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品德素质受到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品德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行为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形成.因此,文章就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和探究.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育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认知和品德的形成时期,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处于认识时期.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品质道德,把品质道德教育与数学课本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身作则,真正认识到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大作用,根据实际数学教育情况,把品德教育与数学知识相融合,使学生在成绩和品德方面都有所提升.一.数学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由于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眼光比较天真,所以小学生总喜欢模仿身边大人的一些行为和语言.教师是学生除了家长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教师的行为会被学生模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如果教师在数学课上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就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想要通过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和做法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告诉学生错误出在哪里,不要羞辱或者惩罚学生.另外,数学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与数学教科书相融合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的时候,可以将品德教育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品德教育.其实,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只要数学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将品德教育和数学知识相融合,并且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课中,就能使学生通过数学教科书学习到良好的品德,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比如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统计自己家里一天.一周.一个月和一年的用水量,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画统计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一周的用水情况用统计图表现出来,当学生画完统计图时,就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家里的用水情况了,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展示那些缺乏水源的地区的用水量,使学生将自己家的用水情况与这些地区相比较,这时候学生就会真正了解节约用水.教师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延展,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水源呢?这时候学生就会说,可以把洗蔬菜和水果的水用来浇花,将洗手或者洗脸的水收集起来冲马桶等,教师通过教科书上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三.与数学活动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一些数学活动,并将品德教育与数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表达,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才智得到发展,还在同学交往.思维方法,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四.与学习方法相结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团队协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团队协作学习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通过团队协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团队协作学习方法是一种捆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团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去帮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平时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也会增加学习热情,通过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学生荣誉感,以使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团队协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五.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数学教师应该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同时将品德教育与生活.教科书与数学活动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得到品德,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巩清志.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华夏教师,2017(1).[3]刘春贤.简析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J].我国校外教育,2018(2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