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l385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附件)

YNL385型硬齿面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课题来自于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我根据公司对于YNL385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一些设计参数,如输入功率、转速,输出功率、中心距、传动比,完成减速器整体结构和零部件设计,并对设计的主要零件如轴承、齿轮、轴的结构和强度的校核。然后利用CAD软件完成减速器的工程图绘制,利用UG等三维软件完成减速器三维图的绘制。最后通过参阅减速器标准等设计计算的参考资料,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通过毕业设计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方法步骤,同时提高设计者利用CAD软件的开发设计的能力。关键词减速器 ,中心距,传动比,轴承
目 录
1 引言 1
2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
2.1 原始数据 2
2.2 拟定传动方案 2
2.3 电动机类型的选取 3
2.4 确定传动比的分配 3
2.5 计算各轴的运动及动力参数 3
3 齿轮的设计 4
3.1 选定齿轮类型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4
3.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4
3.3 确定公式中的计算数值 5
3.4 设计计算 6
3.5 计算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 7
3.6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7
3.7 齿轮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 9
4 轴的设计与计算 10
4.1 中间轴的结构设计和校验 10
4.1.1 初定中间轴的最小轴径 10
4.1.2 确定轴的结构方案 10
4.1.3 分析中间轴受力以及计算弯矩扭矩 12
4.1.4 校核轴的强度按照弯扭合成应力 15
4.1.5 选择中间轴的键并且对它进行强度校核 15
4.1.6 校核所使用的轴承的寿命 16
4.2 设计高速轴的结构并且校验 17
4.2.1 选择高速轴的最小轴径 17
4.2.2 确定轴的结构方案 17
4.2.3 求轴上载荷 18
4.2.4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2.5 校核高速轴轴承寿命 21
4.3 设计低速轴的结构并进行校验 22
4.3.1 先进行设定低速轴轴径 22
4.3.2 设计低速轴的结构 22
4.3.3 低速轴的受力分析并计算弯矩扭矩 23
4.3.4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26
4.3.5 低速轴上键的选取并且进行强度校核 27
4.3.6 低速轴轴承的寿命校核 27
5 润滑方式,润滑剂牌号及密封件的选择以及漏油问题 27
5.1 选择润滑方式 27
5.2 密封方式选择 28
5.3 漏油问题 28
6 减速器的箱体的结构设计 28
6.1 箱体结构尺寸 28
6.2 箱体附件 29
7 加工工艺 30
7.1 齿轮轴加工工艺方法:?(村料为20CrMmMo) 30
7.2 齿轮加工工艺方法:?(材料为20CMnMo) 30
7.3 轴加工工艺方法:(材料为42CMo) 30
7.4 箱体加工工艺方法:(材料为Q235A焊接件) 30
8 环境与经济性 31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三维效果图 36
1 引言
减速机就是一种传动装置,它是通过发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连接并作用,从而改变机械传输速度。它的分类纷繁复杂,至于它具体的分类,这里就不赘余了,我这篇论文主要是讨论YNL385圆柱减速器,减速器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很多,大到矿山机械,小到机器人关节上使用的微小减速器,确实现代减速器也是朝着精密化,小型化方向发展,组成减速器的各标准间性能也更加优越。
减速机在我国的生产源于建国后的十几年,我们以前主要是仿制国外的形状,就是走的引进消化的路线,这样呢,我们也的确有所进步,但是那时候我们国家很穷,很落后,哪里还有精力去大力研发或者制造,所以我们造不出比较好的减速器。但是二十年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信奉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我们的各行各业都飞快发展,再加上出现的新技术,减速器发展如虎添翼。我们国家的减速器工厂也快速发展,比如我所实习的金象企业,原来就是淮阴的一家国有企业,然后它在新技术来临的时候果断跟上时代步伐,厂长带着全体员工入股购买新设备,建设恒温车间,在当时进入了减速机建造前列,设备也被国家列为战备物质。
当然一个行业的发展市场和政策固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科技的进步能够生产出高性能的设备了以及相应的制造理论的完善外加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把产业上下游打通为它的发展保驾护航。
这一次的技术革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第一个是我们研究更高质量的钢材提高了减速器的刚度和强度,这样在同等使用情况下相对于以前来说,不必那么笨重,结构也更优化,对于噪声,漏油等问题也相对优化了。第二点就是国家制定统一标准,使减速器中许多零件变为标准件,这样降低了成本,也使各家公司更加专注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避免了求大不求精。第三个是由于应用场合的多元化,减速器的造型也变得多种多样。这就是市场需求也促进了革新。
以前我们工业体系不完善,很多生产受制于人,后来我们的领导人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我们这么样拥有庞大人口和无穷潜力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所以我们减速器行业也得益于我们内部完善的工业体系。
进步是很大的,但差距也是明显的,从这点上我们既不自卑也不能盲目乐观。作为传统的制造强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减速机产品在设计水平、所用材料、质量控制、精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在国际上竞争我们还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毕竟我们起步晚,而且现在市场对减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以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而行业的国外巨头依旧深耕市场,且在技术方面持续发力,也不是说减速器行业,因为我国不太重视基础研究,所以现在研究人员能够设计除开精密可靠的减速器,但是我们缺乏好的材料和合理的工艺,所以我们如果想成为减速器强国也是任重而道远啊。但是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研究和崛起是未来的必走之路,之前我们一直靠人口红利和广大的市场发家,可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低端制造靠量取胜的路真的是走不通的了,还有就是联想到中兴作为全球第三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就是因为不注重自我研发,然后美国一制裁,它就扛不住了,这就是提醒了我们核心技术一定要靠自己。所幸的是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机械的学生,也衷心希望我们国家真正掌握核心科技,不受制于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20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