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监测系统[20191213110341]
摘 要
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深入,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和运行成本成为业内的焦点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能耗的监测与管理,通过对建筑各种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和智能IT系统的检测与分析,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从而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能源管理与节能水平。
本课题按照物联网的设计思想开发研究了一套能耗远程监测系统,实现能耗参量感知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与局域网内多个控制端对同一感知节点的远距离无线监控。能耗参量感知节点硬件设计采用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控制A/D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能效电流、电压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计算出能耗功率,最后通过电平转换芯片将各能耗参量的TTL电平转为USB RS232电平后由无线串口UART发送到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软件采用组态软件( MCGS)设计,实现现场感知节点能耗参量的无线数据接收与实时处理,包括能耗参量的实时数据显示、报警及指示灯显示、历史数据及历史曲线的显示与查询和能耗累计等功能,完成对电机能效的大小及电机运行状况的多点监测。
本课题设计的模拟能耗远程监测系统精度一般,具有操作简单、多点实时监控等特点,是基于物联网的能耗智能感知技术工程实践的有益尝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物联网UART能耗监测A/D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内各大城市能耗检测研究情况 2
1.2.2 国外能耗检测平台设计现状 2
1.2.3 物联网及其在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3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各章节安排 5
1.3.1 主要工作 5
1.3.2 各章节安排 5
第2章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7
2.1 基于物联网思想的能耗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 7
2.2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主要组成模块 8
2.2.1模拟电压、电流采集与转换显示部分 8
2.2.2 无线串口UART通信 9
2.2.3 监测界面能耗监测界面 11
2.2.4 硬件终端液晶显示模块 12
第3章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的终端系统设计 14
3.1 终端系统硬件部分 14
3.1.1 该系统硬件终端设计 14
3.1.2 硬件终端的主控芯片 14
3.1.3 PCB中的设计技巧 20
3.2 终端系统软件部分 21
3.2.1 ADC0809与51单片机的接口机应用程序 21
3.2.2 51单片机上实现无线串口通信协议 22
第4章 能耗监测系统的服务器端设计 25
4.1 服务器端设计思路 25
4.2 系统服务器端总体结构框图 25
4.3 MCGS数据设计 26
4.3.1 实时数据库设计 26
4.3.2 主要脚本程序 27
4.4 远程控制终端软件的详细设计 28
4.5 硬件终端系统与服务器端监测界面数据连接 29
第5章 系统调试 32
5.1 系统硬件调试 32
5.2 系统软件调试 32
5.3 无线串口故障排除方法 33
5.4 实验结果分析 33
第6章 总结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9
附录一 源程序 40
附录二 PCB图及实物图 46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匮乏和社会不断增加的对能源的需求已成为制约社会不断发展的冲突矛盾之一。能耗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造成了巨大压力。2004年我国的建筑终端能耗为:电能5060亿kwh,煤炭、燃气共折合为2.7亿吨标准煤,合计共占社会总能耗的25.5%,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情况,我国2020年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年标煤和新增耗电5800--6300亿度/年,合计折合电力约1.3亿度,新增量相当于现在建筑总能耗的1.3倍。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很快就会超过工业,交通业等行业而最终成为能耗首位。根据最近30年来能源界的研究和调查,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也将成为提高社会能源使用率的首要因素。[6]
然而,从现行的国家统计年报体系中,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能耗统计数据,只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计划,工作计划时缺少有效的建筑能耗信息,有效的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可以给出建筑物所消耗中端能源的数据,定量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特点,不同地域的建筑耗能,建筑内不同终端耗能特点等。设计搭建建筑能耗平台,并且使其有效运行,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已经把能源节约列入基本国策,建筑节能也日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会。
并且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技术,对建筑物的的水、气、电、暖等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量式监测。它是一种更主动的楼宇能耗采集手段。实行自动、集中、定时远传存储,按用量的峰、平、谷时间和季节自动高速复费率去核算每个用户的用量实时精确地显示个用户的实际用量,自动完成计量、存储、统计、分析、制表、入档,为计量收费、节能降耗、能耗考核、能耗实时监控提供依据避免了人为的误差及实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节约管理费用。
因此该系统主要是以电机为对象,模拟楼宇的电能消耗监测的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监测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各大城市能耗检测研究情况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对能耗进行分析统计。但是在国家积极构建能耗检测系统平台的背景下,我国在北京、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年01月03日 ,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对北京实施能源审计的部分北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均电耗、水耗进行统计,统计表明,公共建筑耗电量是普通建筑5倍?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
