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口通信的两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附件)【字数:9108】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有关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内容。伴随着当今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对采集数据的需求逐渐升高,处理图象与瞬态信号测试等某些高精度、高速度的测量里,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平台的优势逐渐显现。现在使用USB采集数据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大趋势。 在进行全部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仅完成了全部系统的I/O控制功能与用数据读写模拟完成了信号模拟的采集能力。而且贡献了这类系统的开发进程,为进一步的开发打好了优秀的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及设计概要 1
1.1.前言 1
1.2 USB串行总线优势 1
1.3 USB的设计目标 2
1.4 硬件选择 2
1.5软件设计 3
1.6课题内容 3
第二章 USB概要设计 4
2.1关于USB 4
2.2 USB传输要件 4
2.3 USB总线结构 4
2.4 描述符 5
2.5 USB模块 5
2.6 USB总线枚举过程 6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8
3.1主要芯片介绍 8
3.1.1 USB的介绍 8
3.1.2 ADC0809 9
3.1.3 AT89C51简介 9
3.2 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10
3.2.1系统硬件总框图 10
3.2.3 总体电路的设计 11
第四章 软件设计 13
4.1 相关程序及设计概要 13
4.2单片机内部程序: 14
第五章 PROTEUS软件的使用及USB采集系统的仿真 19
6.1 proteus软件的使用 19
6.2 USB采集系统仿真 2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1
附录 24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前言及设计概要
1.1.前言
如今科研与工业对数据采集的精度需求越来越高,在测量例如瞬态信号以及处理图象等这些测量里,总是要求展开数据采集。现今到多数的数据采集卡是运用PC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插槽进行扩展的。经过数据采集系统,能够简便、常用化的硬件配以对应的软件完成以软件既仪器的概念,从而达成专业测试仪器的功用。
这篇论文选择USB数据采集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被普遍应用的AT89C51作为USB数据采集的核心,系统使用USB数据采集卡和WINDOWS系统作为基础构造了USB数据采集的器件。
USB拥有速率快,一插就能用,便于扩展等优势,被愈来愈普遍地应用。但依然有非常多的设备上木有USB接口,现在接收的数据又用USB的形式展现,那在数据的接收端要求USB信号转化成普通的RS232信号方便接收;也会涌现一端以RS232形式通信,另一端为USB接口。它们都一样的牵涉USB与RS232的互相转化问题。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要设计这样一个转化系统,使其可以完成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
数据采集在信息科学里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信息处理系统的最前端的内容.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技,包含传感器、信号的测量和处理、小型计算机等相关技术,重要的是信息数据的采集、储存和处理及控制等过程,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实用性。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常常需要对某些物理量(温度,频率,高度等)进行收集,为提升产品数量、减少成本供给信息与方法。在自动航行控作与航天器的测量、控制中及在国家经济的多个领域里,数据采集科技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如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PC科学技术的前进,数据采集科技在通讯、水利、声呐、遥控、电话通信、自动化、智能家居和生物工程等很多领域得到普遍的使用。
1.2 USB串行总线优势
USB从I/O模式的方式中解放而来,开放出一种外设同计算机联结的办法。和其他的旧式计算机接口相比,U S B拥有以下优势:
1. 热插拔:用户使用计算机时,USB插入计算机中,此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到USB设备,如果这是用户需要使用,便会能够立即使用,不需要重新启动,无论什么时候用户断开设备,这都不会计算机发生故障。
2. 即插即用:计算机会自动配置USB,用户此时可以静静等待,无需动手做任何操作,它会自己中断请求及布置I/O地址。此时一旦有设备接入时,计算机会自动检查到这一设备而且会载入合乎要求的驱动程序。只要等数秒钟,USB外设的安装便会装完。
3. 共享式接口:一个USB集线器能使USB端口与很多设备连接,所以利用USB集线器,可以使USB主控制器连接数量多达126个的设备。
4.接口体积小巧:和别的旧式的PC接口对比,USB接口小和薄,更适合外设体积的微型化。
5. 使用灵活:USB能够利用多种传输速度,低速传输,全速传输及和高速传输。USB能够用四种传输种类,同时传输,快传输,控制传输和中断传输。这使得U S B总线符合许多外设的传输要求。
