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某剪力墙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课题名称: 某剪力墙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题需要学生运用专业所学的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和技能,熟悉工程管理的相关规范,并熟练掌握网络计划、工程估价等相关软件。通过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培养学生建立全过程的项目思维,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多方需求并取得平衡的能力,以及搜集资料、剖析数据、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剖析能力,符合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一、项目特点及要求
所选项目为扬州某住宅小区,本工程选择22号住宅楼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栋楼为剪力墙结构,包含两个单元,一梯两户。地上6层(不含阁楼层)、地下两层。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工程等级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 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一)建筑、结构特点:这栋多层住宅位于小区西侧,这栋楼的建筑面积为5177.763平方米。其中地下二层建筑面积为:108.3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721.04平方米.建筑总高为23.350米。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二层为填土区,为独立地下室,但都有通道与其他地下室相连。整栋楼6层均为住宅。
(二)在施工部署和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特点:
1.基础:采用管桩基础,基础顶面标高-5.650m,虽然开挖深度较深、但面积不大,但也要应注意开挖、降水和围护等问题,所以在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条件,考虑施工的先后顺序、土体的堆放、互相影响和沉降观测的等问题。
2.主体:整栋楼栋楼建筑平面规整,楼层之间差异不大,工程量计算不复杂,但由于设计特点,要特别注意施工缝的留置,应注意安排流水施工、层间施工衔接、楼面工作面安排等问题。
3.核心工程:对主体混凝土工程进行部署和准备,并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平面布置:该楼两边四周有在建楼房,可用施工空地相对较小,且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现场紧凑,因此平面布置不宜太过宽松。同时应注意考虑基坑开挖时与整体地下停车库的施工先后顺序,确保施工合理性。
5.管理中的界面:管理部分应注意考虑土建与精装修、安装,地下与地上的界面划分和任务分配。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该部分应包括业主的要求、图纸、规范,以及参照的技术规程、行业规范等。应详细列出以上文件的名称、编号等具体信息。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剖析
该部分应该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以及现场的情况进行描述,并对施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作简要介绍。
(三)施工部署
该部分主要从进度、成本、资源和人员几个方面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规划,主要应包括组织机构及分工、进度计划、工程量计算、资源计划和沟通协调计划几个部分。各部分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分工和组织机构
(1)承包工作范围:说明总体施工承包工作范围、工作包划分以及总包分包的任务分配。
(2)组织机构及职责:包括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各岗位职责说明。
2.整体施工方案
(1)整体施工顺序:包括单体建筑物、重要分部工程的总体施工段划分和施工顺序。
(2)主体混凝土及模板工程
选取主体混凝土工程为核心工程,在进度计划(含工程量计算)、施工工艺和技术等方面都要作详细计算和编排,并编制主体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3.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包括承包范围的所有单体,进度计划体现整体施工过程、分部工程、不同结构层、不同单体之间的施工联系。
4.主要工程量计算
该部分工程量计算的目的主要为以上“3进度计划”提供编制的依据,应根据工程类型和特点,计算各主要分部工程量和相应的主要资源耗用量。计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简略,应说明简略的原因、参照的具体构件,模板的工程量必须详细计算。计算结果应提供构件编号、单位、数量和项目说明。对于详细计算的工程量,提供计算公式。建议电脑输入也可以手写,但必须采用表格形式并扫描成清晰的电子版。
5.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1)主要劳动力计划。根据施工流水段划分、工期要求、资源限制,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劳力使用数量时间分布表及绘制劳动力直方图(要求用EXCEL表格制作)。
(2)主要设备使用计划: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租赁、进出场)计划和性能、微型加工机械使用计划。
(3)主要周转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
6.施工协调与沟通计划
(1)总承包与分包合同结构图。应包括总包范围内的分包商、专业分包、指定分包商,对总承包管理方式进行说明。
(2)关键工作界面的配合管理。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任务,对于关键节点不同分包之间、总包和分包之间、前后阶段的任务分工、配合工作以及总包计划采取的管理举措等进行说明。
(四)施工准备
该部分主要是根据施工部署,对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安排,应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现场准备等。
1.技术准备
(1)地质水文资料:搜集、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料,以及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可能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利因素,简要说明可以采取的相应举措将其影响降低至最小。
(2)专业分项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该工程根据其工程特点,需要编制的专业专项技术方案名称和编制完成时间。
2.生产准备
包括需要办理各种开工手续,施工材料供应计划、进场计划以及保管管理办法。计划应列表说明名称、数量、时间等。
3.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校验:要求提供现场测量控制网点图。
(2)施工现场场地平整方案。
(3)临时用水需用量说明:给水部分包括流量、水泵选型、取水点设置、管网布置图;排水部分包括排水管径、管网布置图、排水沟、沉淀池等的设置。
(4)临时用电需用量说明:施工现场用电可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应列出现场用电设备表,说明设备型号、功率和使用时间。同时,说明临时用电电源方案,提供电力设备及配电网路布置和导线选择。
(5)施工平面图:要求根据以上准备资料和数据,针对所选39、40号楼进行施工平面的设计,包括临时道路和围墙,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可借助软件进行设计,提交电子稿。
