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电脑的电磁兼容性检测(附件)【字数:817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这些产品在我们日常使用中产生了一些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电磁能量会影响到其它设备的工作,就形成了电磁干扰,因此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许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题便以电脑为载体向大家介绍电磁兼容的相关设备和标准以及如何对电脑这一常见的电子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检测。课题着重对电磁兼容检测的测试内容及设备操作进行叙述。
目录
引言 1
一、绪论 2
(一)电磁兼容的历史发展 2
(二)课题设计背景 2
二、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2
三、电磁干扰的方式 3
四、电磁兼容的试验方法 3
五、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目的、设备及操作 3
(一)辐射发射(辐射骚扰)试验 3
(二)传导骚扰试验 5
(三)谐波电流试验 6
(四)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8
(五)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11
(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2
(七)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4
(八)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15
(九)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17
六、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新奇的电子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相对应的便是我们面临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电磁干扰,而这些电磁干扰也会对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因此,在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已受到大多数生产商的高度重视。
电脑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问题。例如人体触摸电脑时有可能会产生静电,静电对正常工作的电脑而言就是一种电磁干扰。但是日常生活中电脑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硬件设备出现故障,以及电脑系统本身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介绍电脑的电磁兼容检测,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电磁兼容检测的重要性,对电磁兼容的检测项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传导发射、抗扰度和辐射发射、抗扰度)。
一、绪论
(一)电磁兼容的历史发展
过去在军事领域之外,对于电磁兼容性并不是特别重视,而即便是军事领域对于电磁兼容性绝大大多数设备制造商也并不重视。最为经典的案例便是1967年美国的土星V阿波罗12火箭载人飞船起飞后遭遇两次雷击。经研究是由于火箭和发动机火焰所形成的导体人为的诱发了雷击。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电磁兼容性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案例不断增加,使得许多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对相关设备制造商采取了措施,要求设备制造商们的设备只有经过相关测试且合格后才能够对外销售。
各国的相应组织机构开始研究电磁兼容问题,寻找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出现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不少国家都成立了相关的检测和认证机构,我们比较熟悉有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欧洲的标准委员会(CEN)、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及英国标准部(BSI)。她们互相交流学习一起制定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在这众多机构中还有一个最重要国际组织,它便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它拥有多个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全职分会。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电磁兼容认证起步比较晚,我国对于电磁兼容并没有相关的概念,对此也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制定,许多国内的产品研发人员也并不了解电磁兼容,许多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完全没有考虑到电磁兼容这一项,导致产品根本无法投入国外市场。
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了解到许多国外的电磁兼容检测标准,使得在我国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产生越来越高的重视,政府开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和相关的实施细则,从多种渠道推动国内电磁兼容检测个研究的工作。在2002年法律强制规定任何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才能够对外销售。
(二)课题设计背景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hility)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而电子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总会遇到复杂多样的干扰。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便是最为常见的情况。本论文主要以电脑为载体向大家介绍电磁兼容检测的相关设备和标准以及如何对电脑这一常见的电子产品进行国家3C标准的电磁兼容检测。让大家对电磁兼容检测有比较全面对了解。
二、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只要有电磁兼容问题就一定有干扰源、能传播干扰能量的路径、受到干扰的设备这三个条件。
1、干扰源:能够产生干扰能量的设备。这种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例如我们的手机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干扰源。
2、敏感源:受到能量干扰的设备。
3、干扰(耦合)路径:能够将干扰能量传递到某个正常工作设备的路径,路径有多种多样,电线就可以是一种传导的路径。
三、电磁干扰的方式
电磁干扰方式我们常见的有传导和辐射两种,我们正常见到的是传导干扰比较多,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很多是要充电或者就需要借电使用的,而很多干扰能量就可以通过电源线传递运行设备。相对而言辐射干扰就比较少见,因为辐射需要干扰源发出比较大的能量且不用通过线缆传递能量,直接从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给设备传递干扰能量。
传导干扰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线缆传递干扰能量,例如,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的充电线对其施加干扰。传导涉及的测试项目有传导发射测试、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辐射不用通过线缆传递干扰,而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进行干扰,辐射测试必须是在暗室进行,涉及的测试项目有辐射发射测试、射频场辐射抗扰度测试。
