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大厦施工图设计

本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淮安市金湖县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大厦施工图设计。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m2,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基本风压0.4kN/m2,基本雪压0.35kN/m2。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设计包括建筑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等。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选型,梁、柱、墙等构件尺寸的确定,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截面设计,框架内力组合,框架梁柱配筋计算,现浇板、楼梯配筋计算及基础配筋计算。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我将四年来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复习,以达到将所有知识绘制成一张知识网络从而更灵活的去运用。在设计中,对PKPM、AutoCAD以及天正软件的的操作更加熟练。关键词 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目 录
1 前言 1
2 建筑设计 1
2.1 总体设计 1
2.2 平面布置 1
2.3 平面设计 2
2.4 剖面设计 2
2.5 交通防火设计 2
2.6 构造设计 2
2.7 楼和电梯的设置 2
2.8 交通和疏散 2
2.9 抗震设计 3
3 结构设计 3
3.1 建筑介绍 3
3.2 建筑技术条件资料 3
3.3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4
3.4 梁板尺寸估算 5
3.5 柱截面尺寸估算 5
3.6 重力荷载计算 6
3.7 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10
3.8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4
3.9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和侧移内力计算 25
3.10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30
3.11 截面设计 53
3.12 板的配筋 60
3.13 桩基础设计 62
4 电算部分 68
结 论 110
致 谢 1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4
3.9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和侧移内力计算 25
3.10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30
3.11 截面设计 53
3.12 板的配筋 60
3.13 桩基础设计 62
4 电算部分 68
结 论 110
致 谢 111
参 考 文 献 112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飞跃,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对于建筑评估不仅是从其使用性,耐久性以及稳定性等各个方面。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的探讨并从实践中总结出结果,逐步认识到了框架结构在当代建筑建设中的优越性。框架结构有其自身的优点: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与其他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2]。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框架结构的优越性已被建筑各界所共识,近几年来世界各地框架结构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元。接下来的将是在发展框架结构的同时所发生的机遇以及对于建设从业人员的不断挑战。
这个设计是淮安市金湖县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大厦,主要用于办公。该办公楼的设计大致分以下两个主要部分:1、建筑设计2、结构设计。通过这两个部分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很好的巩固和贯通所学专业知识,在广泛查阅各种文献的基础上,对办公楼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我将四年来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作了一次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复习,以达到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水平。在设计中,对PKPM、AutoCAD以及天正软件的的操作更加熟练。
2 建筑设计
2.1 总体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即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外墙材料,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情况,综合考虑,达到美观的效果。将来建筑周围环境的地面铺装,花池,灯饰艺术品及植物搭配,都应统筹考虑,在借鉴西方现代环境布置的同时,亦考虑当地本身的地域及文化特点。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在基地内布置适当的绿化。
2.2 平面布置
科技大厦主要用于办公,可按平面形式可分为外廊式、内廊式、内外廊结合式、复廊式等。按体形分为塔式、板式、条式、墙式等。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点,对于北方建筑宜采用内廊式、板式外形。综合以上因素,选择了最终的平面布置。其平面简单、柱网均匀、规则、结构比较合理。
(1)功能分析:办公楼按使用功能分为办公室、会议室、辅助三部分,其中以办公室部分为主。标准层中,所有办公楼都分布于走廊两侧,采光通风良好,交通便利,电梯间设在中心位置。
(2)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建筑总面积及各房间使用面积的要求,初步确定每层房间及面积、形状、尺寸等,并确定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3)根据功能分析进行平面组合设计。
2.3 平面设计
建筑外立面除墙面外,还有门窗、雨篷、檐口、勒脚、女儿墙、屋顶等,这些对象应分别加以考虑。与整个建筑的设计风格相一致,立面亦要求简洁。建筑物的裙房为3层,主体部分为10层。整个建筑的分隔线条很少,给人以距离感。
2.4 剖面设计
(1)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层数及各部分标高,如下:
层数:10层;首层:3.9m;标准层:3.3m;室内外高差:800mm;
(2)确定空间形状,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其剖面形状应采用矩形。
(3)确定竖向组合方式。由于该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各层房间数量与面积基本一致,因此采用上下空间一致的竖向组合方式即可。
2.5 交通防火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在本建筑中设置了四部电梯,其中一部是消防电梯兼作载客电梯,另三部为客运电梯;还设置了三部楼梯,消防电梯与一部楼梯共用一个前室。前室采用二级防火门。房间的拐角处有防火器材。每个楼层可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材料也选择为非燃性和难燃性材料。
2.6 构造设计
本建筑采用现浇式框架结构,主体总长度为56.4m,10层;裙房高度为11.4m,所以在主体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沉降缝在从基础底面开始将房屋基础、墙体、楼板、房顶等构件竖向断开。缝宽度为180mm。外围护构件缝内要求填充保湿材料,同时要求根据缝的不同位置做好密封防水构造。
2.7 楼和电梯的设置
只做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采用封闭防烟楼梯,前室起到缓冲人流及隔断人与火区域的作用,楼梯考虑采用疏散时的人流密度大,采用三股人流,楼梯宽度梯段取1.50m,平台宽度为1.5m。为使防烟楼梯达到最佳排烟效果,将楼、电梯均通向屋顶,高度除1、2层外统一取3.3m。
2.8 交通和疏散
内部交通组织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要找的房间或部门,而不是在路上耽误过多的宝贵时间,以便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本设计充分利用走廊的良好向导性,将各房间连接在一起,良好的导向性极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1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