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创意产业调查与统计分析

沿海创意产业调查与统计分析[20191212165426]
摘要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国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特点、趋势的分析,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我国的国情,针对江苏沿海3市创意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先综合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分布特征和人员分布特点,提出我国创意产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然后分别单独分析了江苏沿海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的具体情况,通过当地特色情况,具体分析当地代表性的产业园区,提出不同的发展路线。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人才、对策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第2章 创意产业综述 3
2.1 创意产业内涵 3
2.2 创意产业分类 4
2.3 我国创意产业总体调查分析 4
2.4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7
2.5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9
第3章 连云港创意产业调查与分析 11
3.1 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1
3.2 创意产业之现状、趋势分析 11
3.3 连云港发展创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12
3.4 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13
第4章 盐城创意产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15
4.1 环境特点分析 15
4.2 地方特色创意产业——东方一号 15
4.3 地方特色创意产业——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16
第5章 南通创意产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18
5.1 创意产业引领新走向,交流合作迈向新市场 18
5.2 1895创意产业园 20
第6章 总结 2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目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为特征,以知识产权为依托,以创新为核心的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出现,增强了自主创新力,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创意经济蓬勃发展,江苏沿海3市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成为新时期改变城市结构、提升城市生产力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1)》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人数为9400 万,其中创意产业网民数量约310.2万人,占了总数的3.3%。从数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创业产业从业人员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些人才的出现也必将推动这中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虽然我国创意产业的起步较晚,但凭借其发展速度快、势头强劲的特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如下概括:其一,中央未动,地方先行;其二,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特色鲜明;其三,模式较为单一,集中于创意园区[1]。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了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创意立国的理念,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高到了战略层面。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首先概述了创意产业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思路;第2章概述了我国创意产业的总体情况,通过宏观的概括说明我国创意产业现在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宏观的解决方法;随后的几章分别调查分析了江苏沿海3市的创意产业情况,针对各市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来分析。采用文献调研法,本研究通过大量相关文献阅读,对创意产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案例分析法,在对一些研究问题的分析中,选择一个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对3市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单独的分析。
第2章 创意产业综述
2.1 创意产业内涵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是对创意产业最早的定义。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创意产业的定义是:通过创意与技术的充分开拓和利用,附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分配具有社会、经济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成就一个创造财富与就业的生产系统。
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分类,我国各省市定义及分类不尽相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当然也有部分城市更多地接受 “创意产业”这一提法。创意产业门类很多,它通常包括软件及计算机服务、建筑艺术、旅游、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和广告等等。此外,还包括音乐、体育、手工艺品、博物馆等。
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宗旨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为基础,它的源泉是人的大脑。创意产业是人类“智慧的产业化”。作为新崛起的产业,创意产业既有生产性服务的内容,如印刷包装、软件、设计、研究开发、咨询、策划等,也有消费性服务的内容,如文化艺术、信息、时尚和娱乐等。由此可以说,创意产业是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图2.1 创意产业相关名词关系图
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咨询高端环节的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业,高新技术、创新思维等无形资产就是其核心,赋予产品高于物质的精神意义,提升市场价值。创意产业是极具创新性的,创意产业能够形成一种产业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创新性。同时,创意产业的思想在无形中也不断地渗透进了其他产业。概括起来说,创意产业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增长性等基本特征。
2.2 创意产业分类
表2.1 创意产业分类
类型 代表国家 特点