当然不只是这两种,还有一些是瞬态干扰,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但是产生的能量较高,能够对设备造成比较大的故障。像电脑死机、蓝屏等。常见的瞬态干扰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静电放电干扰。
目录
引言 1
一、绪论 2
(一)电磁兼容的历史发展 2
(二)课题设计背景 2
二、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2
三、电磁干扰的方式 3
四、电磁兼容的试验方法 3
五、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目的、设备及操作 3
(一)辐射发射(辐射骚扰)试验 3
(二)传导骚扰试验 5
(三)谐波电流试验 6
(四)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8
(五)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11
(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2
(七)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4
(八)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15
(九)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17
六、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新奇的电子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相对应的便是我们面临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电磁干扰,而这些电磁干扰也会对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因此,在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已受到大多数生产商的高度重视。
电脑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问题。例如人体触摸电脑时有可能会产生静电,静电对正常工作的电脑而言就是一种电磁干扰。但是日常生活中电脑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硬件设备出现故障,以及电脑系统本身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介绍电脑的电磁兼容检测,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电磁兼容检测的重要性,对电磁兼容的检测项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传导发射、抗扰度和辐射发射、抗扰度)。
一、绪论
(一)电磁兼容的历史发展
过去在军事领域之外,对于电磁兼容性并不是特别重视,而即便是军事领域对于电磁兼容性绝大大多数设备制造商也并不重视。最为经典的案例便是1967年美国的土星V阿波罗12火箭载人飞船起飞后遭遇两次雷击。经研究是由于火箭和发动机火焰所形成的导体人为的诱发了雷击。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电磁兼容性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案例不断增加,使得许多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对相关设备制造商采取了措施,要求设备制造商们的设备只有经过相关测试且合格后才能够对外销售。
各国的相应组织机构开始研究电磁兼容问题,寻找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出现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不少国家都成立了相关的检测和认证机构,我们比较熟悉有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欧洲的标准委员会(CEN)、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及英国标准部(BSI)。她们互相交流学习一起制定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在这众多机构中还有一个最重要国际组织,它便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它拥有多个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全职分会。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电磁兼容认证起步比较晚,我国对于电磁兼容并没有相关的概念,对此也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制定,许多国内的产品研发人员也并不了解电磁兼容,许多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完全没有考虑到电磁兼容这一项,导致产品根本无法投入国外市场。
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了解到许多国外的电磁兼容检测标准,使得在我国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产生越来越高的重视,政府开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和相关的实施细则,从多种渠道推动国内电磁兼容检测个研究的工作。在2002年法律强制规定任何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才能够对外销售。
(二)课题设计背景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hility)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而电子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总会遇到复杂多样的干扰。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便是最为常见的情况。本论文主要以电脑为载体向大家介绍电磁兼容检测的相关设备和标准以及如何对电脑这一常见的电子产品进行国家3C标准的电磁兼容检测。让大家对电磁兼容检测有比较全面对了解。
二、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只要有电磁兼容问题就一定有干扰源、能传播干扰能量的路径、受到干扰的设备这三个条件。
1、干扰源:能够产生干扰能量的设备。这种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例如我们的手机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干扰源。
2、敏感源:受到能量干扰的设备。
3、干扰(耦合)路径:能够将干扰能量传递到某个正常工作设备的路径,路径有多种多样,电线就可以是一种传导的路径。
三、电磁干扰的方式
电磁干扰方式我们常见的有传导和辐射两种,我们正常见到的是传导干扰比较多,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很多是要充电或者就需要借电使用的,而很多干扰能量就可以通过电源线传递运行设备。相对而言辐射干扰就比较少见,因为辐射需要干扰源发出比较大的能量且不用通过线缆传递能量,直接从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给设备传递干扰能量。
传导干扰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线缆传递干扰能量,例如,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的充电线对其施加干扰。传导涉及的测试项目有传导发射测试、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辐射不用通过线缆传递干扰,而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进行干扰,辐射测试必须是在暗室进行,涉及的测试项目有辐射发射测试、射频场辐射抗扰度测试。
当然不只是这两种,还有一些是瞬态干扰,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但是产生的能量较高,能够对设备造成比较大的故障。像电脑死机、蓝屏等。常见的瞬态干扰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静电放电干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