚姻生活过程中的性等.有探究表明青少年接受的正确性教育越早,越能有效防止性疾病.性伤害及其性无知带来的系列弊病,尤其对于性罪错的防范,乃至建立未来和谐的夫妻性生活的技能等方面都是有帮助的.而作为本科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恋爱观,有探究发现,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呈现动机多元化.择偶标准内在化.择偶方式自主化.道德宽容化四个特点[2].因此,探究本科生恋爱观有助于本科生价值观探究,也有助于本科生正确婚恋价值观的形成.所谓恋爱观是指男女双方对培育爱情的看法,其内涵关注爱情的本质.择偶原则.恋爱道德等一系列问题.[3,4]拥有正确的恋爱观的人就会拥有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5]查阅国内关于恋爱观相关探究,发现关注比较多的是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依恋倾向以及恋爱中的性行为取向四个方面.[6]目前,很多本科生受西方恋爱观思想影响,出现性解放.性自由等现象,各种宣传媒体关于性的报道以及非正规渠道的传播,使得本科生恋爱观混乱,甚至严重扭曲.一些恋爱中的本科生甚至到校外租房同居,由于对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导致女生意外怀孕.到私人诊所人流引发不育不孕等问题严重化,因此对本科生进行性知识的普及,性道德的教育迫在眉睫.有探究也发现家庭性教育的严重匮乏,会导致本科生生育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和性健康行为认识不足的现象[7,8].性教育就是要普及性生理与性心理知识,预防性疾病的传播,加强性伦理的教育.而正确的恋爱观与正确的性教育密切相关,性教育抓得越早的个体,其在大学期间具有更正确的恋爱观.所以对本科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规避危险性行为,[9]培养其正确的恋爱观意义重大.本探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探究,得到性教育的早晚与恋爱观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性教育工作有所帮助,让我们本科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促进本科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探究方法1.被试从湖北科技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问卷测试,其中,大一至大四各50名被试.回收问卷183份,剔除无效问卷22份,剩余有效问卷共161份,其中大一40人.大二38人.大三42人.大四41人;男生57人.女生104人.2.探究工具本探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6],该问卷是由5个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有8道题,是一些人口学变量和性知识相关问题的统计.其余的4个部分共有45道题,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计分制,并且采用单选.迫选的形式,按符合程度分为五级评分.其中非常重要.完全同意计1分,比较重要比较同意计2分;一般重要不清楚计3分;不太重要不太同意计4分;不重要不同意计5分.本问卷的信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系数)较高,达到0.773.四个分问卷a系数分别为0.758.0.847.0.768.0.609.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即测验的同质性较好,具有较好信度.3.探究程序和方法运用性教育早晚对本科生恋爱观的影响问卷对湖北科技200名被试,进行施测,收回183份,其中男生57名,女生104名.基本程序如下:(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上的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2)调查问卷数据资料用spss17.0统计剖析.三.探究结果1.关于本科生恋爱观的各个维度的特征剖析(1)本科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本科生恋爱观在恋爱动机和依恋倾向维度上差异显著(T=-1.234,P<0.05;T=-1.367,P<0.005),见表1表1不同性别本科生恋爱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下同(2)本科生恋爱观的生源地差异不同生源地本科生恋爱观在择偶取向维度上差异显著(T=-2.071,P<0.05),见表2表2不同生源地本科生恋爱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本科生恋爱观的恋爱经历差异具有不同恋爱经历的本科生恋爱观在性行为取向维度上差异显著(T=-1.675,P<0.05),见表3表3不同恋爱经历本科生恋爱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本科生恋爱观与性教育的时间的相关剖析结果表4性教育早晚与本科生恋爱观的相关性剖析结果由表4可以看出,性教育的早晚与性行为的取向相关系数为-0.294,p<0.001,所以性教育的早晚与性行为取向密切相关.3.性教育的早晚对不同性别本科生恋爱观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影响显著(F=4.305,P<0.05),见表5.表5不同性教育时间.不同性别本科生恋爱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四.剖析1.关于本科生恋爱观的各个维度的特征剖析(1)本科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本科生的恋爱观的恋爱动机和依恋倾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进化心理学理论,女生在择偶方面重视对方的经济与地位,包括人格方面的责任心,主要是因为希望对方给自己及抚育后代提供经济保障,所以女生就会在恋爱观上表现出看重男方的实力,责任心等人格品质.择偶取向上男女之间是存在显著的差异的.根据角色构建理论,个体会通过社会生活情境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所扮演角色进行连接,让彼此接纳与受益.[10]所以男性更倾向于独立,而女性则倾向于依赖.正是这一点导致在依恋倾向的维度上,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大多数女生倾向于恋爱后就结婚,她们的感情丰富细腻,随着感情投入越来越深,她们渴望有个完美结局,那就是走进婚姻.而男生会把爱情与婚姻分开,一旦要婚姻那就意味着责任,他们将面对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所以,男性和女性对婚姻的不同认知使其对恋爱动机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本科生恋爱观的生源地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本科生的恋爱观,只在择偶取向的维度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男女生首选的指标都是能对我好,对于城市男生处女已不是男性择偶的第一标准,退居至第五位.自然对配偶是否处女无所谓.而在农村男生中,对于处女的要求却比较高,原因可能是因为城市人员由于从小就接触到很多国外的思想,受其影响,对于择偶方面的想法也就比较开放,农村的学生相反,接触到的更多的反倒是一些传统的思想,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被试对于童贞.家庭社会地位的要求要明显比城市人员更加看重.(3)本科生恋爱观的恋爱经历差异由表3可以看出,有恋爱经历和没有恋爱经历的本科生之间,在恋爱观的性行为取向的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需求的产生.