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班上有一个姓姚的复读生,虽然脑瓜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一点不严:上课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课堂上睡觉;经常不参加学校" />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关键字:班主任,德育工作原来班上有一个姓姚的复读生,虽然脑瓜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一点不严:上课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课堂上睡觉;经常不参加学校要求的两操(早操.课间操),还有旷课.早退现象;但看课外的武打小说之类的却十分投入.十分专注,遇到这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种情况,老师不免说他几句,他倒振振有词,甚而顶撞老师等等.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每每与他谈话,老师你不用管我了,我有自己的想法如此这般.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找家长吧,感觉又不太合适,因为这样的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家长找来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适得其反;交给学校政教处吧,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最后决定还是自己找机会解决吧.当时高三第二次月考结束,成绩也出来的及时.当会总成绩单映入我的眼帘:姚某某,语文:116,数学:121,英语:98,政治:81,地理:78,历史:80,总分:574分,班上排名第二,年级也是第二.在替他高兴之余,一个想法在我脑际开始酝酿,机会,机会来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立即把他喊道办公室,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出,开始低下头承受习以为常的批评,抬起头来,看看这一次的成绩……我边笑边说,这一次进步的确不小,这与这一段时间你的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定会成功他不好意思地又低下了头,然后猛地抬起头来:老师…….一股难言之隐涌上心头,欲言又止.看到此情此景,我只好一句:我会相信你,你会成功.老师,我绝不辜负你的期望,他边说边走出了办公室.实际上我早知道他的成绩并不真实,只不过在考试中利用各种办法作弊而已.对此我也知道良药苦口是不行的,为何不把药进行改进呢?让他舒舒服服起到应有的作用.剖析姚某某同学的个性特点,其实并无特殊之处,在过去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不少.好面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丑的那一面;好强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笨,不聪明;爱听好话人皆然之,没有谁爱听无缘无故的批评.斥责的话.如此说来,姚某某同学的上课时的顽症.成绩作假是虚荣要强的表现,也是自尊心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是较为典型.集中了些.比如他说考多少分.前多少名,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而我们当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从心底真正强起来.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尤其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应有的尊严.价值与肯定,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总想从老师那儿得到肯定的时候,自己便能够从中获取对自我的满意,并且为别人能理解和承认自己的价值感到愉悦.后来从他大姐那儿才了解到:姚某某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由于他是家里最小,又是唯一的男孩,老来得子的父母的宠爱和放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和非理性人格.结果,出现了一些问题.正面肯定实际上是委婉地.巧妙地点他的不足,加以规劝,使之心服口服的加以改正.这些认识,我对姚某某同学采取了正面规劝策略: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别捅破,也就是根本不点,而且还顺着说,将计就计,满足他的所谓的虚荣,给够面子:你本来就应该强.窗户纸不捅破能极大地满足姚某某同学的心理要求,激发其积极因素,拉近他与老师的距离,变不良心理为学习动力,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有一次我随口一句:你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能超过一般同学,要是在最后几个月拼一拼,肯定能创出奇迹,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对于个性强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首先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剖析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制订辅导方案.对一些思想毛病,有时候不直接点出来更好,因势而利导之,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面对虚假,正确对待.引导,促其进步.成功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孩子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孩子发展的明天.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等等,使他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面对他的有些做法,象姚某某因为极力想改变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考出所谓的虚假成绩,作为我们教师如果不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引导他,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待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要明知道虚假,让他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何乐然不为呢.二.唤醒学生的心灵的复苏,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般不能轻言请家长,这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是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旧病复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敌意.为此,要多次与他谈心,从各个层面上启发他,走进他的心里,做他的知心朋友.因为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应有的爱,处处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三.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对他而言,只有相信他,才能获得对应的信任.相信他,也是对他人本身的尊重.只有这样你才能消除你的无所谓心理.您的错误不能在两次之间彻底改变.我必须耐心地对待你的错误.每一位学生都是藏在贝壳里的透明闪亮的一粒珍珠,我们老师应争取做打开贝壳,让珍珠发光的人.所以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眼神,来让这些未来的他们有一块发展的天地.不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姚某某同学可以说取得了的进步,甚至是成功的典范,通过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单靠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用心.用时间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心底激发出一股奋进的力量.的确说句心里话:转化特殊的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但不能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毕竟相信付出总有收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