在所有公共建筑中,商场耗电最多,信息显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专院校的学生宿舍以及写字楼、酒店、商场、体育场馆和医院等,每平米建筑的耗电量商场最 高,年耗电量达到175.5度; 大专院校办公楼最低,为34.57度;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则为85.4度,而人均年耗电量,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则达到了3072. 5度。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大的现象,指出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实行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其中2009年5月26日,住建部节能和科技司组织对深圳市首期试点工程进行了验收,并顺利通过了验收。专家组的评价意见认为:“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台建设试点的城市,技术路线准确,工作方法科学,工作思路清晰,平台建设属于国际首创”。深圳市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号召的情况下,已完成了国家首期试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约450栋“大型公建”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的统计和368栋“大型公建”能源审计以及首期50栋“大型公建”能耗动态实时监测设备安装以及深圳市建筑能耗数据中心一期建设,250栋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也已完成。
1.2.2 国外能耗检测平台设计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就全面展开建筑节能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详细、准备的建筑能耗数据,开始采用统一的方法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1976年英国开始对建筑物进行能耗调查,建成了包括建筑类型、空调形式等在内的详细能耗状况数据库。同时代的美国也有国家标准局负责对建筑能耗进行统计,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名为“Energy Audit”的能源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建筑物分类、特征、围护结构状况、采暖/空调系统状况、太阳辐射状况等。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使用较广泛、收集建筑物数量较多的数据库有能源部的(DOE)的CBECS和加利福尼亚州的CEUS,其中CBECS收集了大约6000栋建筑物的数据,他们还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建筑能耗基准评价工具。但国内尚无完善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5]
1.2.3 物联网及其在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目前架构:
虽然物联网的定义不清晰,物联网的结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非常著名的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图1.1物联网目前架构
感知层:感知层像是物联网的面部皮肤和五官,主要是识别物体和搜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条形码标签和读出器,RFID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相机,GPRS,传感器,终端和传感网络。其主要任务识别对象,收集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就像物联网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和处理信息。网络层包括一个通信融合网和互联网,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等。网络层将会传输和处理从感知层得到的信息。
应用层:为了实现广泛的智能化,应用层综合了物联网的社会分工和产业需求。像人类社会劳动力的分工之后,形成人类社会一样,应用层结合需要实现智能化的行业,是物联网和应用技术最深的融合。
系统主要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构架结构设计的,一般分为三层:硬件终端层、网络通讯层和远程监控层。物联网主要用在网络通讯层和远程监控层。
远程监控层:
该层针对能耗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工业级计算机、打印机、UPS 电源等组成。监测系统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对采集的现场各类数据信息计算、分析与处理,并以图形、数显、声音等方式反映现场的运行状况。监控主机:用于数据采集 、处理和数据转发。为系统内或外部提供数据接口,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和分析工作。打印机:系统召唤打印或自动打印图形、报表等。模拟屏:系统通过通讯方式与智能模拟屏进行数据交换,形象显示整个系统运行状况。UPS:保证计算机监测系统的正常供电,在整个系统发生供电问题时,保证站控管理层设备的正常运行。
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通讯管理机、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负责对现场设备回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等工作的同时,转达上位机 对现场设备的各种控制命令。通讯管理机:是系统数据处理和智能通讯管理中心。它具备了数据采集与处理 、通讯控制器、前置机等功能。以太网 设备:包括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通讯介质:系统主要采用屏蔽双绞线、光纤以及无线通讯等。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能耗监测的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物联网的分层技术对能耗感知和监测,进而得到科学可信的基础数据。采集的数据通过光纤、GPRS/COMA、EVDO/WiFi等网络传输方式,有数据导入服务传送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系统的管理,以及能耗数据的储存、加工、查询、分析等高级能源管理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管理与节能运行水平,满足了”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及相关要求。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各章节安排
1.3.1 主要工作