而青春期孩子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其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需求也就产生了.对于归属与爱的需求的渴望,导致他们也萌芽很多对爱情美好的愿望,只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认为他们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升学考试等,忽视了他们这种需求.[11]而此时若是没有足够的性知识作为准备,那么高中生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性行为,有了初尝禁果的感觉后,以后这些学生的恋爱观的性行为的取向将会有明显的不同.2.本科生恋爱观与性教育的时间的相关剖析由表4,表5可以看出,性教育的时间的早晚,与获取性知识的早晚与性行为的取向密切相关.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功能的发展,青少年产生出现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得不面临性骚动带来的困扰,而此时若是没有足够的性知识作为准备,那么高中生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性行为,有了初尝禁果的感觉后,以后这些学生的恋爱观的性行为的取向将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说性教育的时间与性行为的取向是密切相关的.五.建议本科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的素质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学校主管部门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处于青春期后期的本科生,他们尚不完全成熟,不能够完全正确的处理恋爱中的各种问题,所以高校应成为现阶段性教育的主要渠道[12,13],学校学工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手进行本科生性教育工作,例如给大一新生开展关于恋爱心理讲座,开展相关男女异性如何相处的团体辅导活动,进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面对恋爱中的情侣给予必要的性伦理与性道德方面的教育.心理咨询师对恋爱失败人群进行辅导治疗等.2.教师重视引导,树立本科生正确的恋爱观如何树立本科生正确的恋爱观,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本科生生活经验有限,遇到问题容易情绪激动,缺乏理性.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性与恋爱的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从容处理恋爱中遇见的问题.加强恋爱观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处理好恋爱与学习关系,这样才能发展良性循环关系,符合本科生身心特点,让他们健康成长.[14]3.加强引导与建设高中阶段的性教育尤其重要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青春期,这些高中生不仅面临来自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冲突,还要面临高考的超强压力,高中生由于生理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制力相对较弱,很容易随大流,模仿而盲目谈恋爱.这种不成熟的爱情,味道很青涩.一旦处理不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甚至有人一蹶不振,心灰意冷,抑郁乃至自杀的事情都时有发生.所以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重视高中生的性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建设.4.家校结合,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获取正确性知识,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性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够有效完成的事,为了学生的恋爱观的发展,为了让本科生能够建立自己的正确的恋爱观,家长必须加入到学生的性教育工作中来.通过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将健康合理的性知识传授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参考文献[1]李何林.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在本科生中实施性教育[J].我国性科学,2013,(5):74~76[2]李志.彭建国.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报,2000,(12):76~81[3]苏红.本科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D].大学,2006:3~5.[4]任永进.我国本科生婚恋观量表的编制[J].重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重庆400051[5]AngelBrantleyDavidKnoxMarryBusman.WhenandwhygenderdifferencesinsayingIloveyouamongcollegestudents.CollegeStudentJournal,2002,36(4):614~615.[6]安晓斌.本科生恋爱观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探究[D].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9.[7]张卫,吴小波.上海奉贤区青少年性教育状况调查[J].我国健康教育,2003,(6).[8]刘鸿.熊承良.重庆市高校学生性行为及避孕节育状况调查探究[J].我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2).[9]朱莲英,池雅琴.吴江市部分高中生性知识现状调查[J].我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3).[10]吴鲁平.当代我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J].青少年探究.2000,(2):49.[11]李雪飞.本科生同居的心理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应用心理学系.陕西西安,2007.[12]王兵,蔡闽.本科生性知识调查及剖析[J].长江大学学报,2006,29(3):110~112.[13]刘存根,周彩虹.长沙市某高校本科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8,(7):24(13).[14]范丽娟.高校本科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探究[D].厦门大学,2006.
依恋倾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不同生源地的本科生只在择偶取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恋爱经历的本科生在性行为取向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性教育的早晚与本科生恋爱观中的性行为取向密切相关;(5)性教育的早晚对不同性别本科生恋爱观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影响显著.本科生恋爱观的差异受到性别.生源地和性教育早晚等因素的影响,而性教育的早晚与本科生的性行为取向也存在密切的相关.关键字:本科生;性教育;恋爱观;影响;相关剖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