(五)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该部分对前面选定的主体结构模板专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对施工方法和技术举措进行详细的编写,应包括对其施工顺序、流水段划分、施工工艺、计算验算等进行系统说明。
(六)施工管理
该部分主要从项目管理角度,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策划。应包括工期目标和保证举措、质量目标及保证举措、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举措、环境保护举措、季节性施工保证举措和工程保修举措等。
(七)附件:根据前面六个部分,列出所有图表和相关材料。
对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报告总字数为1万字以上,不包含图纸、计算书等。毕业论文总体提交成果(含所有图纸、计算书)总厚度不少于60页,字体格式参照统一要求
2.中文摘要约300-400字左右;外文摘要约250-350个实词左右。
3.参考文献需查阅文献12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4.毕业论文报告中有关于图纸、计算书、电子表格等,应在毕业论文报告后以附录形式列出。
二、图表要求
本课题成果应单独提交以下图表:
1.施工总进度时标网络图。
2.进度计划:根据各自的选题提交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核心分部工程进度计划。要求用PROJECT07及以上版本编制。
3.工程量计算书:包括工程量列表和计算书。工程量列表应包括编号、项目特征描述、工程量和相应的主要资源耗用量(如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所取定额标准。计算书应有构件名称和公式,对于简略的部分要列出简化的计算方法和参照的构件。
4.主要劳动力计划:应体现施工流水段划分、工期要求、资源限制,提交成果包括劳力使用数量时间分布表和劳动力直方图,要求用EXCEL表格制作。该项表格需要对应于工程量和定额,对22号楼工程编制劳动力计划。
5.施工平面图:要求根据项目提供的总图,进行施工平面的设计,提交手画图或CAD绘制图。本工程应对所选22号楼进行总图设计。
6.项目施工图纸,应包括建筑和结构专业的相关图纸,方便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彭圣浩主编.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 2008.
[4]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张立新.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我国电力出版社,2007
[6]曲颐胜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
[7]张学,建筑功能性工程施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8]《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曹吉鸣,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9]陆馥雯. 浅析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活动中的作用及编制程序[J]. 广东科技, 2007.
[10]周国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世蓉等.《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题解 》[M]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
[13]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Expert Systems[M], 2002, Tom Andersen
[14] Advanced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by robotics Advances in Building Technology[M], 2002, Thomas Bock, Klaus Kreupl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题需要学生运用专业所学的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和技能,熟悉工程管理的相关规范,并熟练掌握网络计划、工程估价等相关软件。通过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培养学生建立全过程的项目思维,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多方需求并取得平衡的能力,以及搜集资料、剖析数据、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剖析能力,符合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一、项目特点及要求
所选项目为扬州某住宅小区,本工程选择22号住宅楼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栋楼为剪力墙结构,包含两个单元,一梯两户。地上6层(不含阁楼层)、地下两层。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工程等级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 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一)建筑、结构特点:这栋多层住宅位于小区西侧,这栋楼的建筑面积为5177.763平方米。其中地下二层建筑面积为:108.3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721.04平方米.建筑总高为23.350米。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二层为填土区,为独立地下室,但都有通道与其他地下室相连。整栋楼6层均为住宅。
(二)在施工部署和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特点:
1.基础:采用管桩基础,基础顶面标高-5.650m,虽然开挖深度较深、但面积不大,但也要应注意开挖、降水和围护等问题,所以在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条件,考虑施工的先后顺序、土体的堆放、互相影响和沉降观测的等问题。
2.主体:整栋楼栋楼建筑平面规整,楼层之间差异不大,工程量计算不复杂,但由于设计特点,要特别注意施工缝的留置,应注意安排流水施工、层间施工衔接、楼面工作面安排等问题。
3.核心工程:对主体混凝土工程进行部署和准备,并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平面布置:该楼两边四周有在建楼房,可用施工空地相对较小,且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现场紧凑,因此平面布置不宜太过宽松。同时应注意考虑基坑开挖时与整体地下停车库的施工先后顺序,确保施工合理性。
5.管理中的界面:管理部分应注意考虑土建与精装修、安装,地下与地上的界面划分和任务分配。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该部分应包括业主的要求、图纸、规范,以及参照的技术规程、行业规范等。应详细列出以上文件的名称、编号等具体信息。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剖析
该部分应该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以及现场的情况进行描述,并对施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作简要介绍。
(三)施工部署
该部分主要从进度、成本、资源和人员几个方面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规划,主要应包括组织机构及分工、进度计划、工程量计算、资源计划和沟通协调计划几个部分。各部分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分工和组织机构
(1)承包工作范围:说明总体施工承包工作范围、工作包划分以及总包分包的任务分配。
(2)组织机构及职责:包括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各岗位职责说明。
