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门诊楼基坑支护设计(附件)【字数:17153】
摘 要本文以国内某医院门诊楼主体结构,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基于本工程的工程概况、周围环境以及开挖深度,并对基坑支护类型进行比选,确定采用土钉墙、排桩和锚杆等支护手段进行支护设计。本文进行了土压力的计算,并通过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基坑支护的设计。然后,本文还进行了排桩的配筋计算、钢围檩计算和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等,进一步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简要阐述了基坑排水措施及监测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信息 1
1.2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
1.2.1地层分布 1
1.3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2
1.3.1地下水分布 2
1.3.2地下水变化规律 3
1.3.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3
第二章 编制依据 4
第三章 基坑围护方案选择 5
3.1土钉支护 5
3.2钻孔灌注桩 5
3.3钢板桩 5
3.4支护方案设计特点及指导思想 6
第四章 基坑设计 7
4.1基本信息 7
4.2 AA剖面支护结构 7
4.2.1土压力计算 7
4.2.2围护结构计算 11
4.2.3配筋计算及验算 15
4.2.4钢围檩计算 16
4.2.5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 17
4.3 DD剖面支护结构 21
4.3.1 土压力计算 21
4.3.2 围护结构计算 23
4.3.3 配筋计算及验算 28
4.3.4 钢围檩计算 29
4.3.5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 30
第五章 基坑地下水处理措施 34
5.1基坑止水帷幕设计的目的及原则 34
5.2止水、排水设计方案选择 34
5.3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方案 34
5.4排水井构造及周边排水 35
第六章 基坑工程监测与信息施工 36
6.1支护结构体系的监测 36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监测布置类型及数量 36
结束语 37
致谢 38
附录 39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信息
本工程的第一阶段是由急诊楼,门诊楼,街道建筑和地下室组成的门诊大楼。 地下区域包括地下车库,设备室,放射治疗中心,药店和两台设备夹层。总建筑面积约113126m2,房屋总高度约为43.98m。主楼最多8层,最低3层,地下室3层,人防楼层2层。建筑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形式是平板筏基。整个基础长度为东西方向约150米长,南北方向约120m长。
此工程东侧是东单北大街,人形步行通道边距离地下室外墙为21m。北侧为煤渣胡同。南侧为7m宽的帅府东街,是通往现有医院教学楼和急诊楼的主要通道。西侧是二期工程场地。
/
图1.1 周边环境信息图
1.2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基坑将布置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单北大街的西侧、帅府东街的北侧,基坑所在位置原来是2层平房,现在被拆除之后夷为一片平地,地面的绝对标高为39.6941.56m之间。
1.2.1地层分布
根据现场钻井,现场测试和室内土壤测试的结果,以及沉积年代和成因,基坑所在场地的50m深范围内的地层将分为人工堆积层和一般第四纪冲积层两个类型,岩性及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8个大层,它们从上到下分别是:
(一)人工堆积层:
杂填土一层:颜色为杂色,湿度为稍湿~饱和,土层密度为稍密,土层的主要构成是破碎的砖块、石块、土渣等建筑垃圾,其中夹杂一些粘性土和夹淤泥质粉质粘土。人造填充的土层结构松散,均匀性差。
(二)一般第四纪冲积层:
粉质粘土二层:颜色为黄褐色,湿度为湿~饱和,土层密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主要含有石英、云母和氧化锰,土层的厚度约为3.7~9.2m。
细中砂三层:颜色为褐黄色,湿度为湿~饱和,土层的密实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含有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和云母,土层中还含有一些圆砾和卵石等,土层的厚度约为1.3~5.2m。
圆砾四层:颜色为杂色,土层较为饱和,土层密实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土粒粒径一般约为3~18mm,含卵石,土层中大约含有60%~70%的圆砾,土层厚度约为1.8~4.8m。
粘土五层:颜色为黄褐色,图层可塑性为可塑~硬塑,土层中还含有氧化铁、云母等,土层的厚度约为2.9~6.8m。
细中砂六层:黄褐色,土层的湿度为湿~饱和,土层较为密实,土层中主要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成分。
圆砾七层:土层颜色为杂色,土层较饱和,密实度为密实,土层中的土粒的粒径大约为2~18mm,该土层最大厚度约为9m。
粉质粘土八层:土层颜色为黄褐色,土层的可塑性为可塑~硬塑,土层中还含有氧化铁和石英等,该土层的最大厚度约为17m。
1.3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1.3.1地下水分布
本工程现场钻探期间(2007年10月~2009年4月)所有钻孔均见地下水,勘探深度内共分布有三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标高情况如下:
第一层:地下水的类型为上层滞水,水层静止水位埋深约为3.67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41.6944.24m,水层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一层及其夹层中;
第二层:地下水的类型为层间滞水,水层静止水位埋深约为11.817.7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26.7233.16m,水层主要分布于细中砂三层和圆砾四层及其夹层中;