根据能耗监测系统的特点,设计主要以电机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楼宇电器能耗监测,但是由于条见限制,该系统主要通过采集两组电流电压的模拟量,手动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压电流信号,从而改变用电设备能耗的办法取代电机。通过无线串口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在远程控制界面上实现对用电机能耗的监测、查询、控制和计算。结合目前社会对电机能耗监测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的需求,对楼宇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进行研究并设计出一款功能齐全,管理方便的检测系统,并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能耗监测数据的共享。本文拟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摘 要
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深入,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和运行成本成为业内的焦点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能耗的监测与管理,通过对建筑各种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和智能IT系统的检测与分析,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从而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能源管理与节能水平。
本课题按照物联网的设计思想开发研究了一套能耗远程监测系统,实现能耗参量感知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与局域网内多个控制端对同一感知节点的远距离无线监控。能耗参量感知节点硬件设计采用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控制A/D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能效电流、电压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计算出能耗功率,最后通过电平转换芯片将各能耗参量的TTL电平转为USB RS232电平后由无线串口UART发送到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软件采用组态软件( MCGS)设计,实现现场感知节点能耗参量的无线数据接收与实时处理,包括能耗参量的实时数据显示、报警及指示灯显示、历史数据及历史曲线的显示与查询和能耗累计等功能,完成对电机能效的大小及电机运行状况的多点监测。
本课题设计的模拟能耗远程监测系统精度一般,具有操作简单、多点实时监控等特点,是基于物联网的能耗智能感知技术工程实践的有益尝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物联网UART能耗监测A/D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内各大城市能耗检测研究情况 2
1.2.2 国外能耗检测平台设计现状 2
1.2.3 物联网及其在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3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各章节安排 5
1.3.1 主要工作 5
1.3.2 各章节安排 5
第2章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7
2.1 基于物联网思想的能耗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 7
2.2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主要组成模块 8
2.2.1模拟电压、电流采集与转换显示部分 8
2.2.2 无线串口UART通信 9
2.2.3 监测界面能耗监测界面 11
2.2.4 硬件终端液晶显示模块 12
第3章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的终端系统设计 14
3.1 终端系统硬件部分 14
3.1.1 该系统硬件终端设计 14
3.1.2 硬件终端的主控芯片 14
3.1.3 PCB中的设计技巧 20
3.2 终端系统软件部分 21
3.2.1 ADC0809与51单片机的接口机应用程序 21
3.2.2 51单片机上实现无线串口通信协议 22
第4章 能耗监测系统的服务器端设计 25
4.1 服务器端设计思路 25
4.2 系统服务器端总体结构框图 25
4.3 MCGS数据设计 26
4.3.1 实时数据库设计 26
4.3.2 主要脚本程序 27
4.4 远程控制终端软件的详细设计 28
4.5 硬件终端系统与服务器端监测界面数据连接 29
第5章 系统调试 32
5.1 系统硬件调试 32
5.2 系统软件调试 32
5.3 无线串口故障排除方法 33
5.4 实验结果分析 33
第6章 总结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9
附录一 源程序 40
附录二 PCB图及实物图 46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匮乏和社会不断增加的对能源的需求已成为制约社会不断发展的冲突矛盾之一。能耗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造成了巨大压力。2004年我国的建筑终端能耗为:电能5060亿kwh,煤炭、燃气共折合为2.7亿吨标准煤,合计共占社会总能耗的25.5%,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情况,我国2020年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年标煤和新增耗电5800--6300亿度/年,合计折合电力约1.3亿度,新增量相当于现在建筑总能耗的1.3倍。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很快就会超过工业,交通业等行业而最终成为能耗首位。根据最近30年来能源界的研究和调查,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也将成为提高社会能源使用率的首要因素。[6]
然而,从现行的国家统计年报体系中,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能耗统计数据,只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计划,工作计划时缺少有效的建筑能耗信息,有效的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可以给出建筑物所消耗中端能源的数据,定量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特点,不同地域的建筑耗能,建筑内不同终端耗能特点等。设计搭建建筑能耗平台,并且使其有效运行,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已经把能源节约列入基本国策,建筑节能也日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会。
并且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技术,对建筑物的的水、气、电、暖等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量式监测。它是一种更主动的楼宇能耗采集手段。实行自动、集中、定时远传存储,按用量的峰、平、谷时间和季节自动高速复费率去核算每个用户的用量实时精确地显示个用户的实际用量,自动完成计量、存储、统计、分析、制表、入档,为计量收费、节能降耗、能耗考核、能耗实时监控提供依据避免了人为的误差及实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节约管理费用。