欧美型 英国、美国 精神产品层面 文化产业为主体
亚太型 日本、韩国 精神、物质 产品层面 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
本土型 中国大陆地区 物质产品层面 产业服务为主体
2.3 我国创意产业总体调查分析
2.3.1 创意产业区域
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按照空间布局可以大致分为六大创意产业区域:
表2.2 创意产业区域
创意产业区域 优势行业
首都创意产业区 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品交易
中部创意产业区 电视广播
长三角创意产业区 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
珠三角创意产业区 广告、影视、印刷、动漫
滇海创意产业区 影视、服装
川陕创意产业区 网络动漫游戏
2.3.2 创意人群分布特征
(1)创意设计人群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年轻化。
图2.2 2012年中国创意设计行业年龄分布
从调查得知,78%的创意设计从业者为男性,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高达93%。
20—30岁之间的人大多是上班族及在校学生,这类人群往往充满活力和干劲,好奇心也比较强,能够更快的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在日常工作或者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数字化工具和互联网络,并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而目前的创意工作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师更频繁的借助数码设备、计算机、扫描仪等辅助工具。所以创意设计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创意设计行业的年龄分布。
(2) 创意设计人群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从业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达到24%华北地区,其次是分别占了22%的华东地区和20%的华南地区,然后是占了14%的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占了8%,东北地区也是8%,而从业者最少的是西北地区,只占了总数的4%。很显然,这与我国人口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图2.3 2012年中国创意设计行业人员区域分布
(3) 目前来讲,创意设计人群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教育业和广告业等行业,其余的建筑房产业、商业也有极少量的分布[2]。
表2.3 2012年中国创意设计人群所在行业分布
行业 人数 比例 行业 人数 比例
计算机/互联网 609 23.0% 人文艺术业 43 1.6%
教育业 473 17.9% 新闻出版业 39 1.5%
广告业 418 15.8% 广播电影电视业 33 1.2%
专业设计制作公司 261 9.9% 社会服务业 26 1.0%
其他 239 9.0% 能源和交通 24 0.9%
物业 148 5.6% 电信业 23 0.9%
制造业 93 3.5% 金融业 21 0.8%
政府机关 77 2.9% 餐饮娱乐行业 10 0.4%
建筑房产业 54 2.0% 公关咨询行业 8 0.3%
商业和贸易 49 1.9%
(4) 创意设计人群上网频率很高,对互联网高度依赖的。
图2.4 2012年创意设计人群上网频率分布情况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有96.7%的创意设计从业人员每天至少上网一次,上网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5) 网络成为创意设计从业人员信息的第一来源。
图2.5 2012年创意设计人群获得创意资讯来源
2.4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创意概念亟待界定[3]。
在这个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创意产业也在迅速崛起,相关从业人员也在增加中,但遗憾的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背景及深入内涵不够清楚,造成使用时出现不明确的现象,甚至用错。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意产业也被迅速的推广,但是这种发展往往急于迅速提升生产力,反而忽视了发展创意产业的真正意义。
(2)创意产业相关人才匮乏[4]。
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倡导以人为本的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创意人才的缺失会导致创意产业发展停滞不前,难有重大成果。由于没有健全的创意人才培养机制,大量缺少擅长经营管理又详细了解相关知识的管理者;由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又造成了创意灵感频发、思维活跃的创意者的缺失。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人才总量上,还是人才结构结构、人才素质上都还远远未达到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3)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深度,对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够重视。
我国拥有华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并充分利用这些伟大的财富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成了我国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优秀产品的意义完全超越了物质的本身价值,通过赋予其精神意义,使产品价值得到升华。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又具有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文化的传承,不同文化的对碰与交流,使国内许多地区都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等。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往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4)现有创意园区模式存在问题。
我国的创意园区建设步伐是非常可观的,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各种创意园区,然而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现象却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京沪两地众多的创意产业园区,对于诸如发展方向、商业模式等软件方面问题只是粗略的规划,却将精力放在了在硬件设施和形象建设上。这些园区或由企业摇身演变而来,或由政府大力推动, 在关键环节完全没有仔细、深入地设计和规划,并没有带来可观的生产力的提升[10]。
(5)未能从战略层面规划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央未动,地方先行”的特点使得各地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了地方能动性,但是这种特色带来了一些显然的弊端,没能从战略的高度规划整个产业的发展,致使对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走了很多的弯路,同时长远的产业发展目标也不够明确,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走一步看一步。由于缺乏中央政府的引领,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1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