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价值观对本科生婚恋的影响探析
摘要:为探究恋爱价值观.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两者间的关系,帮助本科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加强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文章采用本科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综合幸福感问卷对3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本科生主观幸福感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各维度在恋爱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2)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存在与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键字:恋爱价值观;主观幸福感;本科生;恋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其对人生的影响极其重大.本科生随着身心发育的日益成熟,尝试恋爱.追求爱情己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恋爱价值观.恋爱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回答个体为什么恋爱.选择怎样恋爱对象以及如何追求爱情生活等观念的系统.杨良群认为,恋爱价值观包括恋爱动机和择偶标准两部分.恋爱动机分为:性爱性.婚姻性.情感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六个子维度;择偶标准分为:家庭时代.个性品质.外表.才智四个子维度.拥有正确恋爱价值观的个体注重恋爱的婚姻性和情感性,择偶时看重恋爱对象的个性品质和才智;拥有错误恋爱价值观的个体注重恋爱的性爱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择偶时看重恋爱对象的家庭时代和外表.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3个维度.本科生正处于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恋爱问题对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十分重要.将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两个彼此联系非常紧密的变量一起探究,对于培育本科生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增强广大在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维护当代本科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对象与方法(一)探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山西大同大学选取300名本科生被试发放问卷,收回277份,回收率92.3%,经筛选后得到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87.0%.其中,男生194名,女生147名;大一76名,大二44名,大三64名,大四57名;独生子女74名,非独生子女167名;文科124名,理科117名.(二)探究工具本科生恋爱价值观问卷:该问卷由杨良群2009年编制,采用5级记分.共42个题项,分为择偶标准和恋爱动机两个分量表,其中择偶标准15个题项,分为家庭时代.个性品质.外表.才智四个子维度;恋爱动机27个题项,分为性爱性.情感性.婚姻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六个子维度.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8,分半信度0.85,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52-0.75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4-0.56之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综合幸福感问卷:该问卷由苗元江2003年编制,采用7级记分.本探究选取其中主观幸福感分量表,共17个题项,分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在0.67-0.91之间,分半信度在0.66-0.88之间,总重测信度为0.86,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33-0.83之间.(三)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和剖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剖析和相关剖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一)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考察本科生恋爱价值观问卷两个分量表各维度均分.本科生在恋爱动机各维度均分的大小依次为:情感性(3.63±0.70)>婚姻性(3.36±0.80)>消遣性(2.67±0.72)>性爱性(2.31±0.85)>功利性(2.22±0.72)>面子性(2.05±0.74);在择偶标准各维度平均数的大小依次为:个性品质(3.85±0.63)>才智(3.59±0.71)>外表(3.31±0.74)>家庭时代(2.74±0.71).其中,情感性.婚姻性.个性品质.才智.外表5个维度的均分大于3(本问卷为5级计分,3分为中间分值),消遣性.性爱性.功利性.面子性.家庭时代5各维度的均分低于3分.考察综合幸福感问卷各维度均分.本科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上生活满意度(4.38±1.20)>积极情感(4.13±0.88)>消极情感(2.22±0.86).其中,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均分大于4(本问卷为7级计分,4分为中间分值),消极情感的均分低于4分.(二)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1.恋爱价值观在性别上的差异:表1显示,男本科生在性爱性.消遣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本科生,在才智维度上显著低于女本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不同性别本科生的恋爱价值观比较2.恋爱价值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表2显示,独生子女在家庭时代.外表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情感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本科生的恋爱价值观比较3.恋爱价值观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表3显示,文科生在功利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消遣性.个性品质.外表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不同专业类型本科生的恋爱价值观比较4.恋爱价值观在年级上的差异:附表1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性爱性.婚姻性.面子性.功利性.家庭时代.个性品质.才智7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在性爱性.面子性维度上,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得分;在婚姻性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得分;在功利性维度上,大二显著低于大一.大三.大四得分;在家庭时代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得分;在个性品质上,大二.大三显著高于大一得分;在才智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一得分.5.主观幸福感在恋爱情况上的差异:附表2显示,不同恋爱情况下本科生在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在积极情感维度上,正在恋爱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已分手.未恋爱有打算.未恋爱无打算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维度上,正在恋爱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已分手和未恋爱无打算的学生.(三)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附表3可以看出,积极情感与情感性.个性品质.才智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子性.功利性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性爱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家庭时代呈显著正相关,与情感性.个性品质.才智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情感性.婚姻性.个性品质.才智呈显著正相关,与性爱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呈显著负相关.三.探讨(一)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特点恋爱价值观方面,本科生重视爱情的价值和恋爱对象的内在品质,将恋爱的最终目的确定为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不赞成因为性.寂寞.空虚.攀比等原因而谈恋爱,反对将恋爱看作是达到个人功利目的的工具.可以看出,本科生的恋爱价值观总体上是稳重而成熟的,这与以往的探究具有一致性.