因此该系统主要是以电机为对象,模拟楼宇的电能消耗监测的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监测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各大城市能耗检测研究情况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对能耗进行分析统计。但是在国家积极构建能耗检测系统平台的背景下,我国在北京、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年01月03日 ,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对北京实施能源审计的部分北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均电耗、水耗进行统计,统计表明,公共建筑耗电量是普通建筑5倍?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
在所有公共建筑中,商场耗电最多,信息显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专院校的学生宿舍以及写字楼、酒店、商场、体育场馆和医院等,每平米建筑的耗电量商场最 高,年耗电量达到175.5度; 大专院校办公楼最低,为34.57度;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则为85.4度,而人均年耗电量,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则达到了3072. 5度。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大的现象,指出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实行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其中2009年5月26日,住建部节能和科技司组织对深圳市首期试点工程进行了验收,并顺利通过了验收。专家组的评价意见认为:“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台建设试点的城市,技术路线准确,工作方法科学,工作思路清晰,平台建设属于国际首创”。深圳市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号召的情况下,已完成了国家首期试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约450栋“大型公建”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的统计和368栋“大型公建”能源审计以及首期50栋“大型公建”能耗动态实时监测设备安装以及深圳市建筑能耗数据中心一期建设,250栋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也已完成。
1.2.2 国外能耗检测平台设计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就全面展开建筑节能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详细、准备的建筑能耗数据,开始采用统一的方法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1976年英国开始对建筑物进行能耗调查,建成了包括建筑类型、空调形式等在内的详细能耗状况数据库。同时代的美国也有国家标准局负责对建筑能耗进行统计,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名为“Energy Audit”的能源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建筑物分类、特征、围护结构状况、采暖/空调系统状况、太阳辐射状况等。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使用较广泛、收集建筑物数量较多的数据库有能源部的(DOE)的CBECS和加利福尼亚州的CEUS,其中CBECS收集了大约6000栋建筑物的数据,他们还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建筑能耗基准评价工具。但国内尚无完善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5]
1.2.3 物联网及其在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目前架构:
虽然物联网的定义不清晰,物联网的结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非常著名的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图1.1物联网目前架构
感知层:感知层像是物联网的面部皮肤和五官,主要是识别物体和搜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条形码标签和读出器,RFID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相机,GPRS,传感器,终端和传感网络。其主要任务识别对象,收集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就像物联网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和处理信息。网络层包括一个通信融合网和互联网,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等。网络层将会传输和处理从感知层得到的信息。
应用层:为了实现广泛的智能化,应用层综合了物联网的社会分工和产业需求。像人类社会劳动力的分工之后,形成人类社会一样,应用层结合需要实现智能化的行业,是物联网和应用技术最深的融合。
系统主要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构架结构设计的,一般分为三层:硬件终端层、网络通讯层和远程监控层。物联网主要用在网络通讯层和远程监控层。
远程监控层:
该层针对能耗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
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通讯管理机、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能耗监测的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物联网的分层技术对能耗感知和监测,进而得到科学可信的基础数据。采集的数据通过光纤、GPRS/COMA、EVDO/WiFi等网络传输方式,有数据导入服务传送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系统的管理,以及能耗数据的储存、加工、查询、分析等高级能源管理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管理与节能运行水平,满足了”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及相关要求。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各章节安排
1.3.1 主要工作
根据能耗监测系统的特点,设计主要以电机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楼宇电器能耗监测,但是由于条见限制,该系统主要通过采集两组电流电压的模拟量,手动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压电流信号,从而改变用电设备能耗的办法取代电机。通过无线串口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在远程控制界面上实现对用电机能耗的监测、查询、控制和计算。结合目前社会对电机能耗监测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的需求,对楼宇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进行研究并设计出一款功能齐全,管理方便的检测系统,并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能耗监测数据的共享。本文拟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