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结构及其监控系统应用与研究(附件)【字数:9769】

摘 要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电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供电的可靠性需求更加严格,所以调整电网结构,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目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智能变电站结构及其监控系统应用成为了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高新技术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系统概述,并对智能变电站的历史与现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进程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给出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体系结构的分类以及系统设计的总目标。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使整个系统搭建的基础,需要满足稳定、开放以及可靠实用的原则。实现变电站系统监控的高精确度性。最后对整个系统的工程应用给出软件操作的实物图,包括用户管理,图形编辑,数据库的维护等。观察其运行结果,判断系统是否稳定,设备状况是否良好,设计是否合理,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变电站微机监控的历史及现状 1
1.2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2
1.3“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进程 2
1.4 论文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3
2.1 概述 3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4
2.2.1 集中式结构 5
2.2.2 集中分布式结构 5
2.2.3 分层分布式结构 6
2.3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7
第三章 自动化监控系统硬件设备 8
3.1系统网络结构 8
3.2系统硬件组成 9
3.2.1站控层硬件设备 9
3.2.2网络层硬件设备 9
3.2.3间隔层硬件设备 9
第四章 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及工程应用 9
4.1监控系统结构图 10
4.2 用户管理 10
4.2.1概述 10
4.2.2 基本操作 11
4.2.3 修改用户 12
4.3图形编辑器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3.1 概述 12
4.3.2图形编辑器的组成 13
4.4实时数据库维护(dbtool) 14
4.4.1启动 dbtool 15
4.4.2打开一张表 15
4.4.3结束 dbtool 16
4.7 保护操作界面 18
4.7.1 概述 18
4.7.2基本操作 19
4.8本章总结 20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微机监控的历史及现状
分层分布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技术,对二次变电站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测量、故障记录、自动装置、遥控装置等)的功能进行了重新组合和优化。用于设计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用于监测、测量、控制和协调所有变电站的运行。结构系统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划分为站控层和层间层逻辑层。“站控层”主要是指电站站级监测,如变电站监控系统和分站系统。车站控制水平设备主要是指对主站、工程站、信息分站等的监控。它主要是运用微机自动化等设备,通过各种信技术规约,连接间隔层装置。间隔层装置主要指电力设备二次装置,包括保护设备,测控设备,电表,故障录波器等等。间隔层跟站控层之间主要运用103规约、MODBUS等通信协议,但是由于规约协定的要求的不统一,出现了各个厂家自己规约协议,造成通信麻烦,这是令供电运行系统维护人员头疼的大事,其缺点不容忽视。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也有一些特殊点。首先它的可靠性比一般的系统高出一个档次,并且任意部分设备故障的出现只会影响局部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其次它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很高,比较有利于电气工程的设计以及各部分应用。并且以电气间隔为主要对象,全面实现面对对象的大范围设计;最后就是继电保护相对独立。
目前,在分层分布式的基础上有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控制和监视以及对一次设备和电网的保护和监视。根据IEC61850标准,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的是站级总线通信,即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以太网或光纤网,属于串行通信方式;在间隔层和过程层采用的是过程总线通信,即单点向多点传输的通信方式,属于并行通信方式。同时,为实现全站信息快速高效交换,变电站内的智能组件及相关电子设备(IED设备,测控单元和继电保护装置)场采用统一的协议。最后,全站数据源的统一标准化也是网络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IEC 61580标准解决了通信协议不统一的问题。国内外各大电力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产品研发的方向,努力与新的国际标准达成一致,以此来与新型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相符合。智能变电站是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前景十分广阔。
1.2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都有深远的影响。智能变电站三个主要特点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采用IEC61850标准”,即全部的信息的传达是智能化、 网络化;采用共享统一和标准化通讯的信息平台。从1995年起,德国提出并研制IEC61850,中国也一直在关注并参与IEC61850的发展。在将标准转换时,国内很多具有前瞻眼光的设备制造公司也同步开展了研究和软硬件的开发。2004年底,国家调度中心成功开展了6次大规模互操作实验,快速推动了IEC61850通讯标准的工程设备的开发研制。从2006年开始,我们的国家试点运行了多座采用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站,从110kV到500kV不等。设备公司不管是单一还是多家集成均有参与,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化应用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虽然对 IEC61850通讯标准的应用程度和技术水平层次不一,但国内各电网省公司都进行了智能变电站的试点运行。在国家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迅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1.3“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进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4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