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的创伤叙事探究


课题依据: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曾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其写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对揭示奴隶制带给黑人心灵上的创伤,呼吁人们正视历史,以及对母爱的思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小说宠儿的探究也日益增多。
学者们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正视历史,以及对母爱的思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小说宠儿的探究也日益增多。
学者们对于莫里森作品宠儿主要以人物象征意义,作品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探究。国内学者黄宇洁尝试运用荣格,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从心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宠儿的他者身份;冯平剖析了小说的碎片式叙述结构,探究作家如何利用碎片式叙述揭示黑人内心生活的真实并挖掘现在与过去、个人与历史、集体、社会的联系。但是,目前涉及关于莫里森作品宠儿创伤叙事探究还不是很全面。
建议论文可以从创伤叙事这个视角切入莫里森的作品宠儿,探索莫里森创伤叙事的表征、结构和技巧,帮助读者欣赏莫里森高超的创伤叙述手法,并洞察她的写作意图。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一书中所体现出的黑人女性创伤值得广大读者探究学习。本文拟以黑人女性以及黑人群体在奴隶制下的压迫,觉醒和构建为论点加以探讨。
对于黑人女性创伤的探究在国内外都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的。在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探究了黑人女性的创伤与修复,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演变。
在国内,著名学者黄丽娟和陶家俊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黑人代际间创伤探究中,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奴隶制对黑人女性所产生的代际间创伤加以论述。章汝霖学者也对奴隶制下自由和母爱的主题进行的探究和探索。还有不少学者另辟蹊径,多角度探寻挖掘宠儿的深刻内涵,如王玉括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重构宠儿,潘惠霞解读宠儿中黑人姓名的隐喻意义等。由此可见国内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探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从黑人奴隶制下黑人女性所受的创伤,觉醒和构建的历程以及穿插其中的奴隶制自身的改变历程进行阐述探究。本探究对了解黑人女性主义,黑人群体在奴隶制下的改变,相关的社会时代将有一定的帮助。

任务要求:

按照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用英语撰写4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并按中文封面、英文封面、致谢、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顺序打印装订。
要求结合选题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探究现状和探究动态,从中找出探究切入点;文章格式规范,表达正确,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具有独立见解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切忌剽窃;另需完成与所写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的翻译(长度为450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rws/2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