2.整体施工方案
(1)整体施工顺序:包括单体建筑物、重要分部工程的总体施工段划分和施工顺序。
(2)主体混凝土及模板工程
选取主体混凝土工程为核心工程,在进度计划(含工程量计算)、施工工艺和技术等方面都要作详细计算和编排,并编制主体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3.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包括承包范围的所有单体,进度计划体现整体施工过程、分部工程、不同结构层、不同单体之间的施工联系。
4.主要工程量计算
该部分工程量计算的目的主要为以上“3进度计划”提供编制的依据,应根据工程类型和特点,计算各主要分部工程量和相应的主要资源耗用量。计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简略,应说明简略的原因、参照的具体构件,模板的工程量必须详细计算。计算结果应提供构件编号、单位、数量和项目说明。对于详细计算的工程量,提供计算公式。建议电脑输入也可以手写,但必须采用表格形式并扫描成清晰的电子版。
5.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1)主要劳动力计划。根据施工流水段划分、工期要求、资源限制,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劳力使用数量时间分布表及绘制劳动力直方图(要求用EXCEL表格制作)。
(2)主要设备使用计划: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租赁、进出场)计划和性能、微型加工机械使用计划。
(3)主要周转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
6.施工协调与沟通计划
(1)总承包与分包合同结构图。应包括总包范围内的分包商、专业分包、指定分包商,对总承包管理方式进行说明。
(2)关键工作界面的配合管理。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任务,对于关键节点不同分包之间、总包和分包之间、前后阶段的任务分工、配合工作以及总包计划采取的管理举措等进行说明。
(四)施工准备
该部分主要是根据施工部署,对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安排,应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现场准备等。
1.技术准备
(1)地质水文资料:搜集、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料,以及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可能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利因素,简要说明可以采取的相应举措将其影响降低至最小。
(2)专业分项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该工程根据其工程特点,需要编制的专业专项技术方案名称和编制完成时间。
2.生产准备
包括需要办理各种开工手续,施工材料供应计划、进场计划以及保管管理办法。计划应列表说明名称、数量、时间等。
3.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校验:要求提供现场测量控制网点图。
(2)施工现场场地平整方案。
(3)临时用水需用量说明:给水部分包括流量、水泵选型、取水点设置、管网布置图;排水部分包括排水管径、管网布置图、排水沟、沉淀池等的设置。
(4)临时用电需用量说明:施工现场用电可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应列出现场用电设备表,说明设备型号、功率和使用时间。同时,说明临时用电电源方案,提供电力设备及配电网路布置和导线选择。
(5)施工平面图:要求根据以上准备资料和数据,针对所选39、40号楼进行施工平面的设计,包括临时道路和围墙,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可借助软件进行设计,提交电子稿。
(五)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该部分对前面选定的主体结构模板专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对施工方法和技术举措进行详细的编写,应包括对其施工顺序、流水段划分、施工工艺、计算验算等进行系统说明。
(六)施工管理
该部分主要从项目管理角度,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策划。应包括工期目标和保证举措、质量目标及保证举措、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举措、环境保护举措、季节性施工保证举措和工程保修举措等。
(七)附件:根据前面六个部分,列出所有图表和相关材料。
对本毕业论文(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报告总字数为1万字以上,不包含图纸、计算书等。毕业论文总体提交成果(含所有图纸、计算书)总厚度不少于60页,字体格式参照统一要求
2.中文摘要约300-400字左右;外文摘要约250-350个实词左右。
3.参考文献需查阅文献12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4.毕业论文报告中有关于图纸、计算书、电子表格等,应在毕业论文报告后以附录形式列出。
二、图表要求
本课题成果应单独提交以下图表:
1.施工总进度时标网络图。
2.进度计划:根据各自的选题提交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核心分部工程进度计划。要求用PROJECT07及以上版本编制。
3.工程量计算书:包括工程量列表和计算书。工程量列表应包括编号、项目特征描述、工程量和相应的主要资源耗用量(如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所取定额标准。计算书应有构件名称和公式,对于简略的部分要列出简化的计算方法和参照的构件。
4.主要劳动力计划:应体现施工流水段划分、工期要求、资源限制,提交成果包括劳力使用数量时间分布表和劳动力直方图,要求用EXCEL表格制作。该项表格需要对应于工程量和定额,对22号楼工程编制劳动力计划。
5.施工平面图:要求根据项目提供的总图,进行施工平面的设计,提交手画图或CAD绘制图。本工程应对所选22号楼进行总图设计。
6.项目施工图纸,应包括建筑和结构专业的相关图纸,方便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彭圣浩主编.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 2008.
[4]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张立新.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我国电力出版社,2007
[6]曲颐胜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
[7]张学,建筑功能性工程施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8]《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曹吉鸣,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9]陆馥雯. 浅析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活动中的作用及编制程序[J]. 广东科技, 2007.
[10]周国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世蓉等.《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题解 》[M]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
[13]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Expert Systems[M], 2002, Tom Andersen
[14] Advanced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by robotics Advances in Building Technology[M], 2002, Thomas Bock, Klaus Kreupl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rws/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