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外教育环境和时代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传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又存在许多问题,造成初中学校在育人工作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能够丰富教育途径,有利于真正实现育人的时效性.对此,结合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现状,在简要阐述两者整合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原则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究了其建构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关键字:初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原则;体系建构;某种程度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高度,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作用,有效解决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加强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体系构建对策的探究,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拓展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空间,促进初中生综合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一.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现状近年来,虽然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因实践探索尚处于浅层阶段,还存在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思想上的偏差客观来讲,初中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以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形势与政策.传统文化等为主,很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初中生缺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思想上的轻视.目前,许多初中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甚至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相混淆,用有色眼镜去看待那些去心理咨询的学生.(二)体制上的欠缺相比于成熟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广大初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都非常有限,甚至许多学校还没有理顺其管理体系.价值诉求等.尽管部分初中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其更多承担的是心理干预职能,忽视了心理教育职能.另外,许多笃信西方心理教育理论的工作者缺乏对传统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缺乏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接纳和正视,甚至出现自我封闭的趋势,导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动力不够,对双方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三)协调上的缺位目前,有关德育和心理教育整合的探究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的探索和操作少之又少,尤其是协调平台的缺位,造成具体整合平台建设的滞后,最终严重制约了两者的整合发展,成为了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一大困境.对此,构建双向互动.高效协调的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通过平台对话机制的交流,可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交流.理解,进而为实现两者深度整合奠定坚实基础.二.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原则在明确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现状的基础上,要想实现两者整合的高效性,还必须明确整合原则,具体剖析如下:(一)主体性原则所谓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并结合实际及时转变角色,帮助学生达到应有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尊重初中生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两者的整合真正回归于育人这一根本功能上来.(二)因材施教原则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既不能远远走在学生前面,也不能与学生实际相差太多,同时要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育.简单来讲,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思维差异等,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举措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尽其才的理想效果.(三)疏导性原则所谓的疏导性原则,就是在教育实践中以柔性教学取代硬性教学,教师要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经验分享和语言沟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保证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持久性.与传统硬性.显性教育相比,这种教育更加隐蔽,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驱动,而且能够提高两者的整合效果.三.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体系建构(一)内容体系之建构一方面,在教程选择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初中德育教程中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并通过有效梳理进行系统化建构,让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明确认知,强化他们自主学习和参与意识.例如,针对部分初中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教程,通过挖掘和阐述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树立生活自信,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有效举措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深度贴合,以有效提高其渗透范围.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打架斗殴的问题展开课堂探讨,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化他们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对教程内容进行适当改变或二次创作,挖掘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整合奠定基础.(二)协同体系之建构一方面,要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要定期举办互动活动,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了解,营造互信互赖.和谐自由的沟通氛围.同时,学校还可成立联谊会,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展开定期交流,及时探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或德育教育策略,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协调机制,而且能够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多维互动,有利于推动初中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干预疏导,但若是没有解决问题则要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求助,有条件的则要及时移交给心理援助组.待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解决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后,再交由教师处理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而若是经过上述流程还没有解决问题,那么就要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展开全方位.人性化的心理干预.(三)保障体系之建构一方面,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职权范围,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德育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主体或部门要加强与其他教育主体的合作,充分动员一线教师.后勤人员等与初中生密切接触的人员全面参与到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建教育整合行动中来,只有如此才能构建长效化.持久化的保障机制,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此外,还要积极出台有关德育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交流制度.鉴定制度.考核制度等,将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内,激励相关教育主体更多地关注初中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确保全面落实初中生德育教育责任.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整合,就必须立足现状,坚持主体性.因材施教和疏导性原则,从内容体系.协调体系和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多元的.开放的整合体系,以充分发挥两者的育人功能,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麻超,潘丽君,吴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探究[J].兵团教育学报,2016,(01):19.[2]李桂峰.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79.[3]张忠,陈家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再认识——新命题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报,2009,(02):1.
原则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究了其建构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关键字:初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原则;体系建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