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调查性报道论文任务书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报纸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星",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报纸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报纸的调查性报道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新京报作为都市报的领头军,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在调查性报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新京报丛书中有一本书是新调查:新京报调查报道精选。我将以此书为主要参考书目,来探究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性报道传入。作为继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之后出现的更为成熟的报道理念,调查性报道以其强烈的独立性、公共性和专业诉求逐渐被业界和学界所接纳和认可。并先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调查性报道、调查记者和以以调查性报道为核心优势的报刊。
在我国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日报尤其是都市类媒体,以信息量大、速度快的优势赢得读者,但在选题上,多社会新闻而少深度掘进,多事件而少纵深;在采写上,为吸引眼球多渲染而少雕琢,多夸张而少平实;其采访上的不扎实、还有写作上的粗糙成为“唯时效论”的诟病。所以我国报纸的调查性报道是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的。在文章也将对此进行剖析,并选择一些其他报刊的调查性报道与新京报的调查性报道进行比较。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操作深度新闻的品牌栏目“核心报道”正式开篇。核心报道在新闻事件中的深度掘进中不断求索,并一直尝试和探寻着深度报道的新模式。在三年间,新京报核心报道留下了900多个个案,记录当下我国发生的深刻变化。
文章将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进行总体论述、并选择新京报的调查性报道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特点的剖析,了解其选题和采写的特点,明确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核心要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多方面地了解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的形成、以及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主要参考资料
1、新京报编:新调查:新京报调查报道精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张志安著:报道如何深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刘海贵主编:深度报道探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4、周海燕著: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5、[美]威廉·C·盖恩斯著:调查性报道,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6、欧阳明著:深度报道写作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2006年6月第2版
7、[美]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8、惠东坡:“新闻调查”节目特色与形态解析,我国记者,2003年第9期
9、邓万明:调查性报道的传播策略,东南传播,2007年第十二期
10、范青军: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军事记者,2007第1期
11、贾冰:调查性报道再认识——从二OO五年普利策调查报道奖30年的秘密谈起,传媒论坛,2006年第3期,城市党报探究
12、穆冰:试论我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军事记者,2003年第10期
13、郜书锴:探析西方报纸调查性报道复兴的原因,东南传播,2016年第9期
14、于媚:透视我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传媒观察,2006年第1期
15、徐凤:都市报调查性报道的可能与可为——以南京晨报为例,今传媒2006年第4期
16、黄钦:我国调查性报道探究综述,新闻界,2007年第5期
17、赵永会: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报,2004年第5期
18、张意轩,丁荷莲:调查性报道的力量和魅力,我国记者,2003年第7期
19、张威:调查性报道:对西方和我国的透视,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2期
20、金路:简析如何做好调查性报道,新闻知识,2016年第6期
21、傅海:试析调查性报道的普适性,新闻三味,2005
22、纪楠:反思调查性报道暴露出的问题,青年记者,2007年7月下
23、吴湘韩,甘露:重大事件调查性报道的“爆破”——我国青年报&ldq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rws/117.html

好棒文