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

一直以来城市化是人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城市化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而传统的单一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化发展状况,因此有必要根据多指标的特点,采用复合的城市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本文对城市化质量的评价从人口、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居民生活、环境五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各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找出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对各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2
1. 城市化研究 2
1.1城市化概念 2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2.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2.1建立城市化质量体系指标的基本原则 3
2.2指标体系的建立 3
3.城市化质量评价方法[20] 5
3.1因子分析 5
3.2聚类分析 5
4.城市化质量分析——以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为例 5
4.1数据来源 5
4.2数据处理[22] 5
4.2.1因子分析 5
4.2.2聚类分析 12
5.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13
5.1结论分析 13
5.2政策建议 15
6.结论与展望 15
6.1结论 15
6.2不足和展望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对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
信科111 李梦珂
引言
analysis
引言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城市化是现今人类社会较为重要的一种空间现象,不仅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进一步拉动国家内需增长的源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有将近一半的中国人口都生活在城市里,而城市的发展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逐步认识到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而,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已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往对城市质量的研究大多采取单一指标法,例如仅用非农人口的比重反应城市发展状况。这一做法虽然可行,却不能准确有效的反应城市发展趋势。面对这一现象,诸多学者早已开始采用综合评价法[1](客观、公平、合理、全面的评价)开展城市化理论的探究性学习。
本文将统计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选取若干典型指标,建立能够综合分析城市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选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2014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研究江苏省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最后将13个城市的分析结果与各地区的近况相结合,进而因地制宜的拟定出如何更深层次的提高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程度的建议。
城市化研究
1.1城市化概念
每个人对城市化的认识都有差异,因此,有关城市化的界定就有很多种说法。不一角度看待城市化这种现象,则所认识的城市化也不尽相同。人口学中城市化是农业人口演变成城市人口,同时也是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汇集和迁徙的历史过程;地理学中城市化是农村特有的地貌转化成繁华的都市景象;社会学中城市化是农村独特的田园生活实现向繁忙的都市生活的转型,城市文明慢慢向农村渗透;经济学中城市化是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型成为城市独有的生产模式[2]。
可见,城市化不单是人们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进程,也是社会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人类生活习惯和区域地貌的改变,相应的伴随着传统的农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更重要的是该地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识[3]。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不同领域的诸多学者关注,有关城市化水平程度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国外对城市化质量的直接研究较少,但相关资料却很丰富,如GeneHsin Chang(2006)[4]指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以低度城市化开始,后经改革开放逐步消除差异。除此之外国外还有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5]、居民生活质量[6]、城镇化质量[7]、城市自身发展状况[8]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参考资料能促进我们正确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质量,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习借鉴意义。
以往国内研究习惯用城市人口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质量,此方法虽简易,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的国内研究不再受限于人口比重,更是从经济、资源、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城市化质量。
叶裕民[9]是国内最早进行城市化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不仅得到其他学者认同,而且对他们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刘春燕[10]对新疆城镇化质量评价,孙静等人[11]对河南城镇化质量的研究都受到了叶裕民的影响。朱龙杰和白先春[12]认为,分析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袁晓玲等人[13]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层次上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并借助软件SPSS18.0,并分析了陕西省十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王家庭等人[14]指出,城镇化率是评价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并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法探究了我国30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化程度。韩增林和刘天宝[15],从就业、经济建设、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社会、城市用地等十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探究了我国若干个地级市的发展情况。国家城调总队福建省课题组[16]从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区域载体层次的六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指数法研究了华东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于涛、张京祥等人[17]以常熟作为典例进行分析,并从生活、经济、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环境、公共设施等六个方面探究其城市化水平的程度,该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的发展核心应当是逐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2.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建立城市化质量体系指标的基本原则
测定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程度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在选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8]:
综合性原则。全方位把握城市化的意义,综合考虑城市化质量与人口、经济、产业结构、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性,体现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对各因素进行综合描述才能易于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客观真实的反映目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数据要客观,来源要可靠,指标之间应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含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8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