6. 提供电源:USB电缆向外设提供一根+5V的电源线,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集线器端口。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总线电源。
USB总线任然不少很多弊端,例如USB所支持的360Mb/s的速率还不到IEEE1394的1/6;比较短的传输距离;复杂的协议等。随着操作系统、厂商对USB的进一步改进,它在计算机外设领域将有所作为。
1.3 USB的设计目标
USB的工业准则是关于现今PC 结构体系的一种拓展。USB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及设计概要 1
1.1.前言 1
1.2 USB串行总线优势 1
1.3 USB的设计目标 2
1.4 硬件选择 2
1.5软件设计 3
1.6课题内容 3
第二章 USB概要设计 4
2.1关于USB 4
2.2 USB传输要件 4
2.3 USB总线结构 4
2.4 描述符 5
2.5 USB模块 5
2.6 USB总线枚举过程 6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8
3.1主要芯片介绍 8
3.1.1 USB的介绍 8
3.1.2 ADC0809 9
3.1.3 AT89C51简介 9
3.2 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10
3.2.1系统硬件总框图 10
3.2.3 总体电路的设计 11
第四章 软件设计 13
4.1 相关程序及设计概要 13
4.2单片机内部程序: 14
第五章 PROTEUS软件的使用及USB采集系统的仿真 19
6.1 proteus软件的使用 19
6.2 USB采集系统仿真 2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1
附录 24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前言及设计概要
1.1.前言
如今科研与工业对数据采集的精度需求越来越高,在测量例如瞬态信号以及处理图象等这些测量里,总是要求展开数据采集。现今到多数的数据采集卡是运用PC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插槽进行扩展的。经过数据采集系统,能够简便、常用化的硬件配以对应的软件完成以软件既仪器的概念,从而达成专业测试仪器的功用。
这篇论文选择USB数据采集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被普遍应用的AT89C51作为USB数据采集的核心,系统使用USB数据采集卡和WINDOWS系统作为基础构造了USB数据采集的器件。
USB拥有速率快,一插就能用,便于扩展等优势,被愈来愈普遍地应用。但依然有非常多的设备上木有USB接口,现在接收的数据又用USB的形式展现,那在数据的接收端要求USB信号转化成普通的RS232信号方便接收;也会涌现一端以RS232形式通信,另一端为USB接口。它们都一样的牵涉USB与RS232的互相转化问题。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要设计这样一个转化系统,使其可以完成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
数据采集在信息科学里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信息处理系统的最前端的内容.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技,包含传感器、信号的测量和处理、小型计算机等相关技术,重要的是信息数据的采集、储存和处理及控制等过程,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实用性。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常常需要对某些物理量(温度,频率,高度等)进行收集,为提升产品数量、减少成本供给信息与方法。在自动航行控作与航天器的测量、控制中及在国家经济的多个领域里,数据采集科技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如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PC科学技术的前进,数据采集科技在通讯、水利、声呐、遥控、电话通信、自动化、智能家居和生物工程等很多领域得到普遍的使用。
1.2 USB串行总线优势
USB从I/O模式的方式中解放而来,开放出一种外设同计算机联结的办法。和其他的旧式计算机接口相比,U S B拥有以下优势:
1. 热插拔:用户使用计算机时,USB插入计算机中,此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到USB设备,如果这是用户需要使用,便会能够立即使用,不需要重新启动,无论什么时候用户断开设备,这都不会计算机发生故障。
2. 即插即用:计算机会自动配置USB,用户此时可以静静等待,无需动手做任何操作,它会自己中断请求及布置I/O地址。此时一旦有设备接入时,计算机会自动检查到这一设备而且会载入合乎要求的驱动程序。只要等数秒钟,USB外设的安装便会装完。
3. 共享式接口:一个USB集线器能使USB端口与很多设备连接,所以利用USB集线器,可以使USB主控制器连接数量多达126个的设备。
4.接口体积小巧:和别的旧式的PC接口对比,USB接口小和薄,更适合外设体积的微型化。
5. 使用灵活:USB能够利用多种传输速度,低速传输,全速传输及和高速传输。USB能够用四种传输种类,同时传输,快传输,控制传输和中断传输。这使得U S B总线符合许多外设的传输要求。
6. 提供电源:USB电缆向外设提供一根+5V的电源线,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集线器端口。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总线电源。
USB总线任然不少很多弊端,例如USB所支持的360Mb/s的速率还不到IEEE1394的1/6;比较短的传输距离;复杂的协议等。随着操作系统、厂商对USB的进一步改进,它在计算机外设领域将有所作为。
1.3 USB的设计目标
USB的工业准则是关于现今PC 结构体系的一种拓展。USB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dq/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