主观幸福感方面,本科生群体总体上是幸福.乐观.向上的,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能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较少采用消极悲观的情绪情感.(二)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剖析1.恋爱价值观在性别上的差异剖析:以往探究表明,男女本科生在恋爱关系上持不同态度,男生在恋爱中更多地将爱情视为游戏,更容易恋爱,喜欢与更多女孩交往,而女生则更加注重恋爱对象的内在品质.2.恋爱价值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剖析: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比非独生子女要优越,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对外在条件的高要求,因此更加重视家庭时代.外表等外在因素.同时,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与过度保护,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缺乏情感的感受性,因此在情感性方面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3.恋爱价值观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剖析:理工科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因此将恋爱看作是一种消遣与放松,更加重视在恋爱中可以给人带来良好外在感觉的外表和能够带来良好内心感受的个性品质.而文科生相较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就业压力较大,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文科学生在恋爱中不得不考虑更多的现实功利因素,因此文科生对于功利性的考量要明显高于理科生.4.恋爱价值观在年级上的差异剖析:总体上来说,本科生恋爱的性爱性.婚姻性.面子性.功利性.家庭时代得分随年级的增大而增大,个性品质.才智维度的得分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以往的探究是基本一致的.表明本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的迫切性也随之增长,对恋爱的认识也从注重理想化的内在品质逐步趋于现实利益的考量.5.主观幸福感在恋爱情况上的差异剖析:在积极情感维度上,正在恋爱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已分手.未恋爱有打算.未恋爱无打算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维度上,正在恋爱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已分手和未恋爱无打算的学生.这表明正在恋爱的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水平更高.恋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处于大学时期的个体随着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正处于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阶段.埃里克森认为,此时期的个体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恋爱作为此阶段人生发展的最重要课题,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否建立起良好的恋爱关系直接影响到本科生主观幸福感高低.正在恋爱的本科生相较于未恋爱或恋爱失败的本科生,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也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三)本科生恋爱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剖析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与情感性.个性品质.才智等正确恋爱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子性.功利性等错误恋爱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性爱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家庭时代等错误恋爱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与情感性.个性品质.才智等正确恋爱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情感性.婚姻性.个性品质.才智等正确恋爱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与性爱性.面子性.功利性.消遣性等错误恋爱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与魏俊彪等对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探究结果是一致的,并证明了恋爱价值观作为个人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与价值观整体相同的作用.恋爱价值观对本科生婚恋的影响是深远的,拥有不同恋爱价值观的个体,对爱情的追求方向不同,在恋爱中的选择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必然不同.拥有正确恋爱价值观的本科生,在恋爱中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追求健康向上的情感目标,因此其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其消极情感水平较低;而拥有错误恋爱价值观的本科生,在恋爱中过分注重恋爱的功利性,将恋爱作为一种实现欲望.享受物质生活.博得面子的工具,看重恋爱对象的外在而忽视其内在品质.这种以功利为导向的价值观使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在恋爱中也难以投入真情实感,必然导致其主观幸福感的降低,因此拥有错误恋爱价值观的本科生消极情感水平较高,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低.参考文献[1]黄希庭,郑涌.当代本科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杨良群.本科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编制及其特点探究[D].西南大学,2009.[3]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关系的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4]欧晓霞.当代本科生恋爱价值观的调查探究[J].廊坊学报,2006,6(4):151-154.[5]孙景艳.对当代女本科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5):30-33.[6]刘嵩,李娜.90后女本科生恋爱价值观调查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3):139-140.[7]刘建榕,丁洁莹,林毅,等.本科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恋爱价值观的关系———以福州市为例[J].龙岩学报,2018,36(1):119-126.[8]张云喜.本科生婚姻价值观量表的编制与实证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9]杨光金,陈朝阳.本科生同伴依恋与爱情观的关系[J].我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850-1854.[10]张英彦,陈抗.安徽省新升本科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调查与剖析[J].宿州学报,2011,26(4):80-83.[11]张萍.当代本科生的爱情价值观及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探究[D].西南大学,2009.[12]魏俊彪,张坤,张静.本科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3):87-89.[13]黄光圣,鲁爱萍.90后女本科生的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报,2018,34(9):127-132.[14]李儒林.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探究[J].我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65-868.[15]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5,11(4):330-335.[16]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本科生的婚恋观念[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631-635.[17]陈飞.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调查及提升策略———福州地区五所高校的实证剖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100-104.[18]宋广强,单中元.当代本科生恋爱价值观调查与探究[J].高教学刊,2016(22):52-53.附表1不同年级本科生的恋爱价值观比较(x±s)
各维度在恋爱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2)本科生恋爱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存在与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键字:恋爱价值观;主观幸福感;本科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