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的分析和预测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进行了预测,研究了它们的发展趋势。首先根据查询的数据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进行了研究,确定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它们的拥有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得出移动电话现阶段发展仍呈现上升趋势、固定电话市场在不断地衰退的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拥有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2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2
2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3
2.1 移动电话的市场现状 4
2.2 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5
3 影响因素 8
3.1 国内生产总值 8
3.2 全国总人口 8
3.3 居民消费水平 8
3.4 人均可支配收入 8
3.5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的产量 9
3.6 其他因素 9
4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9
4.1 预测方法 9
4.2 数据的采集 9
4.3 移动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11
4.4 固定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14
5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策略 17
5.1 移动电话发展策略 17
5.2 固定电话发展策略 18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增长,移动电话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而固定电话虽然优点有很多,比如通话质量好,辐射低,免于充电等,但由于它不能像移动电话那样可以随时接打电话、发短信、浏览网页等,在人们日趋变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对事物的便捷要求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49年2015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19492015年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
如今,通信技术在发展,用户消费习惯也在变化,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不断地增加,移动电话用户呈现增长趋势。而固定电话业务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使用者在不断地减少,业务收入也由发展转变成了下降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一开始都稳步发展,但之后,移动电话的用户数以迅猛的趋势增长,而固定电话却在下降,衰落趋势显而易见,移动电话正在渐渐取代固定电话的位置。
1.1.2 研究意义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都有其生命周期,都会有成长与衰退的趋势,其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发展,不但为通讯产业界所关注,也为广大产品生产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它们的拥有量,给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根据它们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生产制造商的生产提供意见,以避免生产过剩,造成市场的饱和,打破市场秩序。显然,这不仅可以延缓固定电话的衰退趋势,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制造商的生产有帮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现状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不仅给制造商带来了经济利润,更是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许多贡献。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进行过研究,不仅研究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还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用户数进行了预测。
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预测方面,年桂芳根据电话饱和的定义,利用龚珀兹曲线数学模型,计算出历年的移动电话增长率,对中国移动电话的市场需求总量、市场容量以及移动电话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1]。迟灵芝同样利用龚珀兹曲线数学模型对本溪地区的移动电话需求量作出了预测。曲天强采用了多元回归模型对通信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固网的现有资源,研究了固定电话市场的发展趋势[2]。曾嵘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了ARIMA模型,反映了固定电话业务的演变,对固定电话的发展进行了短期的预测[3]。
在市场现状、发展策略方面,曾宪伟从终端研发和推出新业务两方面提出了固定电话的发展策略[4]。杨松丽具体分析了移动电话运营市场的竞争特点以及竞争优势,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一些发展对策[5]。曲天强分析了固定电话业务衰退的原因和其战略转移的可行性,从宽带发展、终端产品创新、开发增值业务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2]。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的关注点。刘雪玉建立了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需求交叉弹性模型,计算了移动电话代替固定电话的替代率,得出移动电话现已经替代了固定电话的结论[6]。杨志军、贾义斌等根据国内外一些案例的分析得出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相融合的发展趋势[7]。
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的影响因素方面,陈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手机拥有量的因素,探究我国手机拥有量增长的原因[8]。施卫东,朱俊彦等对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9]。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查阅文献、定性分析和模型定量预测等方法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用户数、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查阅文献。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了解影响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相关因素,并查阅资料了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为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
(2)定性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并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
(3)模型定量预测。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和国家统计年鉴搜集所需要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了解它们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1.3.2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2.1 移动电话的市场现状
2.1.1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从1995年的万户发展到了万户,其形式也发展成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发展之快令人惊叹。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已有6.2亿人左右,而全球智能手机的用户数约21.6亿人,中国占比达到28.7%。19952016年移动电话用户数情况如图3所示。
目 录
1 引言 1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2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2
2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3
2.1 移动电话的市场现状 4
2.2 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5
3 影响因素 8
3.1 国内生产总值 8
3.2 全国总人口 8
3.3 居民消费水平 8
3.4 人均可支配收入 8
3.5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的产量 9
3.6 其他因素 9
4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9
4.1 预测方法 9
4.2 数据的采集 9
4.3 移动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11
4.4 固定电话拥有量的预测 14
5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策略 17
5.1 移动电话发展策略 17
5.2 固定电话发展策略 18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增长,移动电话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而固定电话虽然优点有很多,比如通话质量好,辐射低,免于充电等,但由于它不能像移动电话那样可以随时接打电话、发短信、浏览网页等,在人们日趋变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对事物的便捷要求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49年2015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19492015年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
如今,通信技术在发展,用户消费习惯也在变化,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不断地增加,移动电话用户呈现增长趋势。而固定电话业务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使用者在不断地减少,业务收入也由发展转变成了下降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一开始都稳步发展,但之后,移动电话的用户数以迅猛的趋势增长,而固定电话却在下降,衰落趋势显而易见,移动电话正在渐渐取代固定电话的位置。
1.1.2 研究意义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都有其生命周期,都会有成长与衰退的趋势,其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发展,不但为通讯产业界所关注,也为广大产品生产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它们的拥有量,给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根据它们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生产制造商的生产提供意见,以避免生产过剩,造成市场的饱和,打破市场秩序。显然,这不仅可以延缓固定电话的衰退趋势,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制造商的生产有帮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现状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发展不仅给制造商带来了经济利润,更是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许多贡献。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进行过研究,不仅研究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还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用户数进行了预测。
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预测方面,年桂芳根据电话饱和的定义,利用龚珀兹曲线数学模型,计算出历年的移动电话增长率,对中国移动电话的市场需求总量、市场容量以及移动电话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1]。迟灵芝同样利用龚珀兹曲线数学模型对本溪地区的移动电话需求量作出了预测。曲天强采用了多元回归模型对通信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固网的现有资源,研究了固定电话市场的发展趋势[2]。曾嵘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了ARIMA模型,反映了固定电话业务的演变,对固定电话的发展进行了短期的预测[3]。
在市场现状、发展策略方面,曾宪伟从终端研发和推出新业务两方面提出了固定电话的发展策略[4]。杨松丽具体分析了移动电话运营市场的竞争特点以及竞争优势,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一些发展对策[5]。曲天强分析了固定电话业务衰退的原因和其战略转移的可行性,从宽带发展、终端产品创新、开发增值业务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2]。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的关注点。刘雪玉建立了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需求交叉弹性模型,计算了移动电话代替固定电话的替代率,得出移动电话现已经替代了固定电话的结论[6]。杨志军、贾义斌等根据国内外一些案例的分析得出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相融合的发展趋势[7]。
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的影响因素方面,陈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手机拥有量的因素,探究我国手机拥有量增长的原因[8]。施卫东,朱俊彦等对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9]。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查阅文献、定性分析和模型定量预测等方法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用户数、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查阅文献。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了解影响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相关因素,并查阅资料了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为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
(2)定性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并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
(3)模型定量预测。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和国家统计年鉴搜集所需要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了解它们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1.3.2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我国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市场现状
2.1 移动电话的市场现状
2.1.1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从1995年的万户发展到了万户,其形式也发展成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发展之快令人惊叹。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已有6.2亿人左右,而全球智能手机的用户数约21.6亿人,中国占比达到28.7%。19952016年移动电话用户数情况如图3所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