第三层:地下水的类型为层间水,水层的静止水位埋深约为23.324.5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18.3620.66m,水层主要分布于细中砂六层和圆砾七层及其夹层中。
1.3.2地下水变化规律
基坑所在场地中上层滞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及管道中水的渗透。主要的排泄方法是地下径流和自然蒸发。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信息 1
1.2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
1.2.1地层分布 1
1.3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2
1.3.1地下水分布 2
1.3.2地下水变化规律 3
1.3.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3
第二章 编制依据 4
第三章 基坑围护方案选择 5
3.1土钉支护 5
3.2钻孔灌注桩 5
3.3钢板桩 5
3.4支护方案设计特点及指导思想 6
第四章 基坑设计 7
4.1基本信息 7
4.2 AA剖面支护结构 7
4.2.1土压力计算 7
4.2.2围护结构计算 11
4.2.3配筋计算及验算 15
4.2.4钢围檩计算 16
4.2.5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 17
4.3 DD剖面支护结构 21
4.3.1 土压力计算 21
4.3.2 围护结构计算 23
4.3.3 配筋计算及验算 28
4.3.4 钢围檩计算 29
4.3.5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 30
第五章 基坑地下水处理措施 34
5.1基坑止水帷幕设计的目的及原则 34
5.2止水、排水设计方案选择 34
5.3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方案 34
5.4排水井构造及周边排水 35
第六章 基坑工程监测与信息施工 36
6.1支护结构体系的监测 36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监测布置类型及数量 36
结束语 37
致谢 38
附录 39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信息
本工程的第一阶段是由急诊楼,门诊楼,街道建筑和地下室组成的门诊大楼。 地下区域包括地下车库,设备室,放射治疗中心,药店和两台设备夹层。总建筑面积约113126m2,房屋总高度约为43.98m。主楼最多8层,最低3层,地下室3层,人防楼层2层。建筑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形式是平板筏基。整个基础长度为东西方向约150米长,南北方向约120m长。
此工程东侧是东单北大街,人形步行通道边距离地下室外墙为21m。北侧为煤渣胡同。南侧为7m宽的帅府东街,是通往现有医院教学楼和急诊楼的主要通道。西侧是二期工程场地。
/
图1.1 周边环境信息图
1.2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基坑将布置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单北大街的西侧、帅府东街的北侧,基坑所在位置原来是2层平房,现在被拆除之后夷为一片平地,地面的绝对标高为39.6941.56m之间。
1.2.1地层分布
根据现场钻井,现场测试和室内土壤测试的结果,以及沉积年代和成因,基坑所在场地的50m深范围内的地层将分为人工堆积层和一般第四纪冲积层两个类型,岩性及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8个大层,它们从上到下分别是:
(一)人工堆积层:
杂填土一层:颜色为杂色,湿度为稍湿~饱和,土层密度为稍密,土层的主要构成是破碎的砖块、石块、土渣等建筑垃圾,其中夹杂一些粘性土和夹淤泥质粉质粘土。人造填充的土层结构松散,均匀性差。
(二)一般第四纪冲积层:
粉质粘土二层:颜色为黄褐色,湿度为湿~饱和,土层密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主要含有石英、云母和氧化锰,土层的厚度约为3.7~9.2m。
细中砂三层:颜色为褐黄色,湿度为湿~饱和,土层的密实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含有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和云母,土层中还含有一些圆砾和卵石等,土层的厚度约为1.3~5.2m。
圆砾四层:颜色为杂色,土层较为饱和,土层密实度为中密~密实,土层中土粒粒径一般约为3~18mm,含卵石,土层中大约含有60%~70%的圆砾,土层厚度约为1.8~4.8m。
粘土五层:颜色为黄褐色,图层可塑性为可塑~硬塑,土层中还含有氧化铁、云母等,土层的厚度约为2.9~6.8m。
细中砂六层:黄褐色,土层的湿度为湿~饱和,土层较为密实,土层中主要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成分。
圆砾七层:土层颜色为杂色,土层较饱和,密实度为密实,土层中的土粒的粒径大约为2~18mm,该土层最大厚度约为9m。
粉质粘土八层:土层颜色为黄褐色,土层的可塑性为可塑~硬塑,土层中还含有氧化铁和石英等,该土层的最大厚度约为17m。
1.3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1.3.1地下水分布
本工程现场钻探期间(2007年10月~2009年4月)所有钻孔均见地下水,勘探深度内共分布有三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标高情况如下:
第一层:地下水的类型为上层滞水,水层静止水位埋深约为3.67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41.6944.24m,水层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一层及其夹层中;
第二层:地下水的类型为层间滞水,水层静止水位埋深约为11.817.7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26.7233.16m,水层主要分布于细中砂三层和圆砾四层及其夹层中;
第三层:地下水的类型为层间水,水层的静止水位埋深约为23.324.5m,静止水位标高约为18.3620.66m,水层主要分布于细中砂六层和圆砾七层及其夹层中。
1.3.2地下水变化规律
基坑所在场地中上层滞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及管道中水的渗透。主要的排泄方法是地下径流和自然蒸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