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的royalsound打琴设计(附件)
目录
引 言 1
1.1 打琴背景现状 1
1.2 设计打琴的目的和意义 1
2 打琴调研分析 2
2.1 不同种类打琴市场分析 2
2.2 打琴产品特点及现阶段存在问题 2
3 儿童心理学研究 3
3.1 儿童心理学介绍 3
3.2儿童心理学色彩研究 3
3.3儿童心理学色彩研究在玩具上的应用 3
4 打琴声学分析 3
5 设计思路 4
5.1 设计过程构思 4
5.2 最终方案草图 5
5.3最终方案概述 6
5.4产品配色方案 6
5.5产品整体效果和细节展示 7
结 论 8
致 谢 9
参 考 文 献 10
附 录 1 工程图纸
附 录 2 查重报告1 引言
1.1 打琴背景现状
玩具是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工具,在儿童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玩具的分类也很多,在众多的玩具种类中,音乐类玩具很受家长和儿童的青睐。音乐玩具可以刺激儿童听觉的发展,使儿童感受到音乐的美。
在众多的音乐类玩具里,打琴是很具代表性的一种玩具.这次我所研究的课题是基于 Royalsound的打琴设计,目标人群是13岁的儿童,在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处于启蒙阶段,具有较强的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五彩斑斓的琴键也可以让儿童加深对色彩的感受。打琴的底座是木制的,琴键有铁片和木片两种,用小木棒会敲击出不同的音色。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颜色,让孩子对音色更敏感。
该课题基于儿童心理学的Royalsound打琴设计是企业实践课题,根据企业要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中以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产品要适应儿童的特点,安全可靠、结构合理、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由于它是一个企业实践项目,它必须考虑公司的生产成本,公司的设计风格,市场需求以及与公司的加工技术相一致。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使用环保材料。通过设计,考察学生的综合调查,分析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整地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水平的设计。
1.2 设计打琴的目的和意义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越来越多。?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玩具的时候,不再是仅仅要求美观有趣,而更多的看重玩具能带来的教育价值,能够给孩子进行启蒙引导。打琴可以培养孩子对于乐感,色彩的理解,锻炼孩子手眼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和孩子的喜爱。通过对国内外打琴的了解,我发现,现如今的打琴产品,在外观设计上都很保守,没有过多的造型突破,很难吸引儿童的兴趣。基于儿童心理学的Royalsound打琴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来研究儿童的喜好,以儿童的想法来设计一款打琴。最终的打琴不仅在音色上清脆动听,更能在外观上突破限制,激发儿童的购买力。
2 打琴调研分析
2.1 不同种类打琴市场分析
品牌
产品
材料
特点
别仁佳
塑料打琴
造型可爱,能够第一眼抓住孩子和家长眼光。
可来赛
木底铁片打琴
最基础的打琴,细节丰富精致,音质清脆。
木童玩具
木底木片打琴
敲击声音厚重绵长,木片可更改幅度大,可以有更多造型尝试。
(注:本表格中数据均来自个人整理的网络调研)
2.2 打琴产品特点及现阶段存在问题
现如今的市场上,打琴按底座分类可以分为木底打琴和塑料底打琴,按照琴片分类可以分为铁片打琴和木片打琴,铁片打琴声音清脆,而木片打琴声音则相对厚重绵长。其中,铁片打琴又可以分为直铁片打琴和弯铁片打琴。
对于一件音乐类玩具来说,音质是优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塑料打琴因其在外观设计极大的自由度,通过鲜艳的色彩和卡通的外观,第一眼就可以抓住孩子的目光,但同时塑料打琴的音质由于结构是塑料的原因,音质上可能会略微逊色于木底打琴。现在市面上存在的木底打琴,造型的突破都十分有限,并不能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毕竟外观是先决要素,没有好看的外观,也就不会尝试去聆听打琴的音质。
3 儿童心理学研究
3.1 儿童心理学介绍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青年早期(1415岁)的个人心理学变化的学科。儿童心理工作是根据年龄组,如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青春期组织的。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书籍采用的系统; 根据心理过程安排系统,如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力发展、语言发展等。还有一些系统结合了上述两种安排。
3.2儿童心理学色彩研究
色彩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根据心理试验得出:色彩对儿童精神状态的影响尤为明显。适当的色彩刺激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商。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尽量避免过于直接,强烈的色彩视觉刺激,过分刺激,容易使儿童不安,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厌烦。另外,色彩过于鲜艳,不符合科学应用颜色的原则。特别是儿童的视力和神经发育以及情绪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颜色过于单调和僵硬,也会让孩子们视觉疲劳。
产品的色彩设计应以儿童的视觉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基础